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直和傅佥平级的蒋舒这样说,傅佥作为主将应该能够制止;但是,蒋舒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消极防守也不见得就有什么好处,蒋舒也是为国出战的嘛,何况蒋舒刚被降级,心情也不好,急于出战立功也在情理之中啊,犯不着为这闹得两人翻脸,大敌当前还是团结为上。

就在魏将胡烈的部队出现在关城之下的时候,骁勇善战的蜀军并没有闭城坚守,而是在蒋舒的带领下打开城门,冲了出来!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蒋舒的部队出城不是要和胡烈战斗,而是应降!!!

很快的,蒋舒的人马和胡烈的前锋合兵一处,蒋舒的后队变前队,朝关城撤回。

远远看去,双方似乎交战了一场,此时的蒋舒在撤回关城。

第二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蒋舒的部队冲入城门以后,很快就占领了城门,并引导着胡烈的大军也随后冲进了阳安关城!!

傅佥率领着自己的亲兵殊死格斗,直到战至最后一人,最后,被乱兵所杀。

阳安关这个关系蜀国命运的重要据点就这样轻易地被胡烈拿下了。

川中门户洞开,汉中与川中的联络被生生地切断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借后人之口,在116回作诗叹道:“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同时,按照姜维的诱敌深入的打法,这里是大军屯聚、也是以后实施战略反攻的出发地,所以,这里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一旦失守,形势逆转!

怎一个险字了得!

67、伐蜀之役(4)

钟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打下了通往川中的重要关口——阳安关,不仅缴获了蜀汉帝国在这里囤积的大量军粮,而且,守住阳安关,可以说汉中盆地已在囊中;而邓艾的西路大军也奋勇杀敌,很短时间就把姜维逼退沓中,收复了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经过历次北伐苦心经营的川西北、甘东南地区。

可以说,战果丰硕。

前线的捷报频传。

司马昭还挂心着那件事——那件一直不好意思开口的事。

手下的跟风者们很快就明白了司马昭的苦心,——主子不是爱面子嘛,自己当然不愿意说出来了。

于是,就有人向曹奂建议,给司马昭加相国、晋公、加九锡之礼。

这次,司马昭不再扭捏,爽快地接受了皇帝的诏命。

邓艾以偏师对姜维的主力,而钟会以主力却进入空虚之地,就此我们就能知道邓艾的功劳。

然而,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邓艾所统的部队很快占领甘松、沓中,紧接着,诸葛绪占领了武都,邓艾所属部队杨欣等在猛追姜维的同时,占领了阴平,与诸葛绪的中路军胜利会师。

——闪电般地收复了大片土地,进入川西北地区。

而钟会也率领10余万大军夺占阳安关,把汉中盆地抛在脑后,并从阳安关出发,直逼剑门关下,云集于川东北地区。

两路大军就象两把钳子,牢牢地卡在了蜀汉帝国的脖子上, 叫人呼吸困难。

蜀汉帝国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大片领土瞬间蒸发,回到了刘备刚打下刘璋四川的时候。

然而,战况在这个时候似乎停顿下来了。

钟会的10万大军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剑门关下。面对高耸入云的关口,聪明绝顶的钟会也拿不定主意了。

而远在川西北阴平的邓艾却想着另外一条入川之路。

这条道路,如果没有邓艾那样长期与蜀军的作战经历和对蜀地长期的研究琢磨,换了他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也是不敢想的。

那就是:从阴平走无人之路,斜出东南,直到江油,再从江油走左担道,直下绵竹,成都。

邓艾把自己的这一计划向中路军的诸葛绪说了,想把两军合并一起来完成这项伟业——一次有进无退、不成功便成仁的冒险行动。

虽然从自己当泰山太守时候起,就是邓艾的部下,但是,诸葛绪却没有答应邓艾的要求,也许是琅琊诸葛家族的自尊,难以叫他和邓艾这个彻彻底底的乡巴佬产生天然的亲近,也许是司马昭的天威难测,诸葛绪对邓艾说:

原来的命令就是让我们牵制姜维军团,现在我们的牵制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起到了掩护东路军的目的,如今,钟会大军已经顺利拿下阳安关,并直抵剑门,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虽然邓艾是征西将军,但是,司马昭并没有给其统领中路军之权,他只能和老诸葛商量。

商量的结果,是人家不同意,不仅不同意,而且,晚上立马就拔营东去,离开你邓艾这个是非精,找那个和咱一样出身名门的钟会去了!

