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时,倒是让我们疑惑的是:拥有重兵的姜维到底去哪里了呢?姜维、张翼、廖化等人所领主力野战部队加上原有剑门关守兵总数应在5万余众,占到蜀国总兵力的一半,而我们的蜀国大将军在听到诸葛瞻被邓艾击败以后,却带领大军离开了剑门关朝东南的阆中,并南下迂回到成都东北的郪县(今四川三台),为什么在诸葛瞻力战邓艾的时候,从剑门关抽调部分兵力回师救援,合击邓艾呢?驻守剑门关也要不了那么多的大军啊!这一点,我们早已经说过,也许从诸葛瞻死前的感叹上——“外没有制约住姜维”,我们或多或少地可以窥探出一点信息,并大胆推测:诸葛瞻作为恩师诸葛亮的儿子,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其实已经对早已在蜀汉政坛上地位尴尬的大将军姜维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怎么样。

如果是因为这样而拒不回救成都,和邓艾决一死战的话,那姜维就太……——虽然,姜维在个人生活上比诸葛亮还自律,——只一个老婆;并且十分廉洁——但是,当我们在考虑政治评价和军事得失的时候,这点品行似乎真的应该左右我们的判断。

不即使回救成都的理由除了这一点以外,还可能是:一不知道邓艾军队实情,不敢与之决战;——这点就更令我们对他有微词了。二剑门关钟会的压力太大。这点根据史料,可能不会,因为钟会在进攻剑门关失利以后,就退却到距离关口较远的安全地带了,在没有继续攻关的记载。

第三就是……不敢往下想了……

接着,姜维奇怪的行动有来了,撤离了关口,让钟会大军顺利入关,并率领全军不直接回师救援成都,而是带兵迂回了半天,凑到成都附近。有人说是因为姜维是为了保护蜀汉的东南地区,封住米仓道,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理由是:姜维的确是走的这条道,但是,并没有据守这条道,而是最后又走到了绵阳东南的三台;说他是害怕受到邓艾和钟会的夹击,但是结果你不还凑到魏军附近?而此时,顺利进入剑门关的钟会大军,再无人能够抵挡,蜀国的灭亡已成定局。他马上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径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钟会进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而当时的姜维大军据钟会传上记载:“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被钟会派出的部队“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这就是蜀国的主力在后主投降前面临的境地,在让钟会大军进入蜀国腹地以后,客主已经移位,在剑门关下“走伏无地”的是钟会,而今“走伏无地”的变成了姜维……当姜维的士兵听到后主投降、并要求大军向钟会投降的消息,士兵们的愤怒可想而知,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奇怪的跑来跑去,主动的局面弄成了被动,如今被人死死的卡住脖子,人们的愤怒在我看来并不象其他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指向后主,而更多的是指向他们无能的主帅!

也许,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并举出很多理由。但是,据我自己所掌握的史料和对史料的判断,我认为,在蜀国灭亡这件事上,姜维要承担绝大部分——至少90%的责任,——他故意迟迟不救成都,也许就是逼着后主投降,让后主背上千古的骂名,而自己却自以为得意的推脱掉责任!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在那里摆着,怎么也无法蒙蔽后世的眼睛!

听其言,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我们从姜维的行为上看不出对后主还有热忱的忠心和听到自己的皇帝危难中的焦灼……

而被千百年来唾骂并丑化的却是那个倒霉的刘禅。

邓艾进入成都了,刘禅命令姜维向远在涪县的钟会投降,一个原因也许是害怕姜维手下的蜀兵在成都叛乱,其实这个原因倒不是害怕姜维的兵力多于邓艾的,因为姜维来到成都的话,那么钟会包围姜维的三支大军自然也会到来,到时候,姜维的蜀军仍然数量是劣势,倒是因为首都一时间聚集那么多隶属不同的部队,是不安全的;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包围姜维的部队是钟会的部队,自然不允许让姜维向邓艾投降,那可是到手来的战果啊!

