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现在,就看韩滉接下来会怎么玩了?

唐德宗杀回长安城后,韩滉依然还有上中下三策选择。

上策,皇帝肯定不会原谅自己的,所以站着也是死,为什么要跪着死呢?总而言之,继续串联自己处境相同的人,作着近于绝望的努力,期待奇迹的发生。

中策,表示向皇帝妥协,但是绝不轻易进京城。

下策,就是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希望皇帝可以原谅自己。

上策、中策看起来不错,其实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因为从当时的背景下,它只会让自己死得很难看。

一切是显然的,你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皇帝即使不原谅你,也许你留下自己的脑袋就可以交账了;如果你真报着什么一不作二休的态度,与皇帝对抗到底,就有可能要交出全家人的脑袋了。

在这种背景下,韩滉选择了下策,那就是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而且表现非常优秀。

于是韩滉马上不计代价的给中央政府所在地输送粮食一百万斛;[注7]看到韩滉这样,江南有嫌疑的军政长官,也开始积极向中央政府所在地输送粮食。[注8]因为这是向皇帝表忠心的重要方式。

事实上,他们从前高举大唐旗帜,却依然面临要被皇帝秋后算账的风险,就是因为他们从前给中央政府输送后勤物资时,多少有点不够积极。

而且中央政府所在地,当时也真是非常缺粮,所以看到韩滉这样干,皇帝自然得表现出积极的互动。

粮食这种问题,在许多时候,那可真是要人命的问题。最简单而言,你手下有十万大军,但是你的粮仓见底了,连着三顿饭,只能给他们喝稀粥,第二天,连稀粥也给他们端不出来,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干?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秩序有可能会突然瓦解的。

大唐皇帝一直可以支撑下去,就是因为巴蜀、江南的军政长官只是首鼠两端的观望。换而言之,他们在给皇帝输送粮食时,虽然不积极卖力了,但也不敢中断这种工作。

如果他们一块看皇帝笑话,皇帝当时就玩完了。因为关东大乱、关中也大乱;巴蜀江南又站在那里看皇帝笑话,不要说别的了,就是粮食问题,也能把皇帝折腾的啥也不是了。

所以,有一段时间,看着粮仓就要见底,皇帝当时都快哭了。因为,当地驻军都哭着喊着高呼,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吃饭!到了饭点,皇帝如果给他们连碗稀粥都端不上去,这样过上两三天,局势随时有可能失控。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看到江南的粮食运过来,皇帝当时就高兴的又哭了。

韩晃的安然过关,等于皇帝告诉大家,过去的事,只要你们没有公开站在叛乱者一边,细节我不会追究,关键是,如果你们现在表现的好,我还会嘉奖你们、重用你们。

于是大家都积极向皇帝表现。这种结果,显然是皇帝非常满意的。

在解决关中、江南的问题时,还需要解决关东的问题。

为了阻止更多的力量站在叛乱者一边,李泌决定单枪匹马,用怀柔的方式解决陕州叛军。

李泌单枪匹马进入陕州后,一再对陕州军区表示,你们现在及时站回来,政府会既往不咎的。

陕州曾参与叛乱的骨干成员,相信了李泌的承诺,毕竟李泌不是普通人,他地位崇高,而且与皇帝关系密切,一言既出,那就是标准的一言九鼎。

但是很不幸,基于中央政府的角度,如果不进行秋后算账,人们以后在造皇帝反时,就会更肆无忌惮。

所以,李泌进入陕州时,皇帝就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希望李泌把这些人都杀掉。

李泌认为自己答应过这些人没事,所以希望皇帝不要追究了。但是皇帝依然命令李泌杀掉这些人。最后,双方互相妥协,李必只把五个人交给皇帝,并且希望皇帝饶恕他们,但是皇帝终于还是把他们全杀了。[注9]

陕州军区的将领,如果知道的投降的结果,就是这种结果,他们会接受李泌的劝降吗?实在难说的很。

虽然说,投降是死路一条,但是反抗呢?如果一点希望也看不到,人恐怕还是没有勇气去反抗的。

更主要的是,皇帝虽然进行了秋后算账,但是总的来说,也就杀了五六个骨干成员。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叛乱的骨干成员想玩命反抗,能有多少人会追随他们呢?

