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枫叶之国ing 、动感飞猪、交叉口的卡、大有行、谢幼安、淡然世纪、dtan 、258歹、我是一皮狼98、乐少666、夜相当美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二章 穆宗及诸子

第一节藩镇再度失控

藩镇失控,大约是从幽州失控开始的。

唐宪宗死后不久,唐穆宗派文职官员张弘靖进入幽州担任节度使。但是张弘靖一进入幽州,就受到了当地将士的排斥。因为他表现出的一副文人作派,就让崇尚武力的幽州军人看不惯。因为在一个崇尚武力的边防军区内,他的表现让人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娘炮。[注1]

如果仅此,大约还比较好说。问题是,张弘靖还总是一副,世间万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的样子。总而言之,没有文化真怕!再总而言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已跟不上时代了。再总而言之,就算你能拉开二百石的硬弓,却是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有个屁用啊?[注2]

这种论调,放在文职系统强大的宋代,军人们听到了虽然也很反感,但是通常不敢怎么样。因为这种论调就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总而言之,军人就是传说中的爪牙,他们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文职长官坐在上面,他们只有站着的份;甚至见到文职长官时,必须得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甚至还有一种更具侮辱性的说法,军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军事策划与指挥,因为你什么时候见过狗和人一块制订如何捕猎的计划?总而言之,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军人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注]

当然了,这种论调放在安史之乱前的时代,军人听起来虽然也很反感,但是通常也不敢怎么样。因为在安史之乱前的时代,诸葛亮、谢安之类的人,都是极尽儒雅风流的样子,而他们手下那些五大三粗的将领,哪个敢因为他们不会武功,就看不起他们呢?恰恰相反,看着人家那副文人作派,那些五大三粗的军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惭形秽。

因为类似的原因,刘裕一个人能打两千个人,而且后来一副要与曹操司马懿比肩的地位,却因为没有文化总让人轻视。于是刘裕也没事得装个文化人,虽然装出的样子,总因为一副土鳖样让人忍不住发笑。

所以张飞大喊一声,能把一枝军队吓跑了,但是看到摇着羽扇、轻摇缓步的诸葛亮,从来也得恭恭敬敬的听令。

问题是,这种轻视军 的论调,放到中晚唐,那可坏事了。

因为文职系统凌驾于军人系统之上,军人们本身就已一肚子邪火了,现在听到你再这样肆无忌惮的侮辱军人,真是叔可以忍,婶也不能忍啊!

更主要的是,看着对方一副娘炮样,军人的不是、战术的不懂,却居高临下的对待指挥身经百战的将领,谁也感觉皇帝真是瞎眼了,因为这种人也能当统帅?真是宠物狗也能当百兽之王了?现在你狐假虎威,还肆意欺负、侮辱我们这些国家的柱石,真是忘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

最后,这种不满的情绪不断发酵,于是幽州军区的将士,很快把张弘靖干掉了。这样一折腾,幽州一夜之间又回到了解放前。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很容易感觉幽州失控,就是张弘靖处理不当的结果。

其实呢,这大约是站在军人角度上看问题;好像军人并不想造反,只是文职官员在军区胡折腾的过火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张弘靖是一个资深的干练的军政长官,皇帝这所以调张弘靖到幽州当节度使,就是因为他以前类似的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否则,皇帝哪敢随便派他到幽州这种如虎如狼的地区呢?[注4]

从某种意义上,张弘靖进入幽州,与军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因为张弘靖进入幽州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文人系统凌驾于军人系统之上,并且削夺军人势力的既得利益。事实上,这是削藩的必由之路;如果绕过这个过程,所谓的削藩从何谈起呢?

事实上,后来宋代削藩成功的主要标志,就是文职凌驾于军人系统之上,并且把军人的各种权力削夺殆尽。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将领再牛,也会受到文职官员的各种打压,关键是,打压完了他,他还啥脾气也不能有。对此,都不用说普通将领了,只要看看宋代极具传奇色彩的统帅就可以知道了。

北宋的狄青牛到天上了,而且极具传奇色彩,但是因为他是军人,所以一直受到文职官员的各种形式的打压、甚至是欺负,关键是,狄青对此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因为他任何敢有脾气的表现,都有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中。即使如此,一些莫须有的流言,也让狄青处于恐惧中不能自拔,因为当朝太祖皇帝就是军人出身,而且篡位当了皇帝;你狄青现在混的这样牛X,会不会有一天向太祖皇帝学 向太祖皇帝致敬。

南宋的岳飞、韩世忠牛到了天上,也一样让文职官员欺负的要死要活,韩世忠让欺负后,吓得只能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岳飞只是稍稍流露出一点小脾气,当时就万劫不复了。

但是,在中晚唐时代,文职官员想这样欺负军人,那真是想找死了!这绝不是因为中晚唐的军人政治觉悟低,一个不高兴就敢造皇帝的反;也不是因为南宋的军人政治觉悟高,宁死也要忠于皇帝;实在是因为彼此的利害关系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张弘靖接受的任务,在当时环境下,就是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的张弘靖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他积极代表中央政府的意志,强势打压军人势力,结果就是与军人矛盾激化,然后让火并了。

下策,就是他一味向军人势力妥协,有意无意成为军方的代理人;而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中央政府会认为他失职的。如果出现这种结果,他恐怕会死得更难看。

因为张弘靖只是一个文职系统的成员,所以很难得到军人系统积极支持,更主要的是,就算军人系统积极支持他,当皇帝调他回中央政府时,他就敢公然拒绝?

中策,就是在这两种力量之间玩危险的平衡,但是有可能两头不落好。最后,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

张弘靖显然选择了上策,结果呢?被幽州军人干掉了。而政府都不敢为他辩解,只能承认这是他工作失职的结果。

幽州失控,拉开了藩镇失控的序幕,接下来,成德也失控。

政府收回成德军区的控制权后,让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接管成德,田弘正接管成德时,一度想带自己魏博的嫡系军队带入成德军区。

但是政府拒绝了这种要求,结果呢?田弘正进入成德,很快被失控的成德军人杀死。

面对这种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感觉,如果皇帝接受田弘正的这种请求,成德就不会失控了。

问题是,臣子的忠心是靠不住的。田氏世袭魏博军区许多年,如果田弘正率领魏博军人成功控制成德,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有可能导致魏博、成德两大军区合流。

问题是,中央政府不让田弘正率领自己嫡系军队进入成德军区,田弘正实在缺乏控制成德军区的能力。

最后的结果,就是田弘正被杀,成德军区失控了。

此时,魏博节度使是皇帝的嫡系将领李愬。

看到幽州、成德先后失控,皇帝也不敢让李愬那种没有根基的人在魏博当节度使了。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就让前田布回到魏博军区当节度使。

因为田布是前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的儿子;让田布到魏博当节度使,相对更有利于控制魏博军。更主要的是,田弘正死于成德军人之手,田布与成德军区就有不共戴天之仇,从情理上,他当魏博节度使,不会轻易与成德军区合流。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2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