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如果能够亲自走走诸葛亮5出汉中北伐的老路,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诸葛亮当时的所面临的处境,设身处地地正确评价出他的得失。

不过,遗憾的是:还没有这个机会。

因此,我们只能看图说话。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不了人云亦云的尴尬,甚至于可能会使我们判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如此,让我们还是翻开历史的片片记载,对照古今的地图,一点一滴地去探寻往昔的印迹吧。

公元234年的4月,西北高原上还显得春寒料峭,诸葛亮的十余万大军出现在了斜谷的北口。

从这年的2月开始,诸葛亮的10万大军艰难地爬过横亘在汉中平原北部地秦岭山脉,走了2个月的时间,才通过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到达战场。

而此时,司马懿早已闻听到了风声,从容的在渭河驻军,以逸待劳,等待着蜀军的到来。

虽然司马懿早就说过,诸葛亮再北上的话,绝对不会再迂回西北去陇西,但是身处陇西的郭淮也绝对不敢掉以轻心,在祁山、上邽一线屯驻了1、2万的防守兵力。

既然司马懿算无遗策,那么,你在斜谷部署兵力,应该能够给予诸葛亮以迎头痛击吧?

是山太高无法布兵?

之所以诸葛亮能够顺利出谷,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司马懿压根就没有料到诸葛亮会出斜谷,或者即使料到,也因为无法准确确定诸葛亮出兵的具体时间,无从防守(这一点假设似乎难以成立,司马懿应该能听到风声);

二是曹魏帝国的近期国策是对蜀国采取防守,没有最高领袖的决定,司马懿不敢擅自进攻;

三是诸葛亮隐蔽工作做的好,以至于司马懿没有发现。

四是从第一次交手,司马懿就掂量出了诸葛亮的分量:他已经看出诸葛亮不会用奇,不会调动敌人,只会硬碰硬的战斗,或者固守,因此,根本就没把诸葛亮当回事,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根本就想着诸葛亮和自己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屑于和你玩突袭之类的把戏——即便是敞开大门请你来,我持重对你,你就束手无策了,如果不会用奇,不会诡诈,就等于不知兵,因为,兵者,本身就是“诡道”!

也许,千年以后,我们这些似是而非的猜测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而真实的故事早已经淹没在那漫漫的黄沙中去了。

3年以后的另外一场著名的战役,情势和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因为主客不同,结果竟然大变。

那时候的司马懿换成了现在诸葛亮的进攻角色。

认真研究司马懿当时是如何进攻的,设身处地地为处于两次战役中的主帅考虑,我们就会知道司马懿在军事上早已博士毕业,而诸葛亮还刚刚蹒跚学步。

16、最后的北伐(2)

不管如何,诸葛亮顺利的走出斜谷,十万大军出现在渭河南岸了。

渭河沿着秦岭北坡从西向东注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北有六盘山。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东为关中平原。

在诸葛亮的部队目前就是渭河,身后就是刚刚走出来的斜谷口,它通向汉中;西面是地势逐渐抬高的丘陵,一直向西通向上邽,陇西;沿着渭河东去,就是眉县,武功,直到长安。诸葛亮出现在这里,企图掐断陇西与长安的联系,如果能横跨渭河站稳脚跟,等于把魏军东西两军一分为二,象一颗钉子一样插在他们中间。

那么,是东进打击司马懿?还是西上围攻陇西呢?

在进攻以前,诸葛亮肯定做过认真的思量,但是,我们从以后的事态发展上看,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却很模糊。

此时的司马懿兵力究竟是多少,史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只是记下了魏明帝派遣秦朗(小字阿稣,是明帝的近臣,其父秦宜禄,为吕布部将,曹操攻围吕布的时候,关羽对此请求等城破以后,把秦宜禄妻杜氏许配给自己做老婆,曹操也是个色鬼,就怀疑小杜很美,等城陷以后,曹操先一看,果然美如天仙,就纳为自己的第n个夫人了,秦朗随着妈妈一直生活在曹操身边,曹操把他当亲生儿子,曾经对大家说:“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率领2万精兵,帮助司马懿阻击蜀军。

现在多数人以为司马懿当时有5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秦朗的2万,大约有7万人马。

魏国实在不能抽调出太多的兵力了。因为从荆州一直到东海漫长的魏吴边境上都需要屯兵,并且有消息说,孙权也要配合诸葛亮大举进攻。

因此,魏明帝确定了关中防守的策略。

几乎和诸葛亮出现在渭河南岸的同时,司马懿的大军也来到了眉县渭河北岸。

沿着渭河南岸与秦岭之间,是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是粮食的主产地。

如果诸葛亮全取渭河南岸地区,那么,蜀军就可以在这里屯田,变客为主。

因此,司马懿对部下说:“百姓囤积的粮食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他引军渡过渭河,背水扎营。

本来背水为营是自陷死地,因为如果敌人攻破营垒,大军将退无可退,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历史上韩信也曾经背水为营,自陷死地,却大破赵军;项羽破釜沉舟也大破章邯。并且,韩信和项羽的难度更大一点,因为他们二人是进攻,而司马懿自陷死地,只是防守。这也是随后司马懿任诸葛亮百般挑战拒不出战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一旦失败,将是全军覆没,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而战场上存在的偶然因素太多了。

在死地出战的风险太大,即使是韩信那样一等一的名将,如果不是预先布置2000轻骑绕到赵营背后拔旗易帜,(使了个小诡计)当日的战斗的胜负,也的确难料。

司马懿坚守在此,实际上不仅封住了诸葛亮通往关中的道路,而且也不能使诸葛亮放心大胆地进行屯田,看似防守,其实暗藏杀机。

司马懿只要在这里,对方除非有必死的决心,坚决不要后方,那么,就不敢越过司马懿的大军,去进攻司马懿背后的武功或者长安;即使诸葛亮有必死决心,也只能沿着秦岭,翻山越岭向东移动,而大部队从山路行军,成为一字长蛇配置,侧翼完全暴露给司马懿,那将是十分危险。

就算司马懿不敢全力进攻或者让诸葛亮的部队顺利地进军到司马懿的后方,由于蜀军走上山路,随身所带粮草必然很少,那么,东进能否掠来粮草或攻下城池将直接决定战争地胜负,但这都在未知之中。

对这一切,诸葛亮都没有把握。

诸葛亮需要有把握的胜利。

可是,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百分之百有把握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就是一场博弈,或者叫赌博。

而诸葛亮却不敢,于是,就形成了诸葛亮被堵在斜谷口的局面。

对于主军而言,时间拖的越长,对自己越有利,因为时间长了,客军的粮草就成问题,而对于客军来说,越早决战越好。

诸葛亮也深知悬军深入,利在速战。那么怎么战?

如果坚决不要后方,率领大军沿着渭河南岸,一直向东进击,甚至越过武功,直扑长安呢?即使长安魏军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在没有消灭司马懿主力之前,直扑长安,顿兵坚城之下,胜算也不大。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以来,司马懿必定要尾随前来,他在渭南的大营就自动作废,然后,再与司马懿进行决战。这也是兵法中“攻敌所必救”的道理。

然而,以司马懿的深通兵法,即使是这样,应该也是有对策的,比如,司马懿可以分兵攻击诸葛亮留守在斜谷口的驻守部队(诸葛亮必须要在这里驻扎军队,如果不驻兵,司马懿也不要后方了,直接都打到汉中了?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司马懿也可以断诸葛亮的粮道,把诸葛亮的主力和留守部队一分为二;那样的双方真的赌得太大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