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七十八、袭占姑熟

庾亮胸有成竹,但是,事态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韩晃、张健部队渡江之初并没有贸然北上,而是在姑熟附近大规模的劫掠军需物资,大搞恐怖气氛,并适时南下,解决侧背的安全。

宣城内史桓彝,是温峤在王敦之乱被平以后建议朝廷任命的。宣城郡,位于丹阳郡以南,在今安徽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一带,是西晋司马炎平吴之后,为削弱东吴首都丹阳郡而分立出来的一个郡,它处于建康南面,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说是建康的南大门。

桓彝纠合义众,准备赴难,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郡里社会治安不佳,请求桓彝等时机成熟以后再出兵。桓彝严肃地斥责说:“对那些犯上作乱的叛匪,人人都要象老鹰驱逐鸟雀一样,看见就当追逐。如今社稷有累卵之危,大义不允许我们义无贪图苟安。”于是,桓彝命令将军朱绰攻下被韩晃别部占领的芜湖,然后,桓彝率领大众从宣城前推至芜湖,并前突至芜湖附近的石硊。

此时,东晋振威将军司马流率领的中央军屯驻于慈湖(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峡),而南边则有刚刚得胜的桓彝义军,这两支朝廷军队对于盘踞在姑熟一带的苏峻前锋部队,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韩晃、张健等没有理睬桓彝,而是集中兵力先行进攻司马流的慈湖部队。

这个司马流,史书没有交代他的世系,但是,此人却胆小如鼠,在双方会战开始前,他因为过度紧张,双手发抖,竟然在吃烤肉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嘴巴在哪里。让这种人带兵,庾亮可谓是闇于知人。有这样的主将,后果可想而知,面对如狼似虎的苏峻流民军,这支部队很快被韩晃所部击败,司马流被杀。

在迅速消除了北面威胁以后,韩晃又率军长驱南下芜湖,将桓彝的义众军击败,桓彝退到宣城以后,韩晃乘胜追击到宣城城下。桓彝感到宣城城防不足御贼,又率众往东远撤到广德。在逼退了桓彝之后,韩晃率部大掠宣城郡的各个县城,然后,退回姑熟地区。

此时,苏峻还没有过江,他还在历阳等待祖约南下的部队。但是,仅仅是苏峻的先头部队已经把朝廷的讨伐军打得大败,这里面,既有流民军战斗力强的因素,肯定也有苏峻对部队的宣传作用,在流民军看来,朝廷出了奸臣,试图消灭他们这支屡立战功的外来部队,因此,作为进攻一方的流民军上下同仇敌忾,势如破竹;而作为朝廷一方,庾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其实,经过咸和元年庾亮对司马氏皇族的打击,已经让人感觉其居心叵测,要消灭司马氏皇族,再加上东晋立国以来,长期所奉行的宽纵政策,庾亮代之以“以法裁物”,试图提高中央的权威,但是,积重难返,一时间也造成内部离心离德。除此之外,庾亮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上又不懂用兵、不会用人,致使丧失了歼敌的大好局面。不过,庾亮也迅速认识到,此时的苏峻军是一分为二的,如果用水军将苏峻、祖约大军阻止于长江北岸的话,全力对付长江南岸的韩晃孤立之敌,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命令骁骑将军钟雅为前锋监军、假节,与冠军将军赵胤一道,率领精锐水军西上,企图阻止苏峻过江。但是,这支西上的水军抵达横江渡口附近的时候,却发现苏峻与祖约联军远远超过自己,不敢接战,眼睁睁地看着苏峻后续部队依次过江,屯驻于慈湖。

驻屯于武昌的平南将军温峤依然对建康的战局感到不安,他没有完全听从庾亮的意见,而是率军东下,驻扎在浔阳(江西省九江市),以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太守纪睦为前锋。在此,《晋书,成帝本纪》的记载与《晋书,温峤传》、《晋书,毛宝传》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稍有不同。《成帝本纪》记载,在苏峻大军过江之前,温峤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直渎,即如今的南京燕子矶,并且,陶侃部将龚登也率部一同东下。而其他史料则记载,陶侃部将龚登东下是在建康台城陷落、庾亮逃到浔阳、温峤庾亮两人共推陶侃为盟主以后,而陶侃本人东下更是在得知长子陶瞻被杀以后的事情。而且,以情势论,此时,建康虽然危急,但按照庾亮的打算,温峤还是要担任监视陶侃的重任。因此,温峤移师浔阳可能是真实的,但是按照庾亮“不越雷池一步”的命令,温峤是不会擅自出军建康的,况且,如果温峤大军已经抵达建康,是不会坐视苏峻擅自渡江的。另外,在其他各传中,还明确说明了劝说陶侃东下的使者是温峤的都护王愆期,如果按照《本纪》的记载,此时王愆期已在建康,怎能西上江陵?据此,《本纪》记载似乎是缺乏依据的,因此,《资治通鉴》也将此事系于建康陷落之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心为国的温峤在此期间,已经反复写信劝说陶侃出兵勤王了,但是,一直对执政大臣不满的陶侃却拒绝了。

接下来,渡过长江的苏峻、祖约联军又将展开什么样的攻势呢?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