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动感飞猪、交叉口的卡、男人不能穷1 、蓝天之灵3、狗然 、yl原来 、谢幼安、yuanhong2332、qiongkun 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节 摆平关东地区
皇帝可以摆平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卷入叛乱的关东五大军区(河朔三镇、淄青、淮西)就是乌合之众。
迫于皇帝削藩的压力,这五大藩镇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一块叛乱。
但是因为藩镇之间无可化解的矛盾,这五大强藩的合作,也很容易被皇帝用政治攻势瓦解的。
各大藩镇之间,有一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那就是与皇帝对抗时,他们应该让谁来领衔?无论让谁领衔,这个人也有可能变得一枝独大,从而把其它人都渐渐兼并。
如果把大唐帝国打崩盘的结果,就是一个强藩崛起,渐渐把他们都兼并了。你说他们把头撇在裤腰带上造反,又是所为何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各大强藩最希望的结果,就是维持现状;换而言之,各大藩镇继续保存自己独立自治的地位;绝不是推翻大唐帝国。
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家在反对皇帝削藩时,一副兄弟同心的样子。但是当他们真正团结起来挑战中央政府时,马上矛盾又会无可抑制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皇帝的削藩工作,眼看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通常总会掉链子的。因为每当到了此时,军人集团就会感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他们会实现惊人默契。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当藩镇大佬把帝国中央政府折腾得,大有崩盘之势时,皇帝就又会莫名其妙的握回主动权。因为每到了此时,军人集团就会发现,只有大唐皇帝继续高高在上,他们的既得利益才会更容易保证。如果真把帝国挑崩盘了,等待他们的马上就是残酷的兼并战,周边强藩对自己的威胁,恐怕比中央政府的削藩来得更迅速、更残酷。
总而言之,对于普遍的藩镇而言,皇帝自然是危险的敌人,趁乱崛起的强藩,同样也是危险的敌人。
从某种意义上,这又进入一个翘翘板的游戏之中。
皇帝强势的时候,人们就会联合起来打压皇帝;皇帝弱势了,人们又会联合起来帮助皇帝。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皇帝常常会莫名其妙的陷入困境之中,比如,代宗、德宗都稀里糊涂的就逃出了长安城。
当然了,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皇帝总会在看似绝境中,依然能翻盘成功。最经典的就是,谁看着当时的唐德宗,也感觉他死定了,但是他依然翻盘成功了。
现在,皇帝已见识到各大强藩联手后来的力量;而且各大强藩真的继续折腾下去,帝国就是有可能崩盘。整个局势竟然朝着越来越有利于皇帝的方面发展了。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下发了一道罪己诏。总而言之,过去都是我的错;再总而言之,对于一些特殊的军区,我们会尊重他们的自治权力;至于世袭的权力,在一定条件内,我们也会接受。
面对皇帝的这种罪己诏,关东各大强藩一时都感动了。于是他们纷表示要重新作人。
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幽州朱滔有些骑虎难下了。因为他哥哥朱泚现在占据着长安城,而且还称帝了。如果他与皇帝和解了,就等于把他哥哥彻底抛弃了。所以,他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走,但是其它军区都表示愿意效忠朝庭了,区区一个幽州军区,自然翻不出多大的风浪。
在这种背景下,朱滔想继续造反下去,魏博节度使田悦说了,我是想跟随您南下的。只是我手下的将士,都不支持我,我实在也没有办法。[注1]
朱滔闻此,气得要死要活。因为想当年,是皇帝要打你,我出于义气帮你。当时我哥哥还在中央政府,我为了你,背叛了皇帝,让我哥哥处于险地;当时,你拿城池酬谢我,我不接受;你让我称帝,我也不接受,而是选择与你们平起平坐;现在,你竟然和我玩这一套?[注2]
