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操盘手,必须得做到超然。只有超然,才能让各方都信任你,才能各方都对你满意。你一旦有了私心,或是明显偏向哪方了,利益受损的人,就会对你有意见。
问题是,当你成为操盘手,势力最大的实权派,希望你成为他的刀手,你能拒绝吗?
郑注成为操盘手后,皇帝就开始收买郑注,并且希望郑注为自己效力了。而郑注最后显然倒向了皇帝一边。于是王守澄很快成了牺牲品。
我们知道郑注之所以能爬到这样高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大宦官王守澄全力支持他。
但是,唐宪宗之死,有王守澄的影子;唐敬宗之死,也有王守澄的影子;而他现在又权倾朝野,而帝国的操盘手又是他全力推荐上位的郑注。皇帝显然对王守澄有一种说不出的猜忌。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希望郑注协助自己把王守澄清理出局。
接受到这个任务后,郑注显然是无力拒绝的。因为王守澄的政敌实在太多了,他作为宦官大首脑,下面有众多与他存在竞争关系的大宦官;而且朝臣集团也希望他赶紧死;现在皇帝也希望他死,郑注坐在操盘手的位置上,似乎只能与王守澄赶紧划清界限了。
想清理王守澄出局,并不是多难的事。
因为皇帝提拔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大宦官就可以了;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大宦官得势,王守澄的权力就会受到削弱。
而且朝臣集团也都盼王守澄死。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王守澄势力受到削弱,皇帝反手一刀,就可以把他清理出局了,关键是,一切还可以干得风平浪静。
但是这样一折腾,郑注就不再是帝国的操盘手了,而变成了皇帝的亲信。因为王守澄那样信任他、重用他,他却帮助皇帝把王守澄清理出局了,以后哪个大佬还敢相信,他会超然的持刀分蛋糕呢?
郑注干完这件事,从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上,也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因为王守澄只是一个人,他死了,他的空缺由大宦官仇士良顶上了。
接下来的事,应该怎么办?郑注显然想干一票更大的,因为他与李训竟然商量着,想把宦官集团一网打尽。
[注1]:初,文宗常患中人权柄太盛,自元和、宝历,比致宫禁之祸。及王守澄之领禁兵,恃其宿旧,跋扈尤甚。.文宗性守正嫉恶,以宦者权宠太过,继为祸胎,元和末弑逆之徒尚在左右,虽外示优假,心不堪之
[注2]:郑注,绛州翼城人。世微贱,以方伎游江湖间。.
[注3]:注敏悟过人,博通典艺,棋奕医卜,尤臻于妙,人见之者,无不欢然。
[注4]:元和末,至襄阳,依节度使李愬。为愬煮黄金饵之,浸亲遇,署衙推,从至徐州,稍参处军政。
[注5]:愬行己俭约。其昆弟赖家勋贵,饰舆马,矜室庐,唯愬所处乃父时故院,无所增广。始,晟克京师,市不改肆,愬平蔡,亦如之。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晚虽忽于取士,与郑注善,议者不以掩其贤。
[注6]:监军王守澄白愬,愬曰:“然彼奇士也,将军试与语。”守澄始拒不纳,既坐,机辩横生,钩得其意,守澄大惊,引至后堂,语终夕,恨相见晚。谢愬曰:“诚如公言。”即署巡官。
[注7]:守澄入总枢密,与俱至京师,厚加赡恤,日夜为守澄计议,因阴通赂遗。初士纤巧者附离,后要官贵人亦趋往。
待续
感谢网友们的关心。
我的文章三观其实是非常正的。如果我的文章都有问题,那我们的教科书恐怕也得全面重写了。所以大家不必在这个方面为我担心。
这段时间有两个出版社约稿,我的文章在观点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形式上,出版方都希望有更多的叙事内容,而且希望文字精炼些。
有一个稿子,已改了六七稿,但是距出版方的要求还相去太远。另一个稿子,需要删减四分之三的内容。
开始,我一直边改稿子边写文章,后来一看,这样可能两边质量都无法保证,所以暂时停更了几天。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勇敢的心还在吗、乐少666、狗然、qiongkun、zztdf 、此世无心、我是一皮狼98、258歹、我是一皮狼98、枫叶之国ing、伞打雨下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操盘手郑注
唐宪宗死后,大唐帝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内部围绕权力分配,展开的一系列狗血大战。
唐宪宗死亡前,围绕着皇位继承权,已是一片刀光剑影了。
唐宪宗刚死,一度和太子竞争皇位的亲王,以及支持他的大太监,都被人杀了。
上位的太子,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唐穆在位四年就死了;于是他儿子成了唐敬宗。唐敬宗上位后,因为不能让大家满意,所以在位仅一年时间,就让宦官杀了。这一次,杀害皇帝的宦官,大约没有上次走运,因为他们刚刚杀了皇帝,马上就被人抓起来杀了。
当然了,这些凶手很快就受到清算,绝不是因为有人愿意替唐敬宗报仇,而是因为害唐敬宗后,宦官内部就出现了分赃不均。
杀敬宗的宦官,希望唐敬宗的六弟当皇帝;但是另一拨宦官希望唐敬宗的二弟当皇帝。
两拨宦官经过简单的竞争,后者就胜利了,所以杀唐敬宗的凶手,当时就让正法了;而他们拥戴的亲王,当时也让人杀了。如果这拨宦官胜利了,或是宦官之间达成共识,他们肯定也没事。
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了;唐穆宗是宦官拥立上位的;唐敬宗是被宦官杀死的。
接连三个皇帝,都是在宦官的阴影存在。唐文宗上位后,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注1]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叫郑注的人很快站在了政治舞台中央。
郑注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因为是反面人物,所以史书说到他时,就是一个江湖游医,就是靠各种谄媚的方式不断上位。[注2]
其实呢,只看基本事实,郑注就是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因为世外高人标配的东西,他都拥有。总而言之,你有病了,郑注一出手,几粒仙丹妙药,马就让你药到病除;你有啥事弄不明白了,郑注给你一分析,你马上就豁然开朗了;你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郑注给你算上一卦,你就会觉得,这就是活神仙啊。关键是,博学多才一副大学问家的样子。[注3]
郑注捞到的第一桶金,就是李愬病了,一直治不好,郑注很快把他的病治好了。如果仅此,只能证明郑注医术好,问题是,郑注通过这个机会接触到了李愬,马上让李愬佩服的五体投地。[注4]
我们必须得知道,李愬绝不是一个反面人物,李朔在历史书上,可是一个金光闪闪的正面人物。在晚唐,李愬的功绩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人格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人生唯一的污点,可能就是和郑注关系太好了。[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