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田布接到这个调令,当时就感觉进退失据了。

因为回到魏博,他应该怎么干呢?好像怎么干,也看不到出路啊。

基于军区的利益,田布应该让魏博军区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力;基于皇帝的利益,田布应该想办法让军区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

问题是,哪种选择正确呢?翻开过去的历史,好像哪种选择,也不是万全之策。

田布敢代表中央政府压制军方利益,军区的骄兵悍将可不是吃素的,因为类似原因丢了脑袋的节度使,绝在少少数。

田布敢代表军区与中央政府对抗,从前面发生的一系列事去看,随时有可能让皇帝把他打得哭都哭不出来。因为类似原因死了全家的节度使,好像也不在少数。

经过权衡利弊,田布抱定了忠于皇帝的态度。换而言之,既然横竖都是生死未卜。我为什么不选择忠于皇帝而死呢?

所以,田布回到魏博军区,就坚定的站在中央政府一边。

对此,下面的将士对他自然是纷纷反对,但是田布就是不为所动。

魏博军人看到田布一心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时就火了。因为你事事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办事,不惜牺牲魏博军民的利益,休怪我们不客气。[注5]

再总而言之,如果你愿意按过去河朔的老传统办事,我们会拥戴你,否则,我们认得你是节度使,我们小弟手中的刀,可真不认得你是节度使!

面对这种困境,田布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他的选择正确吗?这个很难说。

这就好像,你进入了股市,你该怎么做呢?

股市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你下定决心持有一支股票,它却没完了的下跌,好像都看不到尽头。你刚刚把这枝股票卖了,它就一个劲疯涨了。

如果早知道如此,我就会.!问题是,你永远也没有这种本事。

前面一系列节度使选择与皇帝对抗,让皇帝打得哭都哭不出来。现在有人选择忠于皇帝,结果呢?被骄兵悍将逼死了。

关键是,众多壮着胆子与皇帝对抗的人,却又过起了滋润的小日子。

这叫什么事呢?

不管田布的选择是否正确,魏博也因此失控了。

田布自杀后,魏博的一个大哥级将领,宣布魏博继续按以前的河朔传统办事。

于是,幽州、成德、魏博三大军区再度实现默契,传说中的河朔三镇再度恢复从前无法无天的样子了。[注6]

面对唐宪宗子孙无法巩固这种胜利,我们常常认为唐宪宗的子孙没有魄力。

问题是,什么魄力不魄力的?这是和钱说话的,这是需要大量炮灰的事。

总而言之,看到藩镇后来接连闹事,中央政府应该怎么办呢?站着说话不腰疼点,自然是不服就打他,多会儿打服他,多会儿算完。问题是,这需要无数的钱继续烧下去,这需要无数的炮灰继续堆下去。用玩游戏的心态说,自然是帝国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只要皇帝有魄力,从哪儿弄不出钱、整不出源源不断的炮灰。

问题是,当你处于皇帝的位置上,恐怕也会选择妥协的。

唐宪宗削藩的胜利,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那如同美国打败了伊拉克,也接管了伊拉克。但是结果呢?却发现,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因为你想维持这种胜利,还需要烧数不清的钱财、输送数不清的炮灰,于是经过一翻博弈,美国终于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了。

如果用大道理去掉,美国家大业大,泼着烧大笔钱,泼着牺牲几十万士兵,就没有打不服伊拉克的道理。

问题是,谁敢这样扯,美国人民能把他大祖宗都骂得活过来。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没有敢说,前总统英明神武一通软硬兼施,成功打服伊拉克;更没有人说,现任总统窝囊废一个,因为人家把伊拉克都打下来了,你却白白扔掉。

宪宗时的成就,并不能持久,因为是在政府完全拉满弓的状态下,打出的成绩。

这种状态,不要说宪宗突然死了,就是宪宗活着,它也是难以一直保持的。

政府想稳定这种成绩,必须得建立一种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控制体系,否则,这种成功永远只是暂时的。而在当时,似乎是无法构建起这种体系的。

这就好像,如果放到许多年前,以美国的家大业大、压倒性的经济政治优势,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民主政治,控制一个小小的伊拉克,才是多大的事啊?但是在现在这种年代,它就是无法实现。

其实呢,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比朝鲜战争中败得还惨。

因为,在此之前,一些知识分子说起美国来,那就是人类的大救星,总而言之,赶紧来解放我们吧

问题是,面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如果有人敢再说这种论调,肯定会让人把他家老祖宗也能骂活了。因为,伊拉克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突然说起近些年的事,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许多时候形势比人强。说起唐宪宗子孙的失败,因为资料有限,我们可以把它归于当事人的愚蠢无能。但是对于美国类似的失败,相信没有人敢说当事人愚蠢无能;至少谁敢说,换他上去,就能如何如之何,人们肯定认为他是在说梦话。

又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经过多年的博弈,中央政府与河朔的博弈,中央政府输多赢少,所以只能接受河朔地区的特殊性,当然了,接受这种特殊性,对大唐帝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危害,大唐帝国的统一、稳定并不会因此受到破坏;大唐帝国相关地区的边防安全,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既然如此,

其它藩镇呢?与中央政府的博弈,通常是输多赢少的,而且结果也是很惨的,所以他们普遍不再敢和河朔地区攀比,这样一来,中央政府与地方军区的冲突,终于不再是帝国的主要矛盾了。

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央政府地方军区经过六十年的反反复复战争,彼此该得到的,大约也算是得到了;得不到的,知道再争下去,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于是中央与地方军区渐渐形成了大家可以接受的某种均势。

从此以后,帝国的主要矛盾就是朝臣、宦官集团之间;朝臣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

随后的历史最著名的内容,就是牛、李党争;以及朝臣试图清洗宦官,被大举反杀的甘露之变。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操盘手郑注

[注1]:先是,河北节度使皆亲冒寒暑,与士卒均劳逸。及弘靖至,雍容骄贵,肩舆于万众之中,燕人讶之。

[注2]:数以反虏诟责吏卒,谓军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由是军中人人怨怒。

[注3]:翰林学士汪藻上驭将三说:.祖宗时,三衙见大臣,必执梃趋庭,肃揖而退,盖等威之严,乃足相制。又,遣将出师,诏侍从集议者,所以博众人之见,今则诸将在焉。诸将,听命者也,乃使之预谋。彼既各售其说,则利于公不利于私者,必不以为可行,便于己不便于国者,必不以为可罢,欲其冒锋镝,趋死地,难矣。自今诸将当律以朝仪,毋数燕见。其至政事堂,亦有祖宗故事,且无使参议论之馀,则分既正而可责其功。是三说果行,则足以驭诸将矣,何难乎弭盗,何忧乎遏敌哉!

[注4]:张靖先在河东,以宽简得众,总与之邻境,闻其风望,以燕人桀骜日久,故举弘靖自代以安辑之。

[注5]:布发六州租赋以供军,将士不悦,曰:“故事,军出境,皆给朝廷。今尚书刮六州肌肉以奉军,虽尚书瘠已肥国,六州之人何罪乎!”

[注6]:癸卯,布复召诸将议出兵,诸将益偃蹇,曰:“尚书能行河朔旧事,则死生以之;若使复战,则不能也!”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2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