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六十八、诛杀亲王(1)

《宋书,职官志》:“魏、晋江右领、护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置营,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领、护资重者为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在禁卫军中,左右卫将军的地位十分重要,直接负责保护皇帝。因此,将虞胤和司马宗从左右卫将军的位置上拿下来,就意味着二人已经失宠。不过,在晋明帝弥留之际,安排的左右卫将军分别是虞潭和卞壶,当然,这两人都是临时过渡性质的,当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庾亮和王导分别任命褚翜为左卫将军、赵胤为右卫将军。褚翜,字谋远,他的堂弟褚裒,是以后成为康帝的成帝弟弟司马岳的岳父。而褚翜本人又是庾敳的亲外甥,在永嘉之乱中,颍川庾敳将自己的家属全部都托付给了褚翜,因此,褚翜与庾亮之间是关系稍远一点的表兄弟。褚翜在永嘉之乱时,曾单马去许昌见到当时的司空荀藩,被任命为振威将军、梁州内史,后渡江投靠司马睿。在元帝时期,曾历任散骑郎、太子中庶子、淮南内史,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中,受戴渊之命,率500名士兵参加建康保卫战。明帝即位以后,因为褚翜与庾氏的特殊关系,又担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负责保卫太子。此时,太子继位,褚翜又太子左卫率升任为左卫将军,也在情理之中。而赵胤,他的父亲就是赵诱,赵诱原在郗鉴的伯父扬州刺史郗隆的手下为主薄,郗隆在司马冏举义之时被杀以后,赵诱还家;等到王敦任左将军时,被王敦任命为参军,一直追随王敦,我们还记得,在建武元年(317年)8月王敦讨伐杜曾的女观湖之战中,赵诱等将悉数被杜曾所杀。其后,赵胤为报父仇,跟随周访平定了杜曾,为报父仇,将杜曾心肝吃掉。大约在周访死后,王导将赵胤引入自己门下,拜为从事中郎。在晋明帝讨伐王敦之时,赵胤被加为建威将军,参加了保卫建康的战斗。虽然赵胤是一员亲临过战场的猛将,但是,任用赵胤为右卫将军,可以说是出于王导的意思。

因此,褚翜和赵胤分别接替司马宗和虞胤担任左右卫将军,直接显示了王氏家族和庾氏家族对皇权的控制。

在司马师刚刚下葬后不久,庾亮和王导就以迅速动作,顺利地完成了对皇权的牢牢控制,这是缺乏谋略、但不缺乏野心的司马羕、司马宗等人所始料不及的,看到皇权似乎咫尺之遥,突然之间,就远隔万里,并且,代表皇帝行使职权的庾文君竟然不顾先帝遗诏,瞬间就剥夺了司马羕这位辅政大臣之首的决策权,而把与司马氏家族多少有些恩怨的王氏家族代表王导推向了前台,这不能不令丧失权位的司马羕等人感到不满。司马羕、司马宗和司马祐三王都来自于司马亮这一支,是南渡诸王中实力最大的一支,将这一支打压下去,可以说,司马氏皇族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从维护皇族利益的角度,也不容三人坐视。

而庾亮也决不是弱者。5岁的外甥刚刚继位,庾亮就与自己的妹妹皇太后庾文君合力,将司马羕、司马宗、虞胤等人打了个晕头转向。那么,庾亮又是何等样人呢?我们说过,庾亮,字元规,他与温峤十分相像,既英俊,口才又好,但是,与温峤不同的是,庾亮少了那么一点名士们的放纵,他不像温峤那么有时还喜欢说些胡话,而且,本人又十分注重仪表。《世说新语》称其“风仪伟长,不轻举止”,以至于当时的人们都以为他的举动有点作秀,后来,大家看到他的长子庾彬也是如此以后,才都感到庾亮天性如此俊整。晋明帝在考察庾亮的时候,曾经问过两个人,一个是谢鲲,另一位是周顗。谢鲲的回答是:“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而大名士周顗的回答几乎与谢鲲一样:“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两人都认为,庾亮是群臣的榜样,在从政方面要高过自己。事实上,撇开治国才能不谈,单就一副端严俊整的仪表也足以威服众人。然而,庾亮绝非如此简单。虽然此时在庾亮的心中,与司马宗、司马羕的争斗依然是一条主线,在这一点上,庾亮是毫不含糊的,与王导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庾亮也没有忘记敲打敲打王导。从理论上讲,王导为录尚书事,庾亮为中书令,卞壶为尚书令,王导是庾亮和卞壶的上级,但是,由于庾太后的存在,庾亮的地位其实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卞壶素来以忠直闻,与庾亮“对直省中,共参机要”。而庾亮虽然过去并不倡导用法家治国的立场,但是,地位改变以后,却改变了王导宽和施政的做法,而“任法裁物”,要严肃纲纪,这一点与卞壶恢复礼教、崇上抑下的主张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近。而如今诡异的政坛走势,王导深知,此时的王氏家族风光不再,因此,他以退为进,对朝廷请了长期病假,但是,私下里,却一直没有停下活动。一方面,王导千方百计地招募自己的力量,大量接纳王敦的旧部,比如,杨朗,《世说新语》里多处记载王敦、王导兄弟称赞杨朗之处,杨朗本是王敦的下属,规劝王敦不果的情况下,全力辅佐王敦进攻京师,王敦死后,被明帝下狱,然而,一年多以后,等明帝死后,还没有处斩,被释放出狱,并进入王导的幕府,这里面王导肯定是做了很多工作;再如,丹阳人陶回,史称“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死,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还有刚刚说过的赵胤和以前提到过的邓岳、周抚等人,除此之外,王导还精心选择在前朝中失意的人士,如孔坦,也引为自己下属。同时,新的政局也促使王导寻找新的外援——郗鉴。郗鉴曾在是否追赠周札一事上与王导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但是,在劝说明帝允许收葬王敦遗体、免除钱凤母亲死刑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成熟政治家和儒家人士的仁心,这种人以理行事,交往起来也比较令人放心,而且,郗鉴作为流民帅的领袖人物,如今手握重兵镇守广陵,是王氏家族不可多得的外援。而作为南渡不久的郗鉴,虽然在消灭王敦之役中立了大功,步入权力中枢,但是,王氏家族也是自己在朝廷中理想的伙伴,于是,王导和郗鉴自然地走到了一起。郗鉴办完了朝中的事情以后,去广陵上任,对朝廷称病的王导亲自为其送行。这种行为,在过去散漫的氛围中,也算不了什么,然而,如今对于急于树立政府新班子威信的庾亮和卞壶而言,无疑难以忍受。卞壶上奏称,王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同时,御史中丞钟雅“阿挠王典,不加准绳,并请免官”。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是这一突如其来的弹劾行动,也显示了新的领导班子不同的风格,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王导后来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曾称“卞望之(壶)之岩岩,刁玄亮(协)之察察,戴若思(渊)之峰岠”,把卞壶与刁协、戴渊相提并论,视其为新的刁协。

卞壶的上书将钟雅也牵扯进来,钟雅立即意识到自己御史中丞职责的重要,他开始上书弹劾尚书梅陶,在国丧期间在家举办女子歌舞表演,“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虽然庾太后依然没有追究,但是,更让人感到风声鹤唳。

不过,让大家更为触目惊心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