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点事,没有时间写作品。不过这个帖子,绝不会滥尾的,因为框架已做好了。而且也没有剩多少节了。
感谢大家支持。
李愬结识郑注后,就让郑注参与军队核心管理;而且对关注那是言听计从。
面对李愬这种行为,人们都纷纷反对。因为你身为封疆大吏,怎么可以把一个江湖术士看得这样重?在这种背景下,军区负责监军之职的宦官王守澄,也过去责问李愬,李愬就对王守澄说,你大约不了解郑注,他可是一个世外高人。
王守澄一听,什么狗屁世外高人?人们都说你李愬有着第一等的见识,现在竟然被一个江湖术士蒙得连北也找不到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共事啊!
李愬说,看来你对郑注也有着太多的成见;如果有机会你与郑注接触,自然会知道我所言不虚。
王守澄的态度很简单,我虽然不是什么有见识的人,但是这种江湖术士,我还真懒得与之相见。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的民科啊,屁学历也没有、屁传承也没有,就是天天发表各种伟大发现罢了。
但是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因为经不住李愬的请求,王守澄终于见到了郑注一面,但是郑注一开口,王守澄当时就觉得,郑注就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于是,王守澄和郑注谈了一个整天,还是想继续谈下去。总而言之,相见恨晚啊!再总而言之,如果不嫌弃,我们今天同床而卧,禀烛聊到大天亮吧!
第二天,王守澄赶紧对李愬道歉,并提出一个请求。总而言之,郑注真如你所言,他就是一个世外高人;恕我前面有眼不识泰山,看来真是高手在民间啊!以后,你就让郑注跟我混吧。总而言之,您虽然有着无比的威望、极高的地位,但是毕竟难以深入九重禁地。郑注跟着你混,很难施展他平生的抱负;如果他跟着我混,我可以让他进入帝国权力中枢。
看着这种内容,让人难免会感觉,这就是第九流小说者写的传奇故事。问题是,史书上就这样写的。[注6]
后来,王守澄调回中央任职,就把郑注也带回了中央政府。
要知道,王守澄随后在中央政府所担任的职务,可是相当于执政官的角色。郑注成为他的心腹,那还了得?开始,只有一些小人物走郑注的关系,后来各种位高权重的人,也都开始纷纷走郑注的关系。此时关注,已称得上权倾朝野了。[注7]
面对王守澄这样信任郑注,三个与王守澄地位相当的宦官大佬(四贵中的另外三个宦官),都非常讨厌郑注,其中一个宦官大佬韦元素,甚至一度想找借口把郑注击杀掉。因为郑注这种来路不明的人,参与中央政府核心管理,讨厌他的人很多,而且当时的皇帝也非常讨厌他,所以给韦元素出谋划策的人就认为,只要您敢找借口杀了郑注,就肯定能摆平它。
但是就在韦元素按计划要杀郑注时,却因为需要与郑注客套几句,遂让郑有机会开口说话了。郑注一开口说话,马上不得了了,韦元素那是越听越想听,以至于旁边的人,一再暗示韦元素应该动手了,韦元素都好像没有看到一样。
最后,韦元素不但没有杀郑注,把把郑注当成贵宾送走了。与韦元素合谋的人,看着韦元素这种表现,难免会发出竖子不足与谋、我们以后必会深其害的感叹。
唐文宗开始对郑注非常讨厌。后来,唐文宗病了,王守澄就推荐郑注给唐文宗看病,唐文宗一经与郑注接触,马上也坏事了,因为唐文宗以后也把郑注当成心腹对待了。
到此,我们先盘点一下,郑注的基本政治关系。
军方大佬李愬与他有着非常深的渊源,事实上,郑注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主要是因为李愬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机会。
宦官首脑王守澄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谋主,事实上,郑注可以在中央政府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始终是王守澄的代理人。
宦官首脑韦元素,也认为他是奇材,并且愿意把他当成贵宾。
关键是皇帝唐文宗,也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
而郑注的主要政治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
因为史书说起郑注时,常常是与李训一块说起的。李训是牛党首脑李逢吉的侄子,也是他的代理人。郑注与李训后来就是铁哥们,至少表面看起来,绝对是穿一条连裆裤的好朋友。[注8]
这样说来,军方大佬、宦官首脑、朝臣集团首脑、还有皇帝都把郑注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之间似乎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但是他们都把郑注当成心腹,这是为什么呢?
大约是因为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大家都认为需要一个操盘手居中调和,否则大家天天内讧,最后谁的利益也无法保证。
而郑注显然表示,自己可以当这个操盘手;而且大家也认为郑注有能力当这个操盘手。所以他们都有意无意的让郑注当自己的代理人。
失去这种背景,我们实在无法想象郑注如何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政治明星。因为众多充满矛盾冲突的利益集团首脑,只要与他一接触,就会把他成最亲近人的人,这说起来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许多时候,在一个矛盾重重的政治集团内部,都需要一个身份相对中立的操盘手存在。
这就好像,现在有一块蛋糕摆在桌子上,大家都想拿最大的份,怎么分呢?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希望有一个身份中立、而且洞悉人心的人去操刀。因为在这种分配中,绝不是简单的分成几等份,而是综合各种考虑,分成若干的不等份,还得让大家满意。
郑注只是一个草根上位,他在朝野缺乏根深蒂固的实力,大家对这样的人操刀,自然容易放心,首先他肯定无法失控。
而关注可以得到众多大佬(包括皇帝)的赏识,显然是因为他通过常人没有的政治洞察力,认为帝国政府需要一个操盘手,更主要的是,他能让这些人相信,自己会成为优秀的操盘手。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大佬李愬不但让郑注帮自己工作,更向宦官首脑王守澄极力推荐郑注。
在这种背景下,宦官首脑王守澄把郑注当成心腹,更极力向皇帝推荐郑注,并且支持他与朝臣核心成员李训往来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另一个宦官首脑韦元素一心杀郑注,却与郑注交谈后,愿意把郑注当贵宾,大约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因为他们大约相信,支持郑对他们只有好处,并无害处。
但是郑注正式操刀后,显然有些身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