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宪宗削藩
第一节 百日维新(二王八司马)
唐德宗在上位之初栽了大跟头后,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韬光养晦,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宦官的权力;更挖心思的横征暴敛。
面对唐德宗的所作所为,朝野难免会出现各种反对力量,而太子就是这种力量的代表人物。
当太子流露出类似的倾向后,太子的智囊就提醒太子,你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你是太子,你公开反对你老爸的政策,你是想干什么呢?更主要的是,如果反对现在政策的人,都表示支持你,你就更危险了。因为面对此情此景,你老爸肯定会害怕提前退休。
虽然这个智囊所说的话非常含蓄,但是太子一想也就是这个道理,于是就为自己轻率的想法,感到非常后悔;于是就把这个智囊,当成心腹去看了。[注1]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虽然选择了韬光养晦。但是谁也知道,太子就是等着老爸一死,就要大干特干了。
所以,太子身边很快聚集起一个激进的政治集团,他们都跃跃欲试得,就是等着老皇帝一死,就要对帝国进行全面改革了。
从某种意义上,太子、太子身边的亲信比较幸运,因为老皇帝(唐德宗)不久后就死了。
如果老皇帝如唐玄宗一样长寿,他们这一群人,估计都要被杀头了;就是太子,恐怕也难逃一死。因为就他们这种表现,往温和说了,肯定都是希望老皇帝赶紧退休;往激进的了说,肯定都是盼着老皇帝赶紧死啊!
老皇帝寿命不长,所以他们的愿望,用极度温和的方式实现了。因为老皇帝正常死亡了,太子顺利接班了。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太子、太子身边的人也实在不幸。
因为老皇帝终于被太子熬倒了,但是太子的身体,也快不行了。事实上,老皇帝还没有死,太子就因为中风,话也不会说了。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话都不会说的太子应该继位吗?
基于大道理,自然应该让太子继位。但是基于于现实的道理,应该继个屁的位啊。太子都成这副德性了,还继啥位呢?因为皇弟英明神武,直接让皇弟继位不就得了吗?或者,太孙早已成年,而且英明神武,直接让太孙继位不就得了吗?为什么非要让一个话都不会说了的太子继位呢?
太子成为唐顺宗后,类似的争论也一直存在。
因为皇帝话也不会说了,他还应该继续当皇帝吗?
皇帝的嫡系成员,自然认为,皇帝再怎么样,他也是皇帝,只要皇帝一息尚存,我们就应该忠于他。
问题是,反对派显然认为,这不是放屁吗?皇帝都成这样了,还怎么主持帝国工作。关键是,你们这么拥戴这样的皇帝,到底是想干会,是不是就是为了方便你们假传圣旨啊?
总的来说,唐顺宗多少有些高估皇权的力量,唐顺宗身边的东宫集团,也多少有些高估皇权的力量。因为皇权的维持,永远需要强大的力量支持,而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都是一些缺乏资历背景的人。
唐顺宗的东宫集团领衔人物,一个是王叔文,一个是王伾,这就是传说中的二王。他们之所以进入权力中枢,一个是因为字写得不错,一个是因为棋下得好,所以有幸陪太子学习。[注2]
唐顺宗东宫集团八个核心成员,后来都被唐宪宗贬为偏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传说中的八司马。他们都是一心上进的中下层官员,只因为跟太子走得近,所以唐德宗一死,就迅速的进入了权力核心。[注3]
而他们的改革。
第一威胁了宦官集团的利益,因为唐德宗执政的弊端,重用宦官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二威胁了那些资深的高级官员权力,因为任由唐顺宗这样发展下去,东宫集团的核心成员,就会取代他们地位。
第三威胁地方藩镇的利益,因为唐德宗执政的弊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藩镇太过妥协。
既然如此,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多少有些凶多吉少了。因为宦官集团掌握着禁军、决策权力;那些资深的高级官员,控制着帝国中央政府;而藩镇大佬控制着地方的军事权力。
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到底有多少筹码?他们最主要的筹码,大约就是自己的领衔人物是皇帝;而且所有的改革,有可能获得底层社会的支持。
问题是,皇帝的称号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对于经常看我文章的人,肯定不会高估的。
底层力量呢?在一个交通媒介落后的小农社会中,他们通常就是一盘散砂,而且皇帝也不可能发动底层力量支持自己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失败只是分分钟钟的事。
唐顺宗的疾病,对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来说,是不幸的事,因为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们的幸运,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反对派让唐顺宗下台时,相对就比较容易,于是这场政变变得相对温和。否则,他们可能会失败得更难看。
看到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这样无法无天,利益受到威胁的人,自然开始编造各种段子,丑化他们。
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时有一种流传非常广泛的说法,那就是唐顺宗为代表的东宫集团,卖官卖疯了。
换而言之,他们之所以大肆清理异己,就是为了卖官;换而言之,他们这样胡折腾,哪是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啊,就其为了方便自己敛财。[注4]
于是,一个普遍史书都记录的经典段子是这样说的,太子的主要智囊王伾,在家里放着一个大柜子,卖官的钱全放在这里,到了黑夜,夫妻两个人就睡在这个大柜子上。[注5]
这一切是真的吗?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遍人都认为它是真的,这就非常危险。
总的来说,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利益受损的人,就会积极反对相关改革。
因此得到利益的人,就会积极支持相关改革。
从前的太子党,不管基于什么动机进行这场改革,显然威胁了太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