如果只是魏博节度使田悦,突然又愿意和昏君合作了。这个也好说,问题是,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也开始对皇帝表忠心了。总而言之,都怪我一时鬼迷心窍跟着坏人去学坏,现在我我知道我错了。
当然了,淄清节度使也很快表示自己从前鬼迷心窍,现在要洗心革面重新作人了。[注3]
面对此情此景,朱滔当时就抓狂了。
因为事情发展到现在,幽州不要说与中央政府对抗了,他连现在站在中央政府一边的魏博、成德、淄青三大藩镇也摆不平。
我们必须得知道,传说中的河朔三镇就是幽州、魏博、成德。现在幽州一个人单挑魏博、成德两大藩镇,本身就很难看到胜算。
更要命的还在于,魏博、成德两大藩镇背后,还有实力并不逊色于他们的淄青节度使相助;更有强大的中央政府站台。
既然如此,整个战争其实没有什么悬念了。
但是幽州的朱滔现在多少没有回头路了。
因为他哥哥朱泚在关中折腾的惊天动地(追着皇帝一路猛打,差点把皇帝打死;现在还控制着长安城)。如果朱滔现在突然回头,他哥哥那是必死无疑了。
而且乐观的考虑,只要朱滔愿意继续和皇帝玩命,以幽州的实力,还有朱泚控制的长安为中心地区,加上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再赌下去,也未必就一定会失败。
问题是,几个回合下来,朱滔就被打得一败再败。事实上,此时的朱滔本身就是做着近于绝望的挣扎,现在他想取得胜利,就只能等待奇迹出现了。
而且,在此过程中,似乎也出现了奇迹了。
因为魏博节度使田悦被人杀了,而且从当时的情形去看,魏博与幽州合作的概率突然增大了。面对这种事实,让幽州的朱滔多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奇迹的。
但是很不幸,魏博内部经过简单的博弈,又继续站在皇帝一边。
当然了,在此过程中,朔方李怀光也突然开始背叛皇帝,这让朱滔难免又相信,这个世界是上有奇迹的。
但是很不幸,这种对他有利的变故,虽然一再出现,但是并不能挽救他失败的命运。于是朱滔越走越绝望。终于只能对皇帝低头了。当然了,因为幽州是地缘最有利于割据的军区,所以皇帝依然不能把他怎么样了。更主要的是,朱滔死的比较及时,所以也算平稳着陆了。毕竟没有死于非命。但是他哥哥朱泚,显然没有这样命好了。于是,只能在穷途末路中死于非命了。
总的来说,皇帝的基本盘实在太大了。具体到任何一个节度使,与皇帝的实力相比,也相差太悬殊了。
皇帝的基本盘,远比战国时代的秦国实力要强大(因为中央政府控制着关中、巴蜀、江南);而具体到某一个藩镇,显然都不能与战国时代的关东六国相比。因为整个关东地区,有着二三十个节度使。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皇帝稳住基本盘,分化瓦解了关东节度使,居中制衡天下,还是轻而易举的。
这一轮折腾,王俊武成了最大的赢家。
我们理理前面的时间线。最初是李惟岳想世袭成德镇;最后让皇帝一通政治、军事组合拳,于是王俊武踩着李惟岳的人头上位了。
结果呢?皇帝趁势玩推恩令,想把成德分为三份。于是引得关东地区大乱,最后关中的泾源、朔方军跟着先后叛乱。于是唐德宗差点翻了船。
最后,唐德宗平定了叛乱。
而王俊武呢,开始全面接管了成德军区。
这一轮折腾,传说中的河朔三镇,虽然都是公然造反。但是只要表示低头,皇帝就只能表示原谅。淄清、淮西两大军区呢,现在看,也是是如此的。
其它军区呢,显然没有这样好运了。因为皇帝的态度很简单,那种势力比较强大、地缘位置比较好的军区敢不服我,我可以试着接受,别人也敢这样和我玩,我必须得给他们点颜色,否则,老虎不发威,人们难免会以我是病猫的。
所以,关中地区的叛乱的主角,泾源节度使姚令言死于非命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死于非命了。各地叛乱的配角呢?皇帝自然开始秋后算账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秋后算账。
[注1]:悦见郅曰:“悦固愿从五兄南行,昨日将出军,将士勒兵不听悦出,曰:‘国兵新破,战守逾年,资储竭矣。今将士不免冻馁,何以全军远征!大王日自抚循,犹不能安;若舍城邑而去,朝出,暮必有变!’悦之志非敢有贰也,如将士何!已令孟备步骑五千,从五兄供刍牧之役。”因遣其司礼侍郎裴抗等往谢滔。
[注2]:滔闻之,大怒曰:“田悦逆贼,在重围,命如丝发,使我叛君弃兄,发兵昼夜赴之,幸而得存。许我贝州,我辞不取;尊我为天子,我辞不受。今乃负恩,误我远来,饰辞不出!”
[注3]:王武俊、田悦、李纳见赦令,皆去王号,上表谢罪。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