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后来,张斐、杜预还对《泰始律》进行了注释,张斐的叫《律解》,杜预的叫《律本》,使这部法律更加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经过司马炎的批准,这两部注解与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因此,《泰始律》又叫做张杜律。

第四件是,妥善处理淮南事件。

这次事件与大名鼎鼎的石苞有关,从诸葛诞叛乱以后,石苞于259年接替王基,镇守寿春,迄今十年,士马强盛。当时,在淮南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谣言,说是:宫中大马几做驴,大石压之不得舒。当时的淮北监军是一个叫王琛的人,此人是高门望族,应该不是太原王家就是琅琊王家,历来看不起石苞这样寒门出身又位高权重的人,王琛就给司马炎写密信,诬陷石苞和吴国交通。正巧当时宫中的预言家告诫司马炎说:东南方向将遭遇大的兵灾。

而此时的魏吴关系经历了短暂的和平,又恢复了往日的不来往状态。在263年司马昭平定蜀国以后,由于国内平蜀之役耗费巨大,造成公私俱竭,司马昭否定了邓艾休养一年顺势平吴的想法,主动派遣吴国降将徐绍、孙彧到吴国和好,刚刚登基的孙皓就腿搓绳,到第二年派遣光禄大夫纪陟(其子纪瞻后为司马睿重臣)等人回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纪陟等人逗留洛阳的时候,正赶上司马昭去世,到265年的11月才回到吴国,从此魏吴两国进入和平年代,但是好景不长,知道了司马昭去世,作为和好的邻国理所应当的需要吊唁,于是孙皓在泰始2年3月又派遣了张俨、丁忠来吊唁,可是等丁忠回来却对孙皓汇报说,司马炎刚刚即位,中原防备空虚,尤其是弋阳(河南省潢川县),可以轻易袭取。”孙皓就询问文武官员的意见,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敌人新近吞并巴蜀,派人前来我国求和,并不是求我们援助,只是为了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敌人势力正强,而我们竟想侥幸胜利,恐怕看不到利益。”孙皓虽不出兵,但也从此跟晋王朝断绝邦交。也就是说双方仅仅和好了一年时间就又断交了,而断交的原因在于孙皓。

到了泰始4年,中原发生了大的水灾,受灾地区主要包括青州、徐州、兖州和豫州,吴主孙皓感觉是一个出兵捞取好处的好机会,准备出兵北伐。而孙皓想好兴兵的消息立刻被晋国边境将领探查,并报告给了司马炎,当时荆州州长胡烈报告了此事,而石苞也风闻孙皓的企图,开始动员部队和民工构筑工事,建设堤坝蓄水,加强防备。

石苞的一系列行动不能不引起司马炎的高度警惕,前有监军的密报,后又有你自己的行动,还有即将有吴国采取行动的消息,难道你石苞真的要和孙皓联手图谋不轨?司马炎找到了自己的心腹羊祜,征求羊祜对这事的看法,羊祜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吴国要入侵,每次都是东西一起出动,没有理由只在西部的荆州出兵,也许石苞也探听到了什么消息做对敌准备工作,怎么能从石苞这一点上就认定他要叛乱呢?

但是,决策人不同于参谋人,他要的是全面排除,因此,司马炎还是有点疑惑。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司马炎传石苞的二儿子当时担任尚书郎的石乔上殿问话,可是左等右等,等了好几天石乔就是没来。——司马炎对待大臣是很宽松的,平时不怎么强调纪律,估计石乔这小子那天又早退,逛街或者是和妹妹压马路去了(因为《晋书》记载石乔还有秽行……)。另外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在宫中和尚书省里讨厌石家的人根本就没有通报!

