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以,他们都一副积极协助中央政府围剿成德的样子,但是在具体行动时,到底会出多少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果他们真的积极协助中央政府围剿成德军区,成德军区早让打残废了。因为随便拉出一个幽州、成德、淄青军区,实力也不会比成德军区弱多少,这几个军区加上中央政府一块围剿成德军区,如果大家一块用力,恐怕分分钟钟就能把成德军区打残了。

问题是,魏博出兵占了成德一个县城后,就不再行动了;淄青出兵占了成德一个县城后,也不再行动了;幽州出兵占了成德两个军区后,也不再行动了。[注7]

他们这种玩法,直接就把中央政府玩的上下不靠了。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还能怪他们不听从中央政府号令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他们听到皇帝要围剿成德军区,马上都积极行动起来,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面对几大军区都杀入成德境内,皇帝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头大呢?估计会感觉头很大的。

因为在当时,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藩镇的军队离开自己的军区执行任务,相关的后勤就由中央政府负担。这样一折腾,表面上他们在帮助中央政府围剿成德,实际上,无形中拉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让中央政府很难把这场战争进行的持久。

一切是显然的,这样多的藩镇军队都杀入成德境内,积极帮助中央政府围剿成德节度使,中央政府自然得给他们提供给养,问题是,中央政府哪能长期负担起这种后勤呢?更主要的是,大批军队云集成德附近,本身就会让当地物价飞涨的;而这些藩镇再别有用心的哄抬当地物价,更让中央政府的经济负担成倍增加。

这种仗,中央政府如果没有聚宝盆,哪能持久进行呢?

更主要的是,中央政府在围剿成德时,面对这种居心叵测的盟军,哪敢放开手脚行事呢?因为幽州、魏博、淄青军区表面是帮助中央政府围剿成德,但是谁也知道,他们与成德的关系太微妙了。如果你不防着他们,他们突然给你来一个窝心脚,当时就能踢得你吐血了。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军在围剿成德军区时,一直无法打开局面,并受到了重创。这本身就让围剿成德军区的战争,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而在围剿成德军区的时候,淮西节度使也死了。

淮西军区经过一系列火并,推举出了自己的节度使,并且希望中央政追认这件事的合法性。

皇帝应该接受这种事实吗?从原则上,显然不应该接受。问题是,皇帝与成德军区打仗,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接受这种请求。这样一来,问题来了,淮西、成德的行为,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皇帝为此追着成德节度使打了几条街,而爽快的同意淮西节度使,这叫什么事呢?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军区都对皇帝说,围剿成德这么久了,我们都打得筋疲力竭,却实在看不到打胜的希望;我们军区的后勤负担太重,中央政府的后勤负担估计更重,这样打下去,实在不是个事。不如,接受成德军区自治的事实吧;中央政府既然能接受淮西军区自治,怎么就不能接受成德军区自治呢?

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也赶紧跑出来向皇帝告饶,总而言之,我错了,希望皇帝不要再打我了,我再也不敢了。再总而言之,我服了,一切任凭皇帝处理!

皇帝知道,王承宗的这种告饶,还是和自己客套,如果自己接受他的告饶,就可以相对体面的结束战争。所以,皇帝也下令说,看在你小子跪地求饶的份上,我就暂且饶你一回,你以后再不服,看我怎么收拾你。

于是,围剿成德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注]

当然了,也不能说中央政府彻底失败了。因为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用政治手段、加上玩诈,对昭义军区的控制力更强了。

对此,我们只要知道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就可以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说得多了,会让主线变模糊。总的来说,成德军区要求世袭,唐宪宗反对了半天,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

如果宪宗在这个时候死了,那唐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估计很一般。因为就凭唐宪宗打败前面三个小藩镇的成就,或是用玩诈的手段,加强了对昭义军区的控制,实在不值得史书大吹特吹的;因为哪个皇帝没有点这种成绩啊?如果皇帝连这种成绩都没有,皇帝还混个什么劲呢?因为谁也能欺负皇帝,那大唐帝国岂非就名存实亡了。

关键是,宪宗围剿河北时,让宦官领衔,最后让成德打得大败,只能接受成德世袭的事实。写在史书上,谁也得说唐宪宗的脑袋肯定让驴踢过,因为他这种天才的想法(让宦官统率军队平叛),实在是空前绝后的。因为翻开中国历史,恐怕也是独一份的。

但是唐宪宗没有死,所以他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三年后,一个利好的消息传来,那就是魏博起了内讧,而且上位的节度使,地位不稳定,所以需要中央政府给他背书,这让唐宪宗看到了解决河北藩镇的希望。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魏博来附

[注1]:成德节度使王士真薨,其子副大使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承各置副大使,以嫡长为之,父没则代领军务。

[注2]:王承宗叔父士则以承宗擅自立,恐祸及宗,与幕客刘栖楚俱自归京师;诏以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注3]:八月,壬午,上乃遣京兆少尹裴武诣真定宣慰,承宗受诏甚恭,曰:“三军见迫,不暇俟朝旨,请献德、棣二州以明恳款。”

[注4]:庚戌,以承宗为成德节度使、恒·冀·深·赵州观察使,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昌朝,嵩之子,王氏之婿也,故就用之。

[注5]:田季安得飞报,先知之,使谓承宗曰:“昌朝阴与朝廷通,故受节。”承宗遽遣数百骑驰入德州,执昌朝,至真定,囚之。

[注6]: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打逄逢迎宪宗的意愿,削去裴的权力,便主动请求率领兵马讨伐王承宗。

[注7]:及王承宗再拒命,刘总遣兵攻取武强县,遂驻军持两端,以利朝廷供馈赏赐。

希朝、茂昭至新市镇,竟不能过;刘济引全军攻围乐寿,久不能下。师道、季安元不可保,察其情状,似相计会,各收一县,遂不进军。

[注8]:秋,七月,庚子,王承宗遣使自陈为卢从史所离间,乞输贡赋,请官吏,许其自新。李师道等数上表请雪承宗,朝廷亦以师久无功,丁未,制洗雪承宗,以为成德军节度使,复以德、棣二州与之;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加刘济中书令。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2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