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目前两军的态势是:蜀军在五丈原一带的渭河南岸地区占据一片区域,东面是司马懿主力沿渭河一线筑垒坚守,北面是郭淮军依托北原的地势筑垒防御,其西面是坚固的陈仓要塞。只有南面是通往汉中的斜谷。

从5月到8月,诸葛亮多次向魏军挑战,但是魏军坚守不出,这样度过了100多天。

其间,为了激怒司马懿,更为了激怒司马懿手下的部将们,诸葛亮派使者对司马懿说,您老一直守在这里,征尘不洗,衣服也顾不得换换,给你送一套新衣服穿。司马懿满心欢喜,打开包裹一看,傻眼了,明显穿不上嘛,原来诸葛亮竟然送去了一套女式时装。

不言自明,诸葛亮你是把魏国堂堂的大将军司马懿比作妇女!你玩笑开大了吧,司马师、司马昭都成人了,叫这哥俩脸往哪搁?我们统帅都是妇女了,我们算什么啊?被妇女牵领着的,该是丫鬟或者是无知顽童吧?

司马懿的部将们顿时血往上涌,你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徒有虚名!今天一定把你打个落花流水不可!

请战……

请战……

一遍又一遍的请战。

魏营几乎炸了锅了,一片请战之声。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甚至有人开始骂娘了。

而与此相应的是,蜀军的叫骂也越来越难听了。尤其是那个魏延,一副欠揍的横样,真叫人受不了,打得是什么窝囊仗啊,老子去和他们拼了!我们整天驻在这里,白吃白喝,百姓种粮容易吗?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用我们的时候,眼瞅着张牙舞爪的蜀军就是不让打。

不少有思想觉悟的将领就差对司马懿说:主帅,你想通敌?

此时的司马懿处境异常艰难。

他甚至能够看到对面的诸葛亮在暗自发笑。

然而,此时的司马懿表现出处变不惊的风度,那风度是:即使受到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也不动于心的名将风度。

这是作为优秀的将帅必备的要求。

兵法有云:“将不可愠而致战。”

他做到了。

虽然看透了诸葛亮的把戏,但是,手下目前的状态任其蔓延下去,军心不稳,兵将自溃,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于是,司马懿卖了个关子,郑重其事地说,诸葛亮欺人太甚,因为皇帝命令我不准开战,我将请求皇帝诏书,等皇帝命令下来了,我们和诸葛亮决一死战!

他把皮球踢给了皇帝。

真是狡猾!

于是,人们是等啊等。

等了好久,终于等来了皇帝的诏书。不仅如此,还等来了一个大臣——辛毗,并且带着皇帝的节。

十七、最后的北伐(3)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是个正直而又固执的老人家,为人刚正,常常犯颜直谏。

曹丕曾经喜欢带着一大群大臣打猎玩,玩足玩美以后,曹丕得意洋洋地问辛毗说:咋样?很高兴吧?辛毗直接回答他:对你来说很高兴不假,可是对于我们做臣子的,很苦!(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说得曹丕无话可说。

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倔老头。

(记号:其女辛宪英也是个强人。《晋书·列女传》称“宪英聪明有才鉴”,她曾因曹丕登基那天高兴得搂着自己老爸辛毗的脖子让人家猜自己高兴不高兴而断言曹魏是个短命王朝;她准确断言司马懿高平陵事变的性质;准确断言钟会反叛。后来她嫁给羊耽,成为著名的太傅羊祜的婶子。她的外孙夏侯湛,与潘岳其名,神逸貌美,时人号为“连璧”,过去有诗歌把辛宪英的智慧、曹娥的孝道、花木兰的忠贞、曹令女的气节、苏若兰的文才和孟姜女的刚烈并称为女中之冠。)

辛毗为什么那么牛?决不是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宝贝女儿。而是因为老人家对曹魏立有大功,可谓是破家为国。

很久很久以前,本来辛毗和哥哥辛评在袁绍手下工作,辛毗看到袁绍无能,就对哥哥说改投曹操,可哥哥辛评舆论而不同意,官渡战败后,袁绍不久就死去了,那时,辛毗在袁谭手下,袁谭派辛毗去曹操那里搬兵打自己的弟弟袁尚,曹操就趁机把自己久闻大名的辛毗扣在了自己身边。那头,邺县城里的审配发现辛毗投敌,就以此为由把辛家满门抄斩。

然而,审配的侄子审荣和辛毗私交很好,对自己叔叔审配的做法很厌恶,就偷开了邺县城门,引导曹军攻下了袁尚的老窝。

这样孤零零的老头子,不倔强谁信?

