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动感飞猪、交叉口的卡 、夜相当美、狗然 、枫叶之国ing、大有行 、淡然世纪、枪王KingHenry、赖不叽叽、474029625、Cfmeng1234、Baotemujin 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一节秋后算账

在朱泚之乱时,泾州将领田希鉴杀了忠于皇帝的节度使马河清,然后爬上节度使的位置上支持朱泚。[注1]

现在皇帝回到长安,会不会找田希鉴秋后算账呢?田希鉴心里也一点谱都没有。

事实上,朱泚败逃到泾州时,田希鉴就开始犹豫了。因为当时,田希鉴就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就是跟着朱泚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从大概率上看,皇帝是不会放过他的。现在临死再赌一把,是死是活也算是尽力了。

下策,就是赶紧倒向皇帝一边,然后想办法将功赎罪;并且捧着手中枪,跪在皇帝面前,向皇帝诚心诚意的表示悔过。

中策,就是倒向皇帝一边,但是紧握手中的枪杆子绝不撒手。

哪种选择好呢?

实在不知道。后来,张光晟处于类似的背景下,选择了投降皇帝,最后依然被皇帝秋后算账了。张光晟临死前,说出一句非常著名的话,那就是我一不应该作,二不应该休!说得具体点,我首先不应该造反;其次,我造反了,就不应该后来又拉稀!

你跟着朱泚造反,又背叛朱泚,这叫什么事呢?说得好听点,这叫迷途知返,说得不好听点,这叫墙头草。

从这层意义上,男子大汉大丈夫,一件事既然作开了,就应该全力以赴的去做,中途拉稀了,还因此输了个干干净净,这叫什么事?

这就是一不作二不休的成语出处。

问题是,处于类似的背景下,人们总会感觉迷茫的。

因为继续站在朱泚身后,怎么看也是穷途末路了,而且朱泚是乱臣贼子,你继续跟着他,这就是标准的自绝于人民。

但是背叛朱泚,然后象狗一样的爬在皇帝脚下,最后还是被皇帝弄死,这叫什么事呢?

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朱泚逃到泾州时,田希鉴一度想阻止朱泚进城。有人就劝田希鉴说,以你的处境,你觉得一门心思向皇帝投降,皇帝就会放过你?我觉得,你还不如背水一战,继续跟着朱泚混。田希鉴难免会感觉犹豫。[注2]

但是田希鉴想来想去,终于还是决定站回皇帝一边。

面对此情此景,朱泚一伙人多少有些绝望了。

当然了,在这种绝望中,他们肯定不会忘了诅咒田希鉴一番。总而言之,你以为大唐的昏君会放过你?你也想得太美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皇帝肯定会杀你的!而且还会杀你全家!

面对这种诅咒,田希鉴肯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但是,基于田希鉴的角度,他认为自己背叛皇帝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当时那就是大势所趋;现在他戴罪立功、将功补过,应该可以免除一死的。要知道,自古就是法不责众,如果皇帝把打击面扩大了,有可能再次翻船的。

而皇帝的亲信将领李晟进入泾州时,似乎也证实田希鉴的这种判断。因为田希鉴一个劲的和李晟套近乎,而李晟也对田希鉴非常热情。[注3]

但是不幸,等李晟感觉控制了泾州的局势后,马上就翻脸无情了。总而言之,皇帝有难了,你去跟着乱臣贼子对皇帝趁火打劫,你有脸见我吗?面对李晟这种大义凛然的斥责,田希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于是,把泾州参与叛乱的骨干分子全杀了。

最后,李晟卖了田希鉴一个人情,总而言之,你和你儿子,我都会给留个全尸的!再总而言之,以你的罪行,我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注4]

田希鉴、张光晟选择站回皇帝身后,并且一心将功补过,最终还是被皇帝清算了。

朱泚叛乱的时候,蒋镇被迫成为朱泚的重要助手。蒋镇在长安城中,曾做了大量保全他人的工作。基于蒋镇的角度,他认为皇帝应该会放过自己的,而且得到他帮助人,也都希望皇帝会放过他。但是很不幸,皇帝没有放过他。

回想起从前的事,蒋镇难免会充满了后悔。事实上,在朱泚逼迫自己当官时,他就想一死了之,甚至毒药也准备好了,但是千古艰难唯一死,他终于没有勇气死。

现在只是多活了一年时间,就从忠臣变成了逆贼;就从人们敬仰的偶像,变成了人们唾弃的罪人。这一年时间的成本也未免太高了吧?

如果上天再给蒋镇一个选择的机会,单纯的基于利益考虑,蒋镇会如何选择呢?恐怕蒋镇也不知道。

理性的考虑,自然是如段秀实那样,大骂朱泚而死,因为这样死了,一生的英名保存了,家人还会受到皇帝的优待。

但是从感性的角度,贪生的念头,会让无法选择这一切的,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不想死啊!

皇帝杀回长安城后,那些曾卷入叛乱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他们都也充满了迷茫,因为任何反抗,似乎只会让自己死得更惨,但是跪在皇帝脚下认错,皇帝也不一定会放过自己啊!

在皇帝陷入危难之际,远在江南的韩滉,竟然想方设法加强当地城防。

韩滉这是想干什么?

往好了解释,自然是他看到北方乱得无法收拾了,所以就巩固好江南,希望皇帝有个退路。

往坏了解释,就是他看到皇帝马上要玩完了,所以准备好了要割据当地。

总的来说,第一种解释多少有点牵强。甚至韩滉也觉得它太牵强了。幸好,李泌一再替韩滉向皇帝保证,韩滉一再加强当地的城防,就是为了皇帝狡兔有三窟。[注5]

从某种意义上,在皇帝落难的时候,韩滉选择的是中策。

一方面,他依然高举大唐的旗帜,并且还不断向皇帝进献物品,但是到底有多少诚心,皇帝肯定能感觉出来的。

另一方面,他也做好了皇帝玩完之后,自己应该怎么玩的准备。

至少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就是这样玩的。

这种选择,其实是当时很多军政长官的共同选择。

总而言之,支持皇帝,感觉心里有些没谱。但是背叛皇帝,又感觉有些凶多吉少。所以就先骑墙再观望一会儿。

有一个军政长官,在唐德宗逃出长安城后,也一直高举大唐旗帜,并且依然给中央政府效力,但是在工作时,难免有些三心二意。更主要的是,平定叛乱后,人们搜查叛军的档案时,发现这个军政长官一直和叛军也有来往。[注6]

总的来说,中策的好处就在于,类似的选择永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你这样玩,虽然不会让你赢得盆满钵满,但是不会让你输得一干二净。因为不论哪方胜利了,也很难清算到你的头上。因为这种骑墙观望的人都需要清算,那打击面也未免太大了。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