在关键时,你选择站回皇帝一边,单从利益上考虑,对还是不对呢?这个谁也不知道!事实上,这才是人生选择的微妙之处,同样的选择,结果是不同的。

这就好像,坐在赌桌前押大还是押小?一切就看你的感觉了。

总的来说,每次大规模的站队决出胜负后,总需要进行一番大清洗的。

因为没有类似的清洗,人们在关键时候,难免会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的。事实上,皇权的神圣性,就是建立在类似的反复站队、清洗之上。因为在关键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忠于皇帝,但是你必须得考虑好后果。

当皇帝丧失这种能力后,你奢望臣子忠于他,多少有点痴心妄想了。

当皇帝丧失这种能力后,就算人们愿意把皇帝高高捧在头上,皇帝也只能当傀儡了。因为此时,人们愿意忠于皇帝,通常只是为了维持虚君高高在上,下面多头并存的格局,并不是真把皇帝回事。

而一个皇帝是不是货真价值实的皇帝,主要就是看他有没有强迫大家站队的能力(或潜力),有没有强大报复别人不忠的能力(或潜力)。

如果皇帝有这种能力或潜力,皇帝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面对这种皇帝,谁也会习惯性的表示忠诚,因为你敢拒绝这样做,后果常常会很严重的。

如果皇帝没有这种能力或潜力,那皇帝再高高在上,他也只是一个傀儡。换而言之,现在决定大家命运的,是下面大佬之间的博弈,而与皇帝的喜怒哀尔并没有多大关系了。

安史之乱后,大唐皇帝并不是傀儡,就是因为皇帝不管有时会多狼狈,但是皇帝始终拥有强迫大家站队、报复别人不忠的能力或潜力。

[注1]:泚数遣人诱泾原冯河清,河清不从,又结其将田希鉴,遂害河清以应贼,泚即以代河清,使结吐蕃。

[注2]:泚将梁庭芬入泾州说田希鉴曰:“公比日杀冯河清背叛,今虽归顺,国家必不能久容,公他日不免受祸。何如开门纳朱公,与共成大事!”希鉴以为然。

[注3]:希鉴妻李氏,以叔父事晟,晟谓之田郎,晟命具三日食,曰:“巡抚毕,即还凤翔。”希鉴不复疑。

[注4]:希鉴坐晟下,未知当死,晟顾曰:“田郎不得无罪。”左右执以下,晟曰:“天子蒙尘,乃杀节度使,受贼节,今日何面目见我乎?”希鉴不能对。晟曰:“田郎老矣,坐于床置对。”乃缢幕中,以李观代为节度使。

[注5]:议者又言:「韩滉闻銮舆在外,聚兵修石头城,阴蓄异志。」上疑之,以问李泌,对曰:「滉公忠清俭,自车驾在外,滉贡献不绝。且镇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此乃人臣忠笃之虑,柰何更以为罪乎!滉性刚严,不附权贵,故多谤毁,愿陛下察之,臣敢保其无他。」

[注6]:刘洽克汴州,得《李希烈起居注》,云“某月日,陈少游上表归顺。”少游闻之惭惧,发疾,十二月,乙亥,薨,赠太尉,赙祭如常仪。

[注7]:因言:“关中乏粮,归语卿父,宜速致之。”皋至润州,感悦流涕,即日,自临水滨发米百万斛,听皋留五日即还朝。

[注8]:既而陈少游闻贡米,亦贡二十万斛。上谓李泌曰:“韩乃能化陈少游贡米矣!”对曰:“岂惟少游,诸道将争入贡矣!”

[注9]:泌之辞行也,上籍陕将预于乱者七十五人授泌,使诛之。泌既遣抱晖,日中,宣慰使至。泌奏:“已遣抱晖,馀不足问。”上复遣中使至陕,必使诛之。泌不得已,械兵马使林滔等五人送京师,恳请赦之。诏谪戍天德;岁馀,竟杀之。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