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九七、文化艺术(1)

西晋王朝存续仅仅50余年,在帝国的中后期,又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和“建兴之乱”,虽然如此,其在文化艺术上仍然对中国历史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盛行一时、影响深远的西晋玄学。玄学我们过去曾经较为详细地介绍过,需要补充的是,西晋玄学主要对《老子》、《庄子》、《易经》这三部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今人对于西晋玄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正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这是魏晋玄学的起始,主要是崇尚“无”;第二阶段为嵇康阮籍的竹林玄学,从正始玄学的关注宇宙问题,回归到自然和人的自我精神,体现出对人的生命的深切关怀;第三个阶段为郭象“独化论”玄学,是对西晋时期玄学的总结,力图将名教与自然结合起来,使国家政治复归于原始的和谐。此外,西晋玄学在东晋时期仍然还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与佛学相互结合,丰富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内涵,玄学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价值取向、思想认识等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西晋文学,两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字靡丽的时代,西晋时期尚不太明显,不过,在当时的人看来,“以诸葛亮之综事经物,而人或怪其文采不艳”,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风尚使然。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所谓的“太康诗人”,主要是指:钟嵘《诗品》中称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另一说: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和一左(左思)。相比之下,作为“太康之英”的陆机的诗文成就还是高一些,但是,个人倒是偏爱左思的《咏史诗》,尤其喜欢他的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第五首:“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和第六首:“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感情真挚,直抒胸臆,语言质朴,风骨峻拔,抒发了诗人不甘与世沉浮、不愿趋炎附势而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另外,张华的《情诗之三》:“清风动帷帘,晨月叹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表达的情感完整而又细腻,个人也比较喜欢。除此之外,就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诗文,前面已经说过,不再赘述了。

第三,就是西晋的史学。西晋史学的最高成就,当属陈寿的《三国志》。陈寿,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少之时,拜同郡谯周为师,仕蜀为观阁令史。谯周曾经对陈寿说过:“你肯定会以才学成名,但是,人生要受到挫折,不过,这也未必不是好事。”从《晋书,陈寿传》的记载,可以看出陈寿为人还是比较正直的,当时的蜀国,宦官黄皓一手遮天,大臣们都对其曲意依附,但是,只有陈寿不曾在黄皓面前屈服。《三国志》叙事简洁,语言质朴,剪裁得当,在唐代编纂《隋书,经籍志》的时候,就被列为正史的“四史”。《三国志》成书以后,得到了当时人的赞赏,夏侯湛当时正著《魏书》,看到《三国志》以后,就不再写下去了;张华看到以后,也十分赞赏,并对陈寿说:“将以撰写《晋书》这个重任交付给你。”在汉代,史官在东观,到了魏晋,设置的著作郎,或隶属于中书,或隶属于秘书。因此,张华就将陈寿推荐为中书郎,而当时的中书令是荀勖,他是张华的死对头,就指示吏部将陈寿远调为长广太守,陈寿辞而不去。不过,即便如此,根据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荀勖也认为陈寿为迁、固之才。对于陈寿和《三国志》,历来褒贬不一。第一,父丧丸药婢女事。就是在蜀国的时候,父亲去世,在守孝其间,陈寿有病,在陈寿的房间人们发现有丸药的婢女——这也许在暗示陈寿居丧其间,亲近女色,因此,一直受到乡党的评议和指责。第二,求米做佳传。《晋书》称,陈寿曾经问丁仪、丁廙之子要千斛米,其子不给,所以,就没有给二人立传。其实,二人也在可立不立之间。第三,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晋书》说陈寿因为其父在马谡手下做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掉,陈寿的父亲也被处以髡刑,所以,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不高。其实,对照《三国志》的原文,《晋书》的说法根本是无中生有。第四,对司马氏篡权之事多有曲笔。因为,陈寿依据的曹魏历史多是那位背叛高贵乡公的王沈所著的《魏书》,加上当世人写当世事,也在所难免。第五,不以母亲归葬。惺惺惜惺惺,在杜预去荆州上任以前,又向司马炎推荐了陈寿,陈寿被任命为御史治书,可是好景不长,陈寿的继母(据《华阳国志》记载)不愿意归葬四川,所以,陈寿就将继母葬在了洛阳,因此,遭到贬议罢官。元康七年297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不过,《三国志》也还是有些遗憾的:一是没有志和表。二是有些地方过于简略,没有后来裴松之的注引,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不太清晰。

另外,张华《博物志》多记载异闻异事,别具一格;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对左氏春秋的注释,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3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3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