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九五、社会生活

婚姻制度:

一是明嫡庶之别。《晋书,武帝本纪》记载:“嫡庶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说的是,对于正妻即使去世以后,也不能以妾升为妻。

二是婚礼的沿革。根据中国古代的礼仪规定,婚礼不举乐、亲朋好友不来道贺。对此,《礼记》有明确的记载。至于婚礼作为大喜事,为什么不让道贺、不举乐?《礼记•曾子问》上说:“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白虎通,嫁娶》也称:“嫁女之家,不绝火三日,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感亲年衰老,代至也”。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府有禁止的规定,但是,民间却“嫁娶之辰,多举音乐。”

三是婚姻自由之风未泯。这一点,我们从《晋书,王濬传》中徐邈让自己的女儿挑选王濬为夫、从《贾充传》中看贾午私通韩寿、从《潘岳传》中妇女连手萦绕潘岳等等,可以想见当时女性的自由。同时,妇女离婚、改嫁也是不少见。《抱卜子,疾谬篇》称:“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舌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返。游戏佛寺,观视鱼畋;登高临水,出境庆吊。”虽多指东晋以后的事情,但是,似乎西晋时期,妇女所受的禁锢也并不多。

四是广罗姬妾。对于骄奢淫欲的贵族,不仅多养妻妾,而且还喜欢男色。据《晋书,五行志》记载:“自咸宁太康以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

五是妇女在家庭中不讲敬夫的礼节。如《世说新语》称:(王戎)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又据《晋书,列女传》记载:“王浑妻钟氏,字琰,……既适浑,生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谓浑中弟沦也”。

门阀制度:

魏晋时期,犹重门阀。归根结底来源于九品选人法。据《晋书,张华传》的记载,以张华如此大才,仍然不免自恃大族的荀勖的嫉妒,更毋宁说他人了。当时的高门大族不仅不服劳役,而且,在车马衣服等诸多方面,与士庶相比,都享有特权。

一是车马衣服不同。庶族不能穿紫绛色的衣服,不能带锦绣的头巾。《晋书,良吏传》记载:(王宏)“太康中,代刘毅为司隶校尉,检察士庶,使车服异制。”到五胡十六国的苻坚时期,更是严刑峻法,穿错了衣裳,就要弃市。

二是平时高门与庶人不同处。《晋书,陶侃传》就记载,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因为欣赏陶侃,而与之一起去见中书郎顾荣。吏部郎温雅就曾经嘲笑杨晫,说,你为什么要和小人坐一个车子?《晋书,郗鉴传》记载:“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实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不过,也有寒微之人不屑于攀龙附凤的,比如《晋书,李含传》中记载,李含就拒绝了与关中豪族皇甫重之弟皇甫商交友。总之,西晋各个阶层之间鸿沟很深。

三是高门与庶人不通婚。

由于自己的血统是如此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就有人虚构自己的家谱,为了严明士庶的区别,政府对于家谱也开始了干预。比如,据《晋书,挚虞传》记载,“虞以汉末丧乱,谱传多亡失,虽其子孙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十卷,上疏进之,以为足以备物致用,广多闻之益。”到了后来,谱牒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社会阶层:

除了高门大族等特权阶级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阶层:豪右。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这一阶层对于社会危害很大,一般而言,这些人都不尊王法,危害一方,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黑社会。如《晋书》记载的刘颂、戴渊、皇甫重、鞠允等人即是。

最下层的当属奴婢。奴婢分为官奴与私奴。官奴在战时来源于俘虏,平时来源于罪人。私奴往往是因为贫穷而自卖为奴。晋惠帝元康七年,因为关中大饥,一斛米价值万钱,朝廷只好下命令,不再禁止骨肉之间相互买卖了。《晋书,忠义传》也记载,后来做到刘汉帝国太傅的王育,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是贫穷的孤儿而为他人放羊谋生,每有空闲时间就学习写字,由于太投入,放的羊给弄丢了,王育没有办法,也曾想把自己卖掉换钱还羊债。贵族可以有奴婢成百上千,如西晋的石崇,有苍头800人;私奴也可以被主人免除奴婢的身份,而成为平民。如《晋书,熊远传》记载,熊远的爷爷就曾经是石崇的苍头,性格廉洁正直,受到潘岳的赞赏,劝石崇将其免除奴婢身份,放还老家。

比奴婢身份较高的尚有部曲、门生等,不一一叙述。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3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3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