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过,我想,任何一个君主在创业阶段,当然必须要有得力的人才辅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君主本人来讲,如果一开始不抓住权力,那么,以后就很难再找回。试想哪位开国之君不是亲率军队打下天下的呢?即便不是,又有哪个不是手上已经牢牢地掌握着军权,而后篡位的呢?刘邦是,刘秀是,司马懿父子是,李渊是,赵匡胤是,铁木真是,朱元璋是,努尔哈赤亦是,而只有司马睿是个例外,这也许是与王家共天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吧。由于种种原因,在过江伊始,司马睿并没有牢牢地把握住政权。开始的时候,王导“政皆决之,号仲父”(见《世说新语,言语》“顾司空未知名”条注引邓粲《晋纪》),司马睿刚过江的时候,他老妈就去世了,司马睿为此还离开江南两三个月,专门回琅琊国去办丧事,这件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当时承担协调各方、稳定时局重任、不可须离的人不是司马睿,而是王导;在随后的数年之中,司马睿在江南也从来没有亲临过战阵,而完全是一副太平王爷的做派。如果君主不曾亲自披坚持锐,领兵打仗的话,那么,中级统兵将领就极有可能与你没有什么感情纽带,而高级将领无由了解、并佩服你的统帅能力,进而,你就不可能牢牢地把军权抓住。“天可汗”李世民之所以能让尉迟敬德等一般猛将谋士死心塌地,大约就在于此吧——这一点,在风云际会、大浪淘沙的年代,尤其如此。

先天不足的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一手扶植下总算站稳了脚跟,正像《晋书,王导传》上所说的那样:“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然而,当司马睿的地位逐渐稳定以后,他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一枚橡皮图章的角色,于是,司马睿与王氏家族的矛盾也开始突显出来了,通过种种事件表明,这种日积月累的矛盾在晋元帝登基以前就产生了。

一是二人的执政理念有所差异。据《资治通鉴》记载,王导为司马睿制定的国策是:“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王导的清净为政,表现在诸多方面:对门阀特权的保护;对高门大族(包括江南豪族)违法行为的容忍;延续高门大族原有的名士生活方式等等。在王导这一指导思想下,司马睿安抚住了江东大族,平衡了南渡侨民主要是维护了南来的王氏家族的利益,但是,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主要表现在:当时江东的社会治安是不好的,此类记载随处可见。如,《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祖逖在江南之时,公然率领部众抢劫富户,并当着王导、庾亮等王公大臣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王导等“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晋书,贺循传》记载:“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张闿胡作非为也没有人去管,群众只好找到江南的大族贺循,而贺循只说了一句,等我见到张廷尉了,会说到这个事。张闿才把大门毁掉。同传还记载,“时江东草创,盗贼多有,帝思所以防之,以问于循。”也说明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无意抹杀王导这种政策的积极意义,但是,客观地讲,这种在乱世中所谓的清净为政,一方面仅仅着眼于维护江东半壁江山的割据状态,而另一方面骨子里还是为了维护王氏集团在江南的既得利益。作为一位想大权独揽的君主,司马睿当然对这种情况不能坐视。史称他推崇“申韩”之说,“以法御下,明于黜涉”(《世说新语·考异》),并把《韩非子》送给太子司马绍,这些举动也都体现了司马睿对现实状态的不满以及试图收回皇权的决心和尝试。

二是司马睿起用了大量非王氏家族的大臣,逐渐疏远了王导。司马睿主要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把高官授予江东以外的名臣,相应的,这些职位王氏的人就无法染指了。如,在建武元年七月,任命身在许昌的太尉荀组为司徒,同年十二月,任命司空刘琨为太尉等。二,引用北方非王系名士。如,周顗,周顗的父亲周浚参与平定孙吴以后,为安东将军,长期镇守建业,周家在江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司马睿在召回王澄以后,就想任命周顗做荆州刺史,不过,周顗自己不争气,被建平的流民赶了回来。这让司马睿算盘落空,在周顗返回建业的途中被王敦截留,王敦在王导的授意下想借机将其杀掉,不过,在司马睿的极力干预下,并使出将周顗外派到兖州的瞒天过海之计,才将其从王敦手中骗回。司马睿还要重用周顗,可是,周顗经历此番风波以后,再也不想与王家作对,开始以酒醉模糊自己的立场,史称:初,顗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仆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仆射”。甚至周顗还时不时地做出令司马睿恼火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非司马睿化”。一次,司马睿与大伙喝酒,从容问大家:“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周顗却趁着酒醉厉声说:“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弄得司马睿十分难堪,他大怒而起,亲自写诏书将周顗送交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不过,这一切似乎都是周顗的藏身之术。在以后的很多事件中,我们发现周顗头脑十分清醒。另外两个司马睿重用的人是刁协和刘隗。刘隗性格刚直,不避权贵,十分符合司马睿“以法御下”的执政理念,因此,被司马睿任命为丞相司直。在任期间,护军将军戴渊的兵士犯法被建康尉逮捕,却被护军府的将领率兵强行夺回,刘隗奏免了戴渊的官;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却结婚、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其间嫁女、庐江太守梁龛在妇丧将尽的晚上设宴等等都被刘隗所奏;王敦的哥哥王含一下子收集自己幕府中二十多人,包括我们说到的杀掉督运令史淳于伯事件,矛头无不对准王氏,这令“王氏深忌疾之”,但是,刘隗的做法却为司马睿所激赏,史称“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 而刁协,资格也很老,他永嘉初年就被招为河南尹,但是没有上任,就来到了江南。司马睿为丞相,刁协是左长史,后拜尚书左仆射。当时,王导也没有在中朝朝廷里做过什么官,对于朝廷的礼仪也是不懂的,而刁协却“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不过,史称:“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三是,引用江南名士。开始的时候,司马睿引用江南名士还是在王导等人的劝说下,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江南的政局,但是,到了后来,司马睿逐渐想利用江南大族的力量来对抗强大的王氏,不过,司马睿任用的江南人士,鲜有武力世家,而这些江南名士也多不愿参与到司马睿与王氏家族的争斗中,如贺循等人常称病不朝等等,在这些江南名士中,似乎只有纪瞻与众不同,他对司马睿忠心耿耿,多次极力劝说司马睿登基,也就是在这次登基仪式上,当司马睿还在扭捏状态中,命令殿中将军韩绩撤去御座。纪瞻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叱责韩绩说:“帝座上应星宿,敢有动者斩!”四是宗室。我们前面已经交代过。最后还有琅琊国的其他人士,如诸葛恢等等。

东晋就是在这样一种内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诞生了。此时,也许我们更能理解了司马睿拉王导坐在自己御座上的深意了吧?这种内部矛盾并没有随着晋元帝的继位而有所改变,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矛盾还在不断的积累。不过,让我们还是暂时离开东晋宫廷,放眼看一看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因为,那里正在发生着一连串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3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3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