七十九、兵临建康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1月28日,苏峻、祖约联军主力共计2万多人,从历阳西南长江西岸的横江渡口渡过长江,在对面的牛渚登上了长江东岸。牛渚,就是今天的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当涂县西北,以牛渚山煅入江中,如金牛出渚,故名牛渚。它突兀江中,扼据大江要冲,地势险要,与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苏峻、祖约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采石矶,使得建康局势更加危急,苏峻部队在采石矶东北的陵口安营扎寨,政府军多次挑战,但是,连战连败。前方战败的消息,不断传到建康,此时,建康城内人心大乱,城内的大小官僚纷纷将自己的家眷财物往三吴地区转移,刚刚升任为左卫将军的刘超曾经在义兴做过太守,义兴人对刘超感恩戴德,义兴故吏派人来接刘超的家眷,但是,刘超没有同意,反而将自己的家眷全部迁到了宫中。
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过刘超,在此给他做一个小传。刘超,字世瑜,是琅琊临沂人,祖上出身高贵,为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父亲刘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可以说,刘超父子均为司马伷祖孙的贴身亲信。在司马睿时代,刘超专掌文翰,并且字迹与司马睿的相仿,谨慎的刘超为了防止别人模仿,从来不与他人通信。后来,被任命为句容令,对百姓诚心实意,深得百姓爱戴,过去每到收国税的时候,都是官吏下乡挨家挨户地计算各家的家产,而刘超却只是制作了一个投信箱,送到百姓家中,让百姓自己申报各自的家产和应交的赋税数额,填完放进箱中送回就行,结果,百姓们上缴的赋税反而比往年的还多。刘超家贫,司马睿、司马绍两任皇帝知道以后,都要赏赐给他财物,他都坚决不要。明帝拜刘超为义兴太守,很快就又召回为中书侍郎,明帝死后,被升为射声校尉,当时校尉营内没有兵丁,义兴的百姓自愿追随加入刘超手下,因此,当时的射声校尉营又被外人称为“君子营”。由于刘超一直对司马氏皇族忠心耿耿,在东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刘超一直没能受到门阀士族的重用,即便是明帝任用刘超为义兴太守和中书侍郎,“拜受往还,莫有知者。”没有让朝中大臣知晓。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旧人,明帝本欲重用,但因明帝的暴死而终止了。
如今,对于驻兵陵口的苏峻大军而言,进攻建康的道路主要有两条:
一是水路,沿长江顺流直下,抵达建康西南面的石头城,当年的王敦就是避开了陆路刘隗的精锐部队,直下周札的石头城,进而居高临下,攻陷建康。另外一条就是从陆路自南向北进攻建康。不过,此次朝廷方面鉴于王敦之乱时的教训,在石头城屯驻了重兵,而苏峻在3年前平定钱凤之乱的时候,对于建康城内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深知石头城的重要性,善于用兵的他也深知避实击虚的道理,因此,决定从陆路进攻建康。那么,即使决定走陆路,仍然有不同的攻击方向:第一是从朱雀桥附近强渡秦淮河攻击台城,这是当年钱凤攻击建康的老路,然而,从这里进攻,对于进攻方来说,有诸多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建康城南的朱雀桥已经焚毁,攻击部队要经过要艰难的渡河,才能抵达建康城下;渡河以后立即就要投入攻击坚城的战斗,对于部队的体力有一定影响。二是此地的攻击位置距离石头城较近,攻击部队受到来自石头城守军的夹击可能性很大。当年的苏峻就是在钱凤、沈充部队正在攻城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攻击部队的侧后方,袭击得手,从而将进攻军击败。
第二条是从丹阳府稍远处选择合适地点渡过秦淮河,迂回至建康城的东北面,从建康城东面的清溪对建康城实施攻击。清溪溪水较浅,苏峻当年在追击沈充部队时,就在此附近大破沈充部队,奠定了建康保卫战的胜局。因此,苏峻对此地的地理位置十分熟悉,并且,此地距离石头城较远,石头城的援军不易抵达,便于进攻方各个击破。
对此,不仅苏峻心知肚明,王导的司徒司马陶回也目光如炬,看得一清二楚,他再次向庾亮建议说:“苏峻明知石头城有重兵把守,肯定不敢直接从下都,肯定是从丹阳郡南边的陆路前来,应该在陆路设置伏兵,可一战而擒拿苏峻。”名过其实的庾亮又没有听从。
果然不出陶回所料,苏峻在陵口仅仅停留一两天,就率军趁夜由陆路北上,从小丹阳经秣陵县直扑建康东面。当时,苏峻的部队在深夜行军,部队杂乱无章,竟然迷失了道路,他们抓到一位当地人作为向导,才勉强抵达目的地。当庾亮知道了这种情况以后,才十分后悔没有听从陶回的意见。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2月1日,也就是在苏峻过江以后的第三天,苏峻的主力部队抵达了建康台城东北面的覆舟山(钟山西端支脉)。覆舟山东接钟山,北临玄武湖,南朝宋元嘉中,曾经改名为玄武山;陈朝大建中,又改为龙舟山,是建康东北部的重要屏障。
苏峻屯军覆舟山,直接威胁到建康东北面,接下来,双方又将展开何等惨烈的对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