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本来辛毗和哥哥辛评在袁绍手下工作,辛毗看到袁绍无能,就对哥哥说改投曹操,可哥哥不同意,官渡战败后,袁绍不久就死去,辛毗在袁谭手下,袁谭派辛毗去曹操那里搬兵打自己的弟弟袁尚,曹操趁机把久闻大名的辛毗扣在了自己身边。那头,邺县城里的审配发现辛毗投敌,就把辛家满门抄斩,可是审配的侄子审荣和辛毗私交很好,对审配的做法很厌恶,就偷开了邺县城门,使曹军攻下了袁尚的老窝。

辛毗可谓是破家为国。

这样孤零零的老头子,不倔强谁信?

当时辛毗的官职是卫尉,位列九卿,负责皇宫的警卫,这个职务都是皇帝最放心的人物担任。

而这次派来的身份是大将军军师,并且加使持节号。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节,是什么?

汉代的节,“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汉一尺约合今23厘米,可知是在一根约长1.8米的竹柄上,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的节旄。皇帝不能事事躬亲,所以必须指派人代行,然空口无信,辄以节为凭。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

因为持节,所以,实际上魏军西北军区的最高统帅不是司马懿,而是辛毗。

所以,三国志里也说:“明帝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违犯。”

在蜀军没日没夜的辱骂当中,司马懿的军中众将度日如年,引领东望,终于把辛毗盼来了!

此时,吴国的部队也开始了对魏国的进攻,魏明帝正准备御驾东征。

诏书明确要求:“我要你坚守营垒,摧毁敌人的士气,使他们想进攻无法进攻,想决战无法决战,用时间换他们的粮食,粮食耗尽,又没有地方可以抢夺,自然撤退,等他们撤退时进击,可以大获全胜。”

西线无论如何采取守势,违令者,斩!

人们的情绪降低到了极点!!!

司马懿情绪“降低到了极点”!!!——不过,他是“随着众人”。

无数个西北汉子对着骄横的蜀军怒目圆睁,但又无可奈何。

终于有一天,在长久的忍耐中,在忍无可忍中,一个人接着是一群人,咆哮着,跨马持枪要带领手下冲出营门!

遥遥的,在军门正中,站着一个老人。

西北高原上刮来的风,吹动着他花白的胡须和那同样花白的头发,在高大的营门中,在威武的军马下,他显得那么的瘦小,甚至令人怀疑风都能把他刮倒。

他手中紧紧地握着一把节!

节上的牦牛尾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那么的耀眼、醒目。

老头目视前方,纹丝不动。

“敢迈出军门一步者,杀无赦!”

周围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和战马的长嘶。

在老头子的威严下,魏军躲在营垒后面整整三个月!

其间,司马懿也不失时机地秀了好几把,也做出积极请战的姿态,甚至也皮甲上马,要冲出军门。

《魏略》记载: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宣王虽能行意,而每屈於毗。

以司马懿的狡诈,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是把自己紧紧地和那帮有勇无谋、但又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帮在了一起,提高自己在那帮实力派心中的地位。

二是显示自己的勇。作为帝国名义上的第二军人,实际上的第一军人,如果没有勇气,没人从心眼里服你——这在关键的时候非常重要,比如说在大败被敌人追杀,尤其是在那些官位不起作用(比如政变)的时候,靠的就是平时对其他人深刻的影响所换来的忠诚、敬佩,才在瞬间决定一个人对你的取舍。

三是就有点卑鄙了。司马懿千里请战,姑且不说是场把戏,我们也不知道请战书到底是怎么写的,但揣测起来,势必情词激烈,魏明帝被逼到了墙角,人家请战,你总不能压着不报吧,魏明帝担心之下就派去了辛毗,一切懦弱怨气从司马懿的身上化解的无影无踪,转嫁到魏明帝的身上,虽然你是皇帝,但基层干部对你印象并不咋好!

这一点与真正的忠臣时时刻刻维护皇帝的形象截然相反。

你司马懿在西北3年,一临战就真的弹压不住西北军区的将领了吗?

那要你做大将军做什么?西北军区的将领都治不服,你能管住全国的?

对于司马懿的千里请战,诸葛亮早有说法,然而诸葛亮没有说司马懿那个卑鄙的诿“过”于上的目的。

姜维见辛毗来了——应该是蜀军和魏军距离很近,鸡犬相闻,对方的一举一动尽收眼中,就说:哎,这下司马懿真的不会出来了。

诸葛亮说:他本来就不想战,之所以这样,只是他司马懿为了对自己的手下显示自己威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军如果真是出现了漏洞,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出战,(真是他无机可乘,才如此这般)那有远隔千里去向皇帝请战的道理?(在以后迂腐的宋朝应该是屡见不鲜),

虽然魏军充满了怨气,但是蜀军也好不哪去。

前进的所有道路都被魏军堵得严严实实,如今是求战不得,后退不甘,真可谓进退维谷。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双方就这么干耗者……

打不成仗,相互之间还是有交往的。

司马懿对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不谈军事,只是关心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你家丞相吃饭吃的咋样,休息得好不好,一副关心的模样。

使者说:诸葛公勤劳为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工作,一直忙到夜深,对于处罚20棒以上的都要亲自审问,每顿吃的很少。

在司马懿温情脉脉的“关心”下,使者无意中透露了蜀军最大的军事秘密——主帅的身体健康。

等使者走后,司马懿对手下说,诸葛亮吃的少,处理的事情又多,长期这样,身体怎么能受的了呢?

8月的一天,一个长长的彗星落到五丈原上。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那颗明亮璀璨的星星陨落了,伴随着那颗大星的陨落,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据说,如今的五丈原上依然能见到当时坠落的有那颗陨石……

过几天,诸葛亮发病,病死在五丈原上。

人们都说诸葛亮是劳累死的,死时,才五十四岁。

我惊奇的发现:

他和汉献帝刘协同年生,同年死。

汉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和为了复兴汉室殚精竭虑、堪称汉朝最后一个的宰相——

同年死去。

这意味着什么呢?

瑟瑟的风依然在吹着。

而那个时代将永不再来。

也想给这个伟大的人说两句。

平心而论,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的确不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军事家。诸葛亮第4次出祁山打败魏军,魏延帅1万精骑长驱沓中并击败郭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诸葛亮训练下,当时的蜀军,不论从长途奔袭或者是双方对攻,战斗力都是很强的。

有这么好的士兵,但是和司马懿一旦对垒起来,总是没有好的办法,打破平衡,束手无策。

其实,打仗就是这么邪乎,你这么来。

用兵贵在用奇。

可诸葛亮总是那么正儿八经,规矩人想玩声东击西玩的都不专业,被郭淮和司马懿同时看破。

这与后来戏剧、小说中把诸葛亮描写成算无遗策的神仙哥哥大不相同哦。

陈寿也评价道:……(诸葛亮)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虽然不是个合格的军事家,但是诸葛亮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很多年以后,当晋武帝问樊建诸葛亮之治国,樊建回答说:诸葛亮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

在卧龙岗上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预言,并设计出从荆州和汉中两路夹击曹魏的策略,如果当时认真做好与孙权的关系,并且分出进攻的主次,采取虚虚实实的战略,名义上汉中王在汉中北进,但主攻方向增加足够的兵力从荆州进攻,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后来,毛泽东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写下了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老人家批评诸葛亮两路出击没有集中兵力于一路是错误的。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