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与此同时,当贾逵到达东关的时候,发现这一战略要地,并无吴军驻守,贾逵立即意识到,此时的吴军一定全部抽调到打击曹休的前线去了。于是贾逵立即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抓获了小股的吴国士兵,才得知曹休已经战败,孙权也已经派遣部队占据了夹石险要。周鲂的部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提议,暂时停止前进,等待后援部队的到来。贾逵果断地说:“曹休已经在国境以外兵败,被敌人断绝了归路,进不能战,退也不得还,这是千钧一发之机,一刻也耽误不得。敌人以为曹休的部队没后援,所以敢于前突到这里,企图断曹休的归路。如今全军要急行军,出其不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人以夺其心。敌人看见我军,肯定要往吴国境内跑。如果等待后援部队的到来,敌人也已经占据了险要位置,来的兵多能有什么用!”

于是,贾逵帅军强行军,并打开多面旗帜,擂响战鼓,吴军看见贾逵的部队,就撤退了。贾逵兵据夹石险要,接应曹休的败兵,给曹休的兵送去军粮,曹休的部队才没被吴国全歼。

《三国志》的周鲂传,陆逊传等对这一战都有详细的描述,可以说这是赤壁之战黄盖诈降以后,东吴实施的又一次成功诈降。

这次战役的失败,直接原因在于曹休轻信敌人,孤军深入,导致大败;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这次曹魏的军事行动,本身战略重点太分散,三路大军,三个目标,各自为战。而吴国则是集中兵力,全力围歼曹休一部。

这一战的直接结果是魏国的第一军人大司马曹休“惭愤”而死亡。

听说曹休战败,就在这一年的年底,诸葛亮写了《后出师表》,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这次他选择了兵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

当时驻守陈仓的是将军郝昭,诸葛亮攻打二十多天还未攻破,军粮眼看就要吃完,另外,曹魏为了对付吴国的进攻,曾把关中的名将张郃调往东南战场,此时,吴国撤退。

魏明帝马上下诏,命令尚在南阳方城的张郃部队回调关中,应对诸葛亮的大军。

诸葛亮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总体上说,228年的这四次大战,曹魏三胜一负,可以说成绩还凑合吧。

七、司马诸葛(1)

诸葛亮几乎没有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也没给魏国多少喘息的机会,就又卷土重来。

他撤回简单休整以后,就立马于第二年(229年)的春天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这次,诸葛亮的战略目的,不再企图一下子占领陇西诸郡,而是把目标缩小到消除汉中的西部隐患,保障汉中西部安全。在诸葛亮的率领下,蜀军很快就占领了处于汉中西部的武都、阴平,并在那里驻扎了军队。魏将郭淮企图救援,却被诸葛亮出兵威胁后方,郭淮不得不退却。

这次北伐以蜀国占据了2个人烟稀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魏郡为结束。

你掐我,我也要掐你。

到了魏太和四年(230年),魏晋封曹真为大司马,使之成为帝国的第一军人;晋封司马懿为大将军,成为帝国第二军人 ;晋封远在辽东的公孙渊为骠骑将军,(名义上的称号,也是为了羁縻公孙渊而已)。——都给你们升官了,该为国出点力了吧。

于是,到了这年的秋天,魏国命令曹真从北路长安出发,从子午谷南入;司马懿从东路宛城出发,溯汉水而上,进攻汉中,约定两支大军在南郑(今汉中南郑县)会合。结果,老天不作美,连日大雨滂沱,那时候也没水泥路,更没高速,在平地是一片泥泞,在崇山峻岭之中,时时出现泥石流险情,栈道断绝,这雨一下就是30多天,魏军的战斗力已经丧失一半了。

即使曹真一心为公,与士卒同甘共苦,——部队的粮饷不足,他把自己的家财也拿出来分发给将士,——但是,那雨下的却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是从天而下的瓢泼大雨,不能不影响到全军的士气。

结果,这次魏军的这次出兵根本就没看到蜀兵的影子,自己来了个千里大游行,20多万人来回瞎跑了几千里,洗洗露天雨,又回原地了。

第二年,也就是太和5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4次北伐。

这次北伐有几个看点:一是蜀军首次用木牛流马运送军粮;二是因为在这年的3月曹真去世,司马懿首次作为主帅正面与诸葛亮对垒;三是司马懿一直尾随诸葛亮而不敢逼近;四是诸葛亮在退却的时候,设伏兵用弓弩射杀张郃;五是,蜀国和诸葛亮一样是辅政大臣的李严被废黜,从此,诸葛亮独揽蜀国大权。