在曹睿派遣辛毗来司马懿军中的时候,他的官职是卫尉,位列九卿,负责皇宫的警卫,这个职务都是皇帝最放心的人物担任。而这次派来的身份是大将军军师,并且加“使持节”号,是持节中最厉害的一种,可以自行诛杀2000石以下的官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节,是什么?

汉代的节,“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汉一尺约合今23厘米,可知是在一根约长1.8米的竹柄上,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的节旄。皇帝不能事事躬亲,所以必须指派人代行,然空口无信,辄以节为凭。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因为是使持节,所以,实际上魏军西北军区的最高统帅不是司马懿,而是辛毗。所以,《三国志》里也说:“明帝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违犯。”

在蜀军没日没夜的辱骂当中,司马懿的军中众将度日如年,他引领东望,终于把辛毗给盼来了!

而此时,吴国的部队也开始了对魏国的进攻,魏明帝则正准备御驾东征。

魏明帝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在诏书中明确要求:“我要你坚守营垒,摧毁敌人的士气,使他们想进攻无法进攻,想决战无法决战,用时间换他们的粮食,粮食耗尽,又没有地方可以抢夺,自然撤退,等他们撤退时进击,可以大获全胜。”一句话,西线无论如何采取守势,违令者,斩!

西线将领们的情绪降低到了极点!!!

司马懿情绪随着众人也“降低到了极点”!!!

无数个西北汉子对着骄横的蜀军怒目圆睁,但又无可奈何。

终于有一天,在长久的忍耐中,在忍无可忍中,一个人接着是一群人,咆哮着,跨马持枪要带领手下冲出营门!

遥遥的,在军门正中,站着一个老人。

西北高原上刮来的风,吹动着他花白的胡须和那同样花白的头发,在高大的营门中,在威武的军马下,他显得那么的瘦小,甚至令人怀疑风都能把他刮倒。

他手中紧紧地握着一把节!

节上的牦牛尾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那么的耀眼、醒目。

老头目视前方,纹丝不动。他从喉咙中发出沙哑低沉的嘶叫:

“敢迈出军门一步者,杀无赦!”

周围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和战马的长嘶。

在这个倔强老头子的威严下,魏军躲在营垒后面整整三个月!

其间,司马懿也不失时机地秀了好几把,也做出积极请战的姿态,甚至也皮甲上马,要冲出军门。据《魏略》记载: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宣王虽能行意,而每屈於毗。

回想起来,以司马懿的狡诈,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是把自己紧紧地和那帮有勇无谋、但又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帮在了一起,提高自己在那帮实力派心中的地位。

二是显示自己的勇。作为帝国名义上的第二军人,实际上的第一军人,如果没有勇气,没人从心眼里服你——这在关键的时候非常重要,比如说在大败被敌人追杀,尤其是在那些官位不起作用(比如政变)的时候,靠的就是平时对其他人深刻的影响所换来的忠诚、敬佩,才在瞬间决定一个人对你的取舍。

三就有点卑鄙了。司马懿千里请战,姑且不说是场把戏,我们也不知道请战书到底是怎么写的,但揣测起来,势必情词激烈,魏明帝被逼到了墙角,人家请战,你总不能压着不报吧,魏明帝担心之下就派去了辛毗,一切懦弱怨气从司马懿的身上化解的无影无踪,转嫁到魏明帝的身上,虽然你是皇帝,但基层干部对你印象并不咋好!

这一点与真正的忠臣时时刻刻维护皇帝的形象截然相反。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