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七十六、苏峻起兵

在下发征召苏峻的诏书之前,朝廷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任命王舒为会稽内史只是其中之一,朝廷方面,庾亮、王导以左卫将军褚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以庾亮弟弟庾怿为左卫将军,以赵胤为右卫将军,征召统领刘遐部队的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屯骑校尉,率部保卫京师。为了拉拢江东士族,任用陆玩为尚书左仆射。外围地区,有江州刺史温峤防御陶侃,同时,在将王舒从湘州刺史任上调回中央之后,又提拔卞壶的堂兄卞敦为湘州刺史,掣肘陶侃;郗鉴屯驻京口,三吴地区则任命庾亮之弟庾冰为吴国内史,并任命江东大族吴郡顾众为义兴太守,加扬威将军;把另一位江东大族会稽虞潭任命为吴兴太守,加辅国将军,并加虞潭都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此处的三吴,当指吴郡、吴兴和会稽。

在庾亮看来,一切似乎十分完美,万无一失。

接到朝廷的诏书以后,一直怀疑庾亮要谋害自己的苏峻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他上书朝廷说:“过去,明皇帝亲自握着我的手,让臣北讨胡寇。今中原还没有安宁,无以家为,我只请求给我一个青州地区(东晋侨置州,州治在淮阴)的边缘郡县,让我为国家效鹰犬之用。如今胡寇未灭,无以家为。”苏峻甚至用上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话,来表明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你庾亮不是担心我驻兵近畿么?那好,为了消除嫌疑,我主动请求去边境为国站岗放哨,总可以了吧?话说到这个份上,可以说苏峻已经完全屈服,无路可退了。

然而,志得意满的庾亮却没有丝毫让步,时年39岁的他却那么固执,再次拒绝了苏峻的请求。

在我们翻看《晋书》的时候,我们总是发现对于高门大族的人物及其子弟,史书上多有溢美之词,不论是从长相或者风度上都大加赞赏,而他们的很多错误却有意的隐瞒了,这来源于《晋书》所依据的史料多是产生于“士庶悬隔”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对世家大族的赞美褒扬成为社会习惯,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下,即便是后来北朝以改革闻名的北魏孝文帝也对“以才取士”不以为然,一切均以门第论英雄,因此,我们对待当时的史料大可不必太过相信,而是要细心取舍,认真思考。《晋书》对王导和庾亮的记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导是“一以贯之”地宽纵,直至纵容,而庾亮则是“一以贯之”地偏执,王导的政策在创业之初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那绝不是建立强大帝国的常法,而庾亮处理苏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偏执,却给刚刚稳定下来的东晋帝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那么,如果苏峻顺从地就任大司农,是否就能免去杀身之祸呢?也许会,但是,以庾亮得志以后的种种表现,更大的可能是不会。司马宗之死就起源于那句“你以为皇宫是你们家,可以随便进出”的话,此时,苏峻也曾拒绝交出宗室逃难人员,并对朝廷的种种作为发过牢骚,庾亮是不会放过苏峻的,在朝中清除掉苏峻,对于庾亮而言,如同反掌。而失去主心骨的苏峻部队就更好处理了,刘遐的旧部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满心不乐意,但是,苏峻还是为到建康赴任做着准备工作,不过,建康朝中局势险恶,此去吉凶难料,这让苏峻一直犹豫不决。

此时,苏峻的参军任让说:“将军请求给一个偏远的荒郡,朝廷都不答应,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恐怕再无生路,不如整顿部队自守。”同时,苏峻的手下、如今的阜陵(安徽省全椒县东南)县令的匡术也劝苏峻起兵反抗。

于是,苏峻接受了,不听从朝廷的命令。

庾亮等人又派出使者劝说,但是,此时,苏峻主意已定,他对使者说:“朝廷说我要谋反,我岂能存活?!我宁可在山头遥望监狱,也不愿在廷尉那里远望山头。过去,国家危如累卵,没有我挺身而出,难以渡过难关,如今狡兔已死,猎犬自然要煮着吃掉,但是,我即使死了,也要先把说我要谋反的那人先弄死。”

下定了决心,苏峻派遣将军徐会北上寿阳,结好祖约,以共同讨伐庾亮。豫州刺史祖约本来就对成帝以来朝廷执政大臣的所作所为有意见,而且,自己也没能当上顾命大臣,所以一直怀恨在心,祖约的侄儿祖智和祖衍也都赞成举兵,祖约大喜。谯国内史桓宣是祖约的下属,在祖逖活着的时候,就一直辅佐祖逖,他对祖智说:“如今强胡未灭,应当齐心协力北伐,却与苏峻一起谋反,这能长久吗!使君如果想要建立雄霸伟业,何不与朝廷一起讨伐苏峻,威名自举。”祖智不听。桓宣又派儿子桓戎告诉祖约,让自己去寿春与之见面,祖约知道桓宣要来劝谏,拒不同意,于是,桓宣遂拒绝祖约的命令。

祖约同意与苏峻一起出兵之后,派遣祖逖的儿子沛国内史祖涣、女婿许柳率兵与苏峻会合,许柳的姐姐是祖逖的妻子,苦苦劝说许柳,但是许柳不听。

有了祖约相助,苏峻不仅没有了后患,而且又平添了军力,这让苏峻改变了原初自守的策略,开始向建康发起了进攻。

可以说,苏峻之乱完全是庾亮一手造成的,他因个人的好恶随意剪除异己,也暴露出了庾亮骨子里的狭隘心胸。《晋书》将苏峻列在叛臣中,其实,苏峻之乱倒是那些热衷于内斗的庾亮之流逼出来的,后来,南宋辛弃疾作诗曾提及此事,对那些热衷于内斗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去年骑鹤下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使廷尉望山头。荣华大抵有时竭,祸福无非自己求。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