留下邓艾在那里郁闷……

还干不干?

就凭你手下的这区区数万人马?

更何况人家诸葛绪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诏书没有让咱这样干,手下也不买账啊!

那么,就先统一手下的思想,再给司马昭上书,征得远在千里之外的最高领导的同意。

只有这样,才能把想法变为现实,谁叫司马昭猜忌心太重,手下又控制得太严呢?

免得招忌讳,邓艾的军队也停顿了下来。

望着绝尘而去的诸葛绪,想来邓艾在给司马昭的上书上也不会给他添好言吧!

而当诸葛绪帅军东进和钟会大军会和以后,钟会——这个对任何人胸中都似乎要以“矛戟”相捅的吃人之人,对他会有好心吗?

果不其然,钟会为了吞掉诸葛绪的3万人马,秘密地给司马昭上书,称诸葛绪在堵截姜维一战中,畏敌不进,结果是你司马昭的大迂回包围姜维主力的计划泡汤,如果诸葛绪当时能够把姜维堵截在沓中到阴平的路上,那么,他姜维也不会出现在如今的剑门关上,说不定,我钟会大军早已攻克了防守薄弱的剑门关了。

不管钟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参他诸葛绪一本的,但是,你老的确干的不漂亮,有把柄在人家手里呀!

可以说三路大军,就你诸葛绪的中路没有一点战绩,千里来回奔跑,什么也没捞着,这样的将领不撤你撤谁呢?

结果,司马昭派人用囚车把诸葛绪押回洛阳。此人后来再也没参与过大的军事行动。不过,天知道是福是祸,没有入蜀,诸葛绪倒平安了——

据《三国志》钟会传注解:“按百官名:绪入晋为太常崇礼卫尉。子冲,廷尉。荀绰兖州记曰:冲子诠,字德林,玫字仁林,并知名显达。诠,兖州刺史。玫,侍中御史中丞。” 诸葛绪子诸葛冲在晋朝为廷尉,女为晋武帝妃。孙诸葛诠兖州刺史,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而如今钟会大军面临险关,正在激战。司马昭也不想拂了钟会的意,正是用人之时嘛。

68、伐蜀之役(5)

就在司马昭被皇帝加为九锡之礼、封为晋公、攫取10郡的时候,蜀国的告急文书也送到了29岁的吴景帝孙休面前。

孙休是孙权的第六子,5年前的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休的弟弟孙亮,迎立孙休为帝,成为吴国的第三位皇帝,随即,孙休就除去权倾朝野的孙綝。从258年即位到今年的263年,孙休偃武修文,从来不惹事,自己也立下了想把百家之言都读遍的宏伟志向,每天都抱着书猛读,似乎过着太平皇帝的日子,不过,吴国经济倒是也稍稍恢复了起来。

孙休不愧为书生称号。在他接到了蜀国的告急文书以后,立马部署向魏国的进攻:

一是命大将军丁奉,统各将领率军向曹魏帝国的寿春(安徽省寿县)推进;

二是派将军留平前往南郡(湖北省江陵县)询问朱绩(施绩)意见,应向什么地方进军?——皇帝竟然不知道进攻方向,让臣下自行商量往哪捅?

三是派将军丁封、孙异率军向沔中(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援救蜀汉危局。——不是隔靴搔痒是啥?

这三路进军迟缓的吴军,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和魏军接战,蜀国的灭国消息就传来了,然后,又浩浩荡荡地回家了。

此时的钟会一路顺风,但是却顿兵在剑门关下,迟迟没有进展。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