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九七、东南乱象

撇开暂时宁静的荆州地区,我们把目光转向与之相邻的帝国东南江州和扬州等地。

我们还记得在张昌围攻襄阳不下以后,分兵四出略地,他往东南地区派出了自己的将军石冰。

303年7月,也就是朝廷中司马顒司马颖与司马乂即将激战的时候,石冰的部队迅速攻下了扬州,击败扬州刺史陈徽的军队,随即,扬州各个州县全部陷落;接着,石冰又率军攻破江州(州政府设豫章【江西省南昌市】),临淮郡(江苏省盱眙县)人封云,也聚众起兵,攻击徐州,响应石冰。

在荆州平定,张昌被杀以后,刘弘并未越境进入江州、徐州和扬州去讨伐石冰,因此,在303年的下半年,晋帝国的东南地区一直处于石冰的控制之下,西晋的地方统治已经陷于瘫痪。

直到江东的大族自发地举义反抗……

关于江东大族的形成和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地位,现代著名魏晋史学者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在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以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家族为纽带的武装组织——宗部。比如《三国志,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的记载,太史慈就对孙策说过,……鄱阳民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还说海昏的宗伍“惟输租布于郡耳,发召一人,遂不可得”。这些宗部往往和江南原已存在的山越一样,为躲避战乱,藏匿深山,不向政府缴纳赋税。当时,江南著称的大族有会稽的虞、魏、孔、贺四姓;吴郡的朱、张、顾、陆四姓;丹阳的朱、纪;阳羡(今江苏宜兴)的周姓等等,《抱卜子,吴失篇》曾经说到吴国的大族是“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商贩千艘,腐谷万庾……粱肉余于犬马,积珍陷于弩藏。”

因此,孙吴建国与宗部展开了持久的较量,平地的宗部被消灭,但是深处偏远山区的宗部却不可能全部消灭。并且,在消灭了对立的宗部以后,孙吴却不得不向服从自己的宗部妥协,建立了一种与大族分割劳动力和兵员的特殊领兵制度,史书上关于把俘虏分配给大族的记载很多,江南的豪门大族都领有自己的兵,而且这种领兵权往往是世袭的,如,朱然、陆逊、贺齐等人既是江南大族,又是孙吴的领兵大将,都有自己的部曲。

就在石冰肆虐江南的时候,江南走出了一个人,那就是壮烈而死的建威将军周处的大儿子——周玘。(音:起)

周玘,字宣佩,史书记载他坚毅果决,有他爸爸周处之风,但是,文采赶不上他老爸。周玘密谋起兵推翻石冰设置的吴兴太守区山,就暗中联络了原南平内史(相当于太守)王矩(王机的哥哥,二王都容貌秀美,史书记载王矩出门,也像潘岳一样,受到群众的围观,后王机反叛的事情,以后我们还要详细介绍)、前吴兴太守顾秘,共同推选顾秘为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于是,前执法监察官(侍御史)贺循(贺卲之子)在会稽郡(浙江省绍兴市)起兵,庐江郡(安徽省舒城县)郡长华谭、丹阳郡(江苏省南京市)人葛洪、甘卓(吴国名将甘宁的曾孙),也都先后起兵,响应顾秘。

303年12月,周玘、王矩、顾秘聚合人马,一时俱发,攻入城中,斩杀了石冰任命的吴兴太守区山和新任命的各级官吏。

石冰得到消息,迅速派他的将领羌毒率军数万前来讨伐周玘,周玘率军阵斩了羌毒,扬州部分地区重新归属晋朝。

而此时,石冰企图占领安徽的寿春(安徽省寿县)这一军事重镇,他亲自率领主力从临淮郡(江苏省盱眙县)向寿春推进,驻防寿春的征东将军刘准得到情报,惊慌失措,计无所出。

广陵郡(江苏省淮阴市)的粮运官(度支)陈敏,正巧率领着运粮部队停留在寿春,陈敏对刘准说:“石冰的部众,都因为不愿长途去四川远征李雄的原因,才被迫当盗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容易就能够被击败,我愿率领运量的部队替你去破敌。”

刘准立即表示同意,并增加了陈敏的部众,命他迎击石冰。

陈敏率部与超过自己兵力10倍的石冰主力部队展开了数十次的激战,正如陈敏所说的那样,石冰的部队的确就是一群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临时拼凑起来的难民,根本经不起正规军的冲击,陈敏所向披靡,逼得石冰逃往了建康。

陈敏一直追到了建康,与周玘的部队一起消灭了石冰盘踞在芜湖的将领赵鸗(音:龙,野鸭的意思),然后与周玘一道对石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到304年的3月,(也就是司马颖赢得对司马乂的胜利以后2个月多月)石冰从建康北逃,投奔在徐州的封云,结果,封云手下的司马张统看到败局已定,将封云和石冰一起斩杀,投降了晋朝。

自此,江南重新安定下来,陈敏也因功被封为广陵相,而周玘等人则“不言功赏,散众还家”。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周玘“三定江南”中的“一定江南”。

张昌的叛乱从303年5月起兵,到304年3月经过了大半年被彻底讨平。反观张昌起兵之初,气势如虹,席卷荆州、江州、徐州、扬州、豫州,势力最盛的时候几乎接近吴国疆域,但是,即使是在司马顒司马颖和司马乂交战正酣的时候,晋王朝仅仅派遣偏师甚至是江南大族自发的讨伐,就很快将其扑灭。个中原因到底为何呢?

个人认为,张昌“兴也勃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晋王朝地方上没有兵力。这可以追溯到晋武帝司马炎平定吴国以后,他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下诏撤销州郡的武备,“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当时,山涛和卢钦就建议司马炎这样做不合适,司马炎虽然称赞说:“(你们说的是)天下名言啊。”但是,最终并没有采纳。这区区100人的武装力量等于是地方上根本没有军队。这是张昌开始的时候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他“亡也忽焉”的原因大概就在于:一是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由于势力的迅速膨胀,根本没有机会培养贤能的人才,也就是说合格的军地干部缺乏,致使在地方上的新任官吏土匪习气严重,只知道扰民抢劫,不知道安民,赢得人心。二是,根据张昌部众“皆以绛科头”,被称为“妖贼”,又考查《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常著绛栢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表明南阳是有天师道徒活动,并且“以绛科头”也是天师道徒的一个宗教标志。这种被正统称为妖贼的以宗教迷信为号召的叛乱,吸引而来的大多数人属于基层群众,而被上层有知识和文化的人所摒弃,如,《晋书张昌传》记载,李权等人纠合500多家不从“妖贼”等,其实这与第一点是共通的。三是,一时发动,部众缺乏较好的军事训练可能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2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2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