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就在晋国朝堂上为西北和北部边境的叛乱焦头烂额的时候,南方的孙皓也来凑热闹,271年的3月,孙皓率领大军向寿春进发,司马炎赶紧派遣大司马司马望领骑兵3000,步兵20000进驻淮北,加强防备。后来才打听到,孙皓根本没有来犯的意思,倒是一个叫刁玄的人过去曾经出使蜀国,听说过司马徽和他人谈论朝代更替的一些预言,回来以后,刁玄知道孙皓喜欢这个,为了讨好孙皓,自己就瞎编了一些段子,比如:“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这不明明是说孙皓吗?又有中原地区被俘虏的人和投降的人也说,在晋国的寿春城下,有小儿们说“吴天子当上。”这个吴天子不是明说我孙皓要当皇帝吗。孙皓全面搜集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以后,得出结论:这可是老天爷的命令啊!三月,还是春寒料峭,兴高采烈的孙皓带领着太后、皇后、太子一起从建业西上,在他的脑海里,自己只要这样一路西上,晋军个个都会投降,直到洛阳,这是要顺天命。结果,老天爷不给孙皓的面子,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泥泞不堪,几百个人才能推动一辆车子,吴国士兵们都是又冻又饿,南方的人哪受过这样的寒冷啊。大家都说,要是遇到晋军,咱们都投降。不只是士兵,随行的孙皓亲信大臣右丞相万彧也对丁奉、留平私下说,如果孙皓坚持不回的话,吴国的江山社稷事大,我们提前不能不回去。幸亏司马望不了解吴军的情况,要不是吴国要提前灭亡了,孙皓真的提前青盖入洛阳了。因为司马炎给司马望的命令是屯驻淮北防守,而不是进攻。孙皓一看这情况,只好下令退兵。

东南地区是虚惊一场。司马炎刚缓口气,噩耗紧接着传来。

这一年的4月,北地郡(陕西省耀县)胡人叛变,企图西上攻击金城郡(甘肃省兰州市东),凉州(甘肃省武威市)州长牵弘出军讨伐,顷刻之间,所有内地的胡人同时叛变,跟鲜卑部落酋长秃发树机能(时在万斛堆)结合,把牵弘包围在青山(甘肃省环县西南),牵弘大败,阵亡。

这是秃发树机能叛乱以后,晋王朝丧失的第二个高级别的将领,对于司马炎的打击可想而知。并且,北地胡英勇善战,和秃发树机能一起占领了凉州和秦州广大地区,造成西域和中原的暂时隔绝,使得司马炎“每虑斯难,忘寝与食”。

也许司马骏的策略好是好,但是太慢了,司马炎需要的是既能兼顾长远,又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前西北和北部的恶劣局势,不得不使司马炎考虑派遣朝廷的重臣,——那些历来被人们公认的智囊的人物。

95、朝堂争斗(1)

就在司马炎为西北愈演愈烈的胡人叛乱而忧虑的时候,朝廷上却为派遣什么人去而进行激烈的明争暗斗。

就在这一年,原尚书令裴秀因为服用寒食散,体内燥热,本来应当还喝热酒,但是他反而喝起了冷酒,结果不治身亡,司马炎让贾充代替裴秀做尚书令,主持朝廷上的全面工作。贾充在职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把一些重复的机构进行了精简,提高办事效率;也比较喜欢推荐有才能的人,对于想要提拔的人,从是想尽千方百计予以提拔;对于有背景的人,比如王太后的兄弟王恂,即使听说王恂在武帝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贾充还是不敢说个不字,反而在司马炎面前说王恂的好话。

但是,晋朝人还有点和汉朝人相似,那就是崇尚质朴之风。在朝野主流民意上看来,贾充最大的缺陷就是毫无刚直之气,总是顺着司马炎说话,从来不敢进行劝谏。另外贾充还有历史污点,比如刺杀高贵乡公,比如毫无人情味地和李氏离婚,不要说羊祜啦,连郭淮都不如。不过这些不屑都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们在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不会想到如果高贵乡公把司马昭杀死,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晋王朝,更不会有这些人等高居在现在的朝堂之上了,对一个人的看法没有道理可言,反正你贾充的做派,就连同样为人唾弃的何曾都不齿,更何况其他人了。

于是,不仅是人品的不屑,更重要的还是争权夺利。等贾充总理帝国事务以后,司马炎的臣下立即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以贾充为核心的“拥贾派”,主要人物有:杨艳皇后的堂叔父杨珧,司马炎舅舅王恂(贾充略施手段拉拢过来),太子太傅、侍中、太尉荀颽,侍中、中书监荀勖,左卫将军冯紞,还有魏太尉华歆的孙子、侍中华廙等等。另外一个是以侍中任愷为首的“倒贾派”,主要包括:中书令庾纯、黄门侍郎张华、温颙、黄门侍郎向秀、中书令和峤(王浑的女婿)、博士秦秀(曹操假子秦朗之子)等等。有的是因为政见不同,有的是因为人品差异,有的是因为和其中一个集团的人有矛盾,从而加入到一派中。比如和峤当中书令的时候,就看不起中书监荀勖的为人,本来出行的时候,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中书令和中书监是坐一个车子的,和峤就不和荀勖坐一起,后来朝廷上才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分别坐一个车子,连坐车都不愿意和人分享的和峤,难怪在杜预的践行宴会上会嘲讽杜预舍不得一人一个坐席啦。