司马炎认定石苞必反。于是,命令自己的堂叔叔义阳王司马望率领大军前去淮南征讨石苞,并派遣另外一个堂叔琅琊王司马铀从山东回师寿春,并下密诏说:“石苞没有能力判断敌情,竟擅自兴筑城垒,阻遏河水,骚扰人民,予以免职。”

对于石苞而言,一切情况表明自己即将成为第二个诸葛诞,凶多吉少。

而此时,又是一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出了一个叫孙礫的人。孙礫也是司马家老家河内的人,也是出身寒微,不过被河内太守吴奋赏识任主薄,当时河内大姓云集,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姓们都不愿意搭理孙礫,吴奋大怒,并把孙礫介绍给石苞做将军的掾属。孙礫就从河内往淮南去,路过许昌,当时镇守许昌的是司马炎的堂叔父汝南王司马骏,这个司马骏和孙礫认识,孙礫现在路过此地,理所应当地要拜见一下司马骏,司马骏问孙礫去哪里,孙礫如实回答一番,司马骏已经知道皇帝已经派遣部队日夜兼行偷袭石苞,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对孙礫说了情况,并说了句:别去到是非窝里,自找麻烦!告别司马骏以后,孙礫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一口气来到寿春,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石苞,把情况对石苞详细说了一遍,石苞一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孙礫对他说,您要保全身家性命,还是把军权交出来,现在就走出寿春城,到驿站等大军来到,只有这样才能够打消皇帝的怀疑。

石苞倒是从善如流,立刻单身来到驿站,等待中央军的到来。

司马炎听说石苞这样,悬着的一颗心才慢慢放到肚子里。

等到见到石苞,司马炎甚至有点不好意思,就为自己开脱道:你的儿子石乔差一点使你整个家门蒙受不幸。石苞一听大怒,从此把石乔废黜,并且不让这老兄出来做官。——石苞共有6个儿子,老大、老四、老五都早死,只剩下老二石乔,一废,后来老三石统继承了老爸的爵位;老小就是那个聪明过人、大名鼎鼎的石崇……

对于司马炎来说,淮南事件这样的结局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他还将迎接吴国孙皓马上就要到来的挑战,如果此时发生内乱,后果将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晋王朝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而这一次,一个到最后也不过是尚书郎的小人物却办成了很多大人物办不下来的事情。

是因缘?或是司马炎的福分?……

八十六、祸不单行

268年对于司马炎来说,可谓是祸不单行。

刚刚服完老爸3年孝的司马炎又一次面临了亲人的辞世。就在这一年的3月,司马炎的老妈王元姬也去世了,享年52岁,司马炎哀痛欲绝,亲自写下老妈一生的行状,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文章上记述了妈妈的人品德行,更多地诉说了自己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令人扼腕叹息。

司马炎在老妈被封为太后以后,还给老妈配备了一整套的官吏班子,把那个在征蜀过程中被钟会拿下的诸葛绪任命为太后的卫尉,刘原为太仆,宗正曹楷为少府,俨然是另外的一个小朝廷。然而这一切都挽回不了老妈的生命,王元姬在临终的时候,让他最记挂的人还是齐王司马攸,老人哭着对司马炎说:“你的弟弟桃符性子急躁,可是,你这个当哥哥却不慈爱,我如果去世的话,恐怕你肯定对你弟弟不能相容,我把这话作为临终遗言交代给你,不要忘记我说过的话!”

为了表达对妈妈的哀思,司马炎加封自己已经故去的外婆王朗夫人杨氏等为乡君,食邑500户。

到第二个月,那个卧冰求鲤的王祥也随之故去了。我常常想,司马炎以中人之资,为何能同一华夏?除了孙皓的残暴昏庸以外,大约还与三司马为他留下一个又一个重臣和他们身后那些个庞大的家族有关吧,这些人要么德行堪称师表,要么智慧过人,要么文武双全,都受到家族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虽然,在晋王朝建立之初,象司马孚、王祥、郑冲、裴秀、贾充、何曾、荀颽、王沈等均已经老迈,基本上不再上朝,每次朝廷遇到大事,都是由侍中任愷到府中咨询,并且王沈(后来的企图篡位的王浚就是他是庶子,并非平吴的王浚,平吴的史书以王濬来进行区别)已经于前年去世,但是,他们的后人却是人才辈出,给司马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