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到此时,整个河北地区,似乎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幽州军区还不服中央政府。

面对此情此景,幽州节度使刘总,也赶紧选择向中央政府认怂,因为以前几大强藩一块对抗中央政府虽然危险,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胜算,现在谁敢做乐观的估计呢?

刘总在向中央政府认怂后,怕幽州的强硬派会闹事,就把军区的刺头都调到京城。当然了,这些刺头愿意接受这种人事调令,恐怕也是向皇帝表忠心的一个机会。[注5]

为了表达自己认怂的诚意,刘总在作完这一系布置后,就出家为僧了。总而言之,我虽然是主动投降中央政府的,但是我投降的多少有点晚,所以我实在没有脸接受中央政府的封赏,我只求退出江湖。[注6]

对于刘总的这种诚意,中央政府也不亏待他。于是刘总的兄弟子侄十一人都被授予官职,其中五个人都官拜刺使。[注7]

到此为止,唐宪宗的事业到了顶点。因为安史之乱后维持六十年的藩镇割据,现在怎么看,也是要圆满结束了。

上面这三个节度使,都是选择了下策,我是说选择了保守的方案。

他们这种选择正确吗?没有比较,就很难说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因为乐观的估计,一个人因为恐惧,就把自己的既得利益让出去,这能是正确的选择吗?

所以,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会在上中下三策之中徘徊。开始,他也选择认怂。可是想来想去,又实在不甘心,尤其是听到身边的人不断给他鼓劲,难免又会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最后,他折衷选择了中策。于是他就对皇帝说,不是我不想接受中央政府改编,实在是我的小弟,不让我这样做啊。再总而言之,先看看中央政府的态度,见到黄河再死心,见到棺材再落泪。

问题,见到黄河时,你想回头,就没有机会了。

当然了,见到棺材后,你再流泪,也晚了。

唐宪宗一看李师道这样牛X,马上就派军围剿他。几个回合下来,他手下的小弟,就决定拿着他的人头上位了。有几个人不敢跟着这个小弟火并李师道,当时就让砍了头。总而言之,你这是想跟着乱臣贼子继续对抗皇帝啊!

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这个小弟说,跟我进城火并节度使赏银百两;而且只要是乱党的家,你们可以进去随便抢。

死到临头时,李师道还哭着喊着想活命。他的儿子说了,事情发展到此时,死还有什么可怕的?总而言之,到了此时,人家愿意一刀砍死我们,也实在是给足了我们面子!再活下去,等待我们的,肯定是更大的侮辱、折磨。[86]

如果时光可以重回,李师道会怎么选择呢?

估计他也会选择认怂的。

踩着淄青节度使脑袋上位的人,一度也想维持淄青的割据地位,但是大势所趋,他终于不敢坚持这种目标,所以皇帝下令调离他时,他也只能乖乖接受;然后,皇帝三分淄青。[注9]

到此为止,谁也感觉削藩已进入收尾阶段了。因为现在实在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大大老虎的强藩了。

不久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了,大家想拥戴王承宗的弟弟当节度使,王承宗的弟弟那是如同要上刑场一样,因为我们这样玩,皇帝会不高兴的!

许多人极力劝王承宗的弟弟世袭节度使之位。王承宗的弟弟说,不久前,淄青节度使本来想向中央政府妥协,但是下面的小弟都劝他和皇帝对抗到底,结果呢?淄青节度使死了全家!而他的一些小弟呢,却通过出卖他的方式升官发财,所以你们再这样劝我,小心我怀疑你们的动机。

在这种背景下,依然有一些人劝王承宗的弟弟世袭节度使之位,于是王承宗的弟弟直接把他们全砍了头。总而言之,谁再这样劝我,说大道理这是劝我作乱臣贼子;说小道理,这是想让我死全家啊;再说得阴暗点,你们这是准备拿我的人头换你们的富贵啊。总而言之,谁敢再这样劝我,休怪我翻脸无情。

面对众多小弟的拥戴,有机会世袭的节度使之位的人,竟然如同上刑场一样。这种事实的存在,似乎可以证明唐宪宗削藩的成果有多明显。

这种事实的存在,似乎多少可以证明,藩镇割据已成为历史了。

但是,就在此前后,唐宪宗突然被人杀死了。

读史的人读到此时,难免会认为,如果宪宗不死,就会如何如之何。

其实呢,也未免把唐宪宗看得太了不起了。

因为宪宗如果真的这样了不起,他怎么会死于非命呢?关键是,唐宪宗死后,凶手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受到惩罚。

从这层意义上,唐宪宗的死,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我一再说,杀人容易,善后很难。如果谋杀唐宪宗的人背后,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持,就绝不可能这样长时间的逍遥法外。

反过来说,谋杀唐宪宗的人背后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支持,唐宪宗不死,恐怕也只有两条路,对这种力量屈服,或是被这种力量杀死。

欢迎大家关注下下节 唐宪宗之死。

[注1]:十三年,淮西贼平,藩方惕息,权以父子世袭如三镇事例,心不自安,乃请入朝。十三年,至京师,表辞戎帅,因命华州刺史郑权代之,以靖安里私第侧狭,赐地二十亩,令广其居。寻迁检校司空、邠州刺史、邠宁节度使。十四年十一月卒,赠司徒。权兄弟子侄在朝列宿卫者三十余人。

[注2]:横海将士乐自擅,不听权去,掌书记林蕴谕以祸福,权乃得出。诏以蕴为礼部员外郎。

[注3]:裴度之在淮西也,布衣柏耆以策干韩愈曰:“吴元济既就擒,王承宗破胆矣,愿得奉丞相书往说之,可不烦兵而服。”愈白度,为书遣之。

[注4]:承宗惧,求哀于田弘正,请以二子为质,及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吏。弘正为之奏请,上初不许;弘正上表相继,上重违弘正意,乃许之。夏,四月,甲寅朔,魏博遣使送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

[注5]:时朝廷悉收河朔三镇,而刘总又以幽、蓟七州献诸朝,且惧部将构乱,乃先籍豪锐不检者送京师,

[注6]:甲子,刘总请以私第为佛寺,乃遣中使赐寺额曰“报恩”。幽州奏刘总坚请为僧,又赐以僧衣,赐号大觉。总是夜遁去,幽州人不知所之。

[注7]:夏四月丙寅朔,授刘总弟约及总男等一十一人官,内五人为刺史,余朝班环卫。

[注8]:这时,李师道仍想能幸免一死,他的儿子李弘方仰面叹道:“事已至此,盼求快死为幸!”随后,父子三人都被斩首。

[注9]:上命杨於陵分李师道地,於陵按图籍,视土地远迩,计士马众寡,校仓库虚实,分为三道,使之适均:以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上从之。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动感飞猪 、大有行、淡然世纪、乐少666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七节 唐宪宗之死

唐宪宗被人谋杀了。

表面上这是一个偶然的意外。其实是这是当时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2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