其实,“倒贾派”的外围还有王浑的儿子王济,以及王浑的另外一个女婿、被成为“玉人”的裴楷,(晋朝被人称为玉人的统共只有两个,另外一个是数十年以后的卫瓘之孙卫阶),从以后在齐王归藩一事上的王济、和峤等人的表现来看,“倒贾派”的背后不是没有齐王司马攸的影子。——也就是说,“倒贾派”很多也就是“拥齐派”,也许,羊祜就是从这个角度,才秘密建议不要调出贾充的吧?

总而言之,大体上,贾充一派人大多比较圆滑,并且和皇室关联紧密,因此,比较得势;相对的,任愷一派较为正直,厌恶贾充等人的奸猾。

贾充也曾经想把任愷支开,曾经对司马炎说任愷正直可靠,应该去辅导太子去。可是,司马炎正看好任愷,就任命任愷为太子少傅,还是皇帝身边的侍中。任愷两下跑,既随时在宫中陪伴司马炎,又时不时地去太子那里拉近乎。贾充是弄巧成拙。

司马炎还在为西北局势操心,他想想自己即位以来,一直操心国是,兢兢业业,怎么到处出乱子呢?

他问大家:我即位以来,是顺天应命,下达了大赦令,过去的既往不咎,你们说,我有什么过错?有什么成绩?

“玉人”裴楷对武帝说:您知道吗?您受命以来,为天下的确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之所以没有象上古的尧舜一样建立盛德,只是因为有贾充这样的人在朝廷当中罢了。陛下您应该引用天下的贤良之人,大家齐心协力弘扬正道,不应该因为和自己关系亲密就让他把持朝堂。

任愷立马想起了贾充对自己实施的“调虎离山”之计,不失时机地向司马炎进言说:

秦州和凉州覆败,影响到关中民心骚动,这件事请的确是国家最大的忧虑啊。应该迅速派人镇抚,这样才能够使人心有所依靠。这个人选自然不是威望高、并且有计略的重臣,是无法安定西北局势的啊!

司马炎问:那谁可以担当此任呢?

任愷说:贾充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司马炎问庾纯,庾纯也说,贾充最合适。

于是,司马炎在泰始7年(271年)7月,下诏任命贾充为使持节(最厉害的那种持节,可以诛杀2000石以下的官员)、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并且原来的官职侍中和车骑将军不变——只是尚书令不得不拿下啦。

看到贾充被拿下尚书令,并被赶离朝廷,“倒贾派”的人无不以手加额,拍手称快。

只有“拥贾派”的人感到不安,如果贾充一走,他们的靠山也就倒了。贾充接到诏书,把任愷和庾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推辞,现在国家危难正是用人之际,你总不能止步不前吧。

一万个不想去也得去啊。

贾充虽然能拖就拖,但是总有拖不过去的那一天,全体的官员都到郊区的夕阳亭为贾充送行。人还没到齐,贾充把荀勖交到身边,单独交换意见,贾充把自己一百个不愿意对荀勖说了一遍。

荀勖脑子一转,说:您老是国家的宰相,竟然被一个匹夫左右,不是太笨蛋了吗!不过,这一任命,事关国家安危,正面推辞适得其反,推辞起来的确十分困难,不过,如果和皇帝联姻,把女儿嫁给皇太子的话,您做岳父的,肯定就不可能再外放了。

贾充一听,峰回路转,紧接着问一句:那谁能够做成这件事呢?

荀勖说:还是让我去给皇帝说说吧。

贾充是千恩万谢。

两个人转出小屋,和百官寒暄一番,还没等大家酒过三巡。又一个意外出现了。

齐王妃贾褒(又名贾荃)和妹妹贾裕(又名贾濬)披头散发的来到宴会上,两姊妹担心贾充就此去了陇西,自己的妈妈到底怎么安排没个说法,想在贾充离开前给自己的亲妈个结论。

两个姊妹来到贾充面前,痛哭流涕,叩头流血,向贾充以及在座的百官陈述妈妈应该回家的理由。

叫贾充烦心的事够多了,去不去西北还是未知数,就是去了西北如果打败,自己的前途都不要说了,还说什么李氏回不回家?

贾充的脸色青一块,白一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呵斥更是不能,虽然人是你女儿,可更是齐王妃啊。

百官一看这情形,也不是喝酒的场合,纷纷借故散去。贾充只好叫来黄门把两个姐妹送回家。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