前年,诸葛亮派遣陈式占领武都、阴平,其实就是为今年的进攻方向埋下了伏笔。斜谷、箕谷和子午谷虽然与长安的垂直距离比较近,但是有层峦叠嶂作为天然屏障,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如果蜀国大军进发,不可能不走漏风声,魏军提前据险,不仅蜀军难以突破,而且部队极有可能被围歼。况且,道路崎岖,粮运及其困难。即使出得谷来,前有坚城,后有深谷,进亦难,退也难,风险巨大。因此,只有远走较为平缓的武都、祁山,出兵陇上。

如果能全取陇上天水等郡,因粮于敌,并与塞外鲜卑柯必能等联络,对长安形成远距离包围的态势,寻机再夺取长安,那将是一个“先为不可胜而后待敌之可胜”的稳妥之计。

平心而论,诸葛亮为这次北伐做足了功课,先是将武都、阴平收到囊中,为下一步进攻扫清了道路。其次,把位高权重又总是不太听话、同时有一定人脉的李严调到汉中。第三,搜集到所有能够搜集的兵力和粮草,并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第四,联络到了鲜卑的柯必能作为外援,同时,还联络孙权,使东吴对合肥虎视眈眈。

诸葛亮能做的也都做了。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次的北伐曹魏的情况早已经远非第一次北伐可比。

整个曹丕在位的7年时间,蜀国前半段在和吴国交恶,后半段诸葛亮在平定南方,之后与民休息。第一次北伐前,曹魏的关中地区很久未见兵革,因此,当时曹魏在关中的防备十分薄弱,所以,魏延出子午谷之论还真有出其不意、险中求胜的可能。即便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计谋,如果马谡能够在街亭之战中击败张郃,(即便未能击败张郃,和张郃相持,等诸葛亮大军一起来到也好),因为陇上的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都投降了蜀国,因此,诸葛亮应该能够在陇西扎下脚跟。形势一片大好。可是,马谡……这小子!真该杀……机会失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来。

第二次北伐似乎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进攻,陈仓不下,就草草收兵了。而第三次北伐,基本上就是顺手把手边的馒头吃掉。

截止目前,诸葛亮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也就是第一次和这一次。

但这一次已经不能够再用魏延的奇袭长安之计了,并且关中曹魏的兵力也非过去可比。双方的边境线也都处于一种基本稳定的状态。要打破这种均衡,势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关于这次北伐的记载,主要见于《晋书》《三国志》《汉晋春秋》《魏略》等有关人物的传记中。但是《晋书,宣帝》与《三国志》《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有很大的不同。参见各自的记载,虽然相互之间有缺有漏,甚至自相矛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简单概括出这场战役的大致经过。

战前魏国由大将军司马懿、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征蜀护军戴凌(黄初元年,因劝谏曹丕不要经常出去玩打猎,而被曹丕给予相当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待遇)率领大军驻扎在长安附近。雍州刺史郭淮驻守陇西。前将军费曜驻守上邽。将军贾栩(应该不是贾诩,《资治通鉴》写为贾诩,应当是写错了,文帝时贾诩已经位列三公,并于黄初4年去世,死时77岁)、魏平驻守祁山。

蜀国则由诸葛亮亲统大军,将领有魏延、吴班、王平(又叫何平)、高翔等,李严在后方负责粮草供应,蒋琬副之。

至于双方投入的兵力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冲《五事》甚至说魏国兵力达到30万,不过,郭冲的这种说法南朝的裴松之已经指出错误百出,不足为信。个人认为双方各自的兵力大致在10万左右。

战役首先从公元231年2、3月份开始,诸葛亮帅军从汉中出发,西上经过武都,直至魏国前沿据点祁山,并开始围攻。

魏军在得知蜀军主力开始进攻祁山后,马上决定司马懿帅军自长安西进陇西,增援祁山;同时令陇右郡的郭淮军增援上邽,确保该二线战略据点的安全。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