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一九、徙戎理论

虽然天下乂安,但是有志之士并没有忘记帝国的心腹大患,杜预在平定吴国以后,也没有忘记战争,他以为,天下虽安,但是忘战必危,一方面,加强部队训练,另一方面,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被当地人民称为“杜父”

襄阳南阳地方歌谣就称杜预:“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而此时另外一个有识之士就上书司马炎要将胡人迁徙到关外,他就是侍御史郭钦。

他上书说:“戎狄强横,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大患。曹魏帝国时代,人口稀少,西北各郡居民,几乎全是戎人,甚至心脏地区各郡,如京兆郡(陕西省西安市)、魏郡(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也都有戎人。现在虽然服从政府,可是,百年之后,万一风吹草动,胡人骑兵从平阳郡(山西临汾市)、上党郡(山西黎城县西南)出发,用不了三天,便到孟津(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渡口);于是北地郡(陕西耀县)、西河郡、太原郡(山西太原市)、冯翊郡(陕西大荔县)、安定郡(甘肃镇原县东南曙光乡)、上郡(陕西韩城市),将全部陷入狄人之手,成为他们的庭院。现在正应该乘着我们削平吴国的声威,运用谋臣猛将的方略,逐渐把内地和汉人杂居的胡人,迁移到边疆地带,严格限制各地夷狄的交通,恢复从前圣明君王所定的‘荒服’制度,这是造福万世的长远计划。”

其实,关于胡人深入内地,成为帝国的隐忧,这一点,很多年前的邓艾也曾敏锐地看到,并曾经上书当时执政的司马昭,但是,因为当时人口稀少,兵员紧缺,所以,即使是邓艾,为了讨伐蜀国和防备姜维扰动胡人,也不得不将几万胡人迁往内地,并从中选择数千精锐骑兵,帮助他消灭蜀国。

但是,此后,鲜卑的秃发树机能反叛整整持续了10年之久,让司马炎寝食俱废,如今,好不容易刚刚平定下来。

在司马炎看来,这种将胡人迁移到他们原来的地方固然很好,但是,迁移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不啻于一场需要精心策划的战争。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出现新的叛乱,把刚刚安定的局势破坏掉。

而司马炎还缺乏那样的组织能力,在他看来,再等等吧,也许,这件事请以后再做吧。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人会被慢慢同化吧?

因此,司马炎对于郭钦的建议,置之不理。

把徙戎的事放在一边,但是却还有一件事司马炎必须去做:那就是怎么样保证全国的人有饭吃,有衣服穿。

司马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占田荫客制度,他下令:“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小、老,不事。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而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举辇、迹禽、前驱、由基、强弩司马、羽林郎、殿中从武贲、殿中武贲、持椎斧武骑、武贲、持钑从武贲、命中武贲、武骑、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弟五品五户,弟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另外,司马炎还下令,对于生有5个女孩子的人家,因为没有男劳力,免除这样人家的全部赋税。

关于《晋书食货志》的这一段记载,历来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占田是政府规定的一个人(当然是指一般人而言)可以占有的土地最高限额,而课田则是政府不管你实际占没占够那么多,你所要按照交赋税的田亩数;有的认为,占田是你自己占的用于自己生活的土地,课田是政府另外给你用于给政府缴纳赋税的田亩等等,个人倾向于后者。另外,司马炎为了限制贵族无限制地兼并土地,对于各个品级的官员占田数和可以拥有的庄客人数的上限进行了限制,但是,就象胡威上书司马炎说的那样,司马炎对自己的大臣要求太宽了,以至于大臣们屡屡犯法,根本不把司马炎这些规定当回事,从史料记载上看,如,司徒王戎就广占土地,石崇田地无数,庄客就有800多人等等。

对此,司马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

也许是这些年来,自己操的心够多了,需要休息休息,也该享受享受一下吧。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