历史记载,“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於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

而此时,蜀汉境内的蜀兵还有南中的霍弋、巴东太守罗宪、汉中的汉城、乐城等地的蜀军,随后这些部队都相继归降。

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开始,到263年的蜀汉帝国,在生存42年以后终于灭亡了。

73、蜀汉灭亡(2)(简单修改)

有些时候,真的不想过多的埋怨刘禅。他一直是老爸的宝贝儿子,刘备戎马漂泊一生的希望,也许冥冥之中真的都有定数,刘备——刘姓的天下已经完备;刘禅——刘姓的天下要禅让出去了。真不知道他老爸怎么给他起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有人说名者命也……呵呵,既然名者命也,那么,之所以起此名,而非起彼名,似乎也应该是命运吧,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风靡如今的改名热,究竟对于人生又有多少作用呢?难以保证都做大官,发大财吧?呵呵……其实一切人为故意迎合谶语的做法都是可笑的,古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有古人那句“天道幽远”的话,其实,才是真理。——假如有上帝或者天道而你就是,你容许世人窥探出你的左右人们和世界命运的秘密,从而去人为地改变你的原定规划吗?

而如果没有上帝或者命运,那么,一切假设就不存在了。……呵呵

回过头来,咱们把刘备给几个儿子起的名字联系起来看,就能了解刘备的胸怀:养子起名刘封,后主刘禅,刘禅的两个弟弟甘陵王刘永、安平王刘理。“封禅”和“永理”,封禅是古代的帝王大典,只有建立伟大功业的帝王才有资格进行;永理,大概是永远治理天下的意思吧。

然而,还是那句话,“天道幽远”。结果,事与愿违……难道刘禅起个好名字就能改变蜀国的历史,从而三国归蜀了?呵呵……以算命为生的大师们要拍我了,恕罪恕罪……

在刘禅投降这一点上,我真不想过多的责备刘禅,他不是没有抗争过,他派出了他几乎能派的所有部队都交给了诸葛瞻,但是,不幸的是诸葛瞻战败了,面对几乎是空城的成都和由于人心惶惶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内乱,面对那个畏敌如虎的姜维,他又能做什么呢?

这时,倒是让我们疑惑的是:拥有重兵的姜维到底去哪里了呢?姜维、张翼、廖化等人所领主力野战部队加上原有剑门关守兵总数应在5万余众,占到蜀国总兵力的一半,而我们的蜀国大将军在听到诸葛瞻被邓艾击败以后,却带领大军离开了剑门关,记住,既没有在剑门关留下少量的阻击钟会的部队,也没有直接朝成都扑来,寻找邓艾这个死对头痛痛快快的决战一家伙,而是带领着自己能带领的部队朝东南的阆中奔去,并南下迂回到成都东北的郪县(今四川三台)。

问题一:为什么在诸葛瞻力战邓艾的时候,从剑门关抽调部分兵力回师救援,合击邓艾呢?驻守剑门关也要不了那么多的大军啊!这一点,我们早已经说过。

答案也许就在诸葛瞻死前的感叹上——“外没有制约住姜维”。——我们或多或少地可以窥探出一点信息,并大胆推测:诸葛瞻作为恩师诸葛亮的儿子,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其实已经对早已在蜀汉政坛上地位尴尬的大将军姜维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怎么样,甚至根本就不和呢。

如果是因为这样而拒不回救成都,和邓艾决一死战的话,那姜维就太……——虽然,姜维在个人生活上比诸葛亮还自律,——只有一个老婆;并且十分廉洁、朴素——但是,当我们在考虑一个政治家或者bigman的政治评价和军事得失的时候,这点品行似乎真的不应该左右我们的判断。

没有及时回救成都的理由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的可能是:一不知道邓艾军队实情,不敢与之决战;——这点从姜维从未战胜过邓艾,并患上了“恐艾症”?就更令我们对他有微词了。二剑门关钟会的压力太大。这点根据史料,可能不会,因为钟会在进攻剑门关失利以后,就退却到距离关口较远的安全地带了,在没有继续攻关的记载。

第三就是……不敢往下想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