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五是西晋兵制。西晋军队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中央军,二是地方州郡兵,三是王国军队。兵员来自于世代为兵的人家,当然,到了西晋后期,战乱频仍的时候,兵民合一,又有所谓的“义从”,就不局限于兵家了。中央军有数十万之众,承担拱卫京师、守卫边境等重任。州郡兵负责地方治安,但在武帝平吴以后,就被裁撤掉了,但是,当战乱来临以后,地方武装又一次被组建起来,地方官又带起了部队,即所谓的“刺史领兵”,最终形成地方军阀,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这一点在东晋时期更为明显。再者就是王国的军队,整个西晋共分封了五十七个王,粗略计算下来,王国军队的总数当在二十万以内,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不过,这支力量分属于五十七个王,并非一支统一的力量。在武帝裁撤了州郡兵以后,这支力量在地方上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成了诸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工具。

二九四、经济基础

东汉末年的战乱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曹魏时期的很多大臣比如杜恕、蒋济、陈群等都曾经说过,当时的全国人口还不如汉朝时期的一郡那么多,比如,杜恕就说,南阳郡在东汉时期就有53万户,244万人,而此时曹魏全国编户才66万户,443万人。西晋建国以后15年,即到了晋武帝咸宁5年,国困民穷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观,正如《晋书,傅咸传》傅咸指出的那样,“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亲农者少也。” “公私不足,由设官太多,……当务之急,在于并官息役,上下务农而已。”

晋武帝泰始四年就正式颁布了户调之令,在田租以外征收的布帛。到太康元年,晋武帝平吴以后,又颁布了占田课田制和户调之式。这些我们在前面都曾经简要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田租和户调都属于正税,按道理说,除了正税以外,就不应该再向人民群众征收其他的赋税了,但是,其实,有晋一代,还有很多名目繁多的杂税,如珠税、鱼税等等。

除了赋税以外,老百姓还要负担劳役,一是力役,根据汉人郑康成的解释,所谓的力役就是“治宫室、城郭、道渠”之役;二是运役。由于这段时期战争频仍,群众负担的运输劳役也十分沉重,即使在西晋时期,也并没有多少减轻。三是兵役。西晋时期,除了兵户以外,兵源还有来自编户中征召和招募的兵,《傅咸传》中傅咸所说:“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足以为证。到了西晋末期,更是不分什么兵户不兵户了,如《王弥传》中记载王弥等人攻陷魏郡等地,将所有人都“调为军士”。四是吏役。在魏晋时期,名为统治阶级的吏,其实成为了一种劳役。因此,吏也经常与士卒并称,如“吏士”、“吏卒”、“武吏”等等。五是杂役。即是说工匠服的那些各种各样的劳役。

魏晋时期的高官豪族,之所以能够穷极奢侈,就在于这种巧取豪夺。汉代的田租额度,大多为十五税一,或者三十税一,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就增加为“以十税五、六为常”,如,《晋书,傅玄传》记载:傅玄在泰始四年上书称:“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以来,众心安之。今一朝减持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欢乐。”人民群众承担的负担是比较重的。

西晋建立以后,统治者还是比较留心农事的,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率先垂范。如,泰始四年,晋武帝亲耕田,并颁发劝农诏书;第二年,又赏赐劝农有功的地方官员。二是鼓励引导。在平定吴国以后,晋武帝鉴于北方地广人稀的现状,鼓励吴蜀人士来北方生活,宣布给予免除20年徭役的优待。三是兴修水利。如《晋书,食货志》记载,杜预咸宁三年上书,称:“今者水灾,东南特剧。……宜发明诏,敕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再如,杜预在平吴以后,在襄阳、南阳地区组织人力引水灌田,恢复生产。四是增加农业人口。为了增加帝国的人口,西晋政府下令凡是超过17岁的女孩子没有出嫁的,就由官府代为给找婆家。然而,西晋时期的农业科学却比较衰微,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的五种农家书:《汜胜之书》、《四人月令》均为汉人所作;《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作;其他两本书《禁苑实录》和《春秋济世六常拟议》尚无法知道著述年代。

西晋统治时间不长,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丝织品已经有了绫、绮、纱、锦等不同品种;从考古发现上,也能印证西晋的陶瓷制造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王濬在益州造船伐吴,所造大船可容纳2000人,上可走马,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是比较高的。从史书上记载的一些达官贵人因经商而致富上来看,当时的商业也是很发达的,《晋书,义阳王司马望传》称:“望性俭吝而好聚敛,身亡之后,金帛盈溢,以此获讥”。而说到他的儿子司马奇的时候,称“亦好畜聚,不知纪极,遣三部使到交广商货,为有司所奏,” 在记载石崇的时候,称其“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描写与王恺斗富的时候,称其“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其有那么多的珊瑚树,这些都说明了当时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对外的交往也是相当频繁的。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3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3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