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现在,皇帝处于危难之中,自然会接受这一切。

如果皇帝恢复了权威,回想起李怀光此前的所作所为,会是什么感觉呢?肯定会想到,你当时是在勒索我、逼迫我。

所以李怀光与皇帝的磕磕碰碰增加一点,内心恐惧就会多一些。而这种恐惧越多,他的政治可靠性就会越差。

到了最后,李怀光更公然说了,不是我不忠于皇帝,实在是我怕死啊!

皇帝为了让他安心,就给他发了传说中的丹书铁券。总而言之,苍天大地、日月星辰可以为证,我只会念着你从前的好,绝不会记着你从前的不是;再总而言之,以你的功劳,我会让你的子孙后代都享福的。

而李怀光看着传说中的丹书铁券直接就说了,这种东西,就是皇帝哄骗人的东西,翻开历史书,拿着这种东西的人,有几个不是家破人亡结束的?总而言之,我本来只有九分的害怕,现在看到这种东西,我真是十分的害怕了。[注6]

既然如此,他与皇帝的关系,其实已无法缓和了。

后来,李怀光公然卷入叛乱,吓得皇帝直接逃出了关中。

再后来,皇帝平定了叛乱,皇帝怀着复杂的心理,决定赦免李怀光。但是人们都劝皇帝,作为臣子,吓得皇帝满世界乱跑,现在就算您愿意原谅他,以后您看到他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见到您时,又会是什么心情呢?总而言之,您与李怀光的关系,就如破碎的铜镜,它再也难以复圆了;再总而言之,为了纲常大义,我劝您还是灭了李怀吧!

在李怀光还没有公然叛乱时,李怀光的儿子就对皇帝说,您可千万得防着我爹,我爹肯定会造反的。

面对李怀光儿子这种话,皇帝多少有些尴尬,因为你是李怀光的亲儿子吗?你出卖你爹讨好我,你这样表忠心,不知道你尴尬不?我可是尴尬的要起一身鸡皮疙瘩了。

所以,皇帝对李怀光的儿子说,你如果觉得你爹不忠,你应该劝你爹忠于我,怎么能这样背后告你爹的状呢?[注7]

李怀光的儿子说,我爹已被恐惧所笼罩了,我怎么劝他,他也不会听的。但是,请您相信,我这样做,只是出于对您的忠心,绝不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

后来,李怀光以乱臣贼子的身份死后,李怀光的儿子就比较尴尬了。

因为皇帝想饶恕李怀光儿子,但是有人对皇帝说了,李怀光的儿子如果这样活下去,天下人怎么看他?您会怎么看他呢?他自己会怎么看自己?

因为他不死,人们肯定会认为,他以前一再出卖他爹,就是为了自己活命;我们不如,让他以死明志,证明他从前一再出卖他爹,就是为了忠君大义。然后呢,我们再表彰他,让他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总而言之,忠孝不能两全时,大家就应该向李怀光的儿子学习!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说这段内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

李怀光走解除奉天之围后,本来有机会复制郭子仪的成功,却是沿着不归路越走越远。

从成德节度使谋求世袭开始,帝国的叛乱就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难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袋重物。问题是很不幸,一袋接一袋的重物压下来,大唐皇帝只是东倒西歪的晃了又晃,却是啥事也没有。

泾源军人在叛乱时,显然认为自己给皇帝补一刀,皇帝肯定就会玩完了;但是很不幸,皇帝只是摔了个跟头,又站了起来。

朱泚在卷入叛乱时,大约也也是这样想的;总而言之,自己给皇帝补一刀,皇帝肯定会玩完,但是很不幸,皇帝依然在挣扎,并没有被打垮的迹像。

李怀光沿着不归路越走越远后,难免也会这样想的;总而言之,自己给皇帝补上一刀,皇帝肯定会玩完的。

但是很不幸,皇帝并没有因此玩完,相反摔了几个跟头后,终于站了起了,并且一通连环脚,把他们都踢翻在地。

泾源军人在叛乱时,他们的长官就高呼,你们好好报效朝廷,不会缺荣华富贵的,为什么要干这种满门抄斩的事呢?

至于朱泚、李怀光都是有机会成为郭子仪第二的,但是结果呢?他们都死于非命了!

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实,人们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除了膜拜就是膜拜了。因为,人们终于发现,想打倒皇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怀光忠于皇帝的时候,他是中央军委的主要成员,还有中央政府给他输血,而且众多军区都得受他节制,在这种背景下,他自然一时显得神功无敌。

问题是,等他背叛了皇帝,这一切还有吗?

开始,朱泚给李怀光写信时,一副把李怀光当大哥看的样子,因为当时的李怀光太牛X了。面对此情此景,李光怀对叛乱后的结果,难免会有着太多乐观的想象。

问题是,等李怀光背叛皇帝后,资本马上迅速缩水了。

首先,李怀光肯定不再是中央军委主要成员了,现在各大军区都没有义务听从他调动了。这样一来,李怀光就只是朔方军的主管了。

其次,中央政府不会给他源源不断的输血了。

事实上,当时就有人建议皇帝应该马上终止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但是皇帝为了分化李怀光的军队,依然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总而言之,朔方军队一直是忠于帝国的军队;我们不能因为李怀光走上邪路,就让朔方军人忍饥挨饿。

皇帝虽然继续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但是李怀光的军队也知道,如果皇帝突然终止了后勤供应,将意味着什么?

现在,皇帝这样做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皇帝把朔方军队叛乱的原因都推到了李怀光头上,只要朔方军人现在愿意与李怀光划清界限,皇帝是会原谅他们的。

这样一来,李怀光对朔方军队的掌控也非常有限了。

在这种背景下,朱泚直接就是一副把李怀光当小弟看的样子,李怀光当时就傻眼了。因为这预示着他的前途越来越暗淡了。[注8]

更主要的是,此前关东地区一片混乱,但是皇帝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渐渐让关东强藩都表示臣服了。

关东地区渐渐恢复稳定,皇帝就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关中的问题了。在这种背景下,朱泚也好、李怀光也好,都越走越绝望;最后只能渐渐走向死亡。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摆平关东地区

[注1]:怀光为人疏而愎,诵言:“宰相谋议乖剌,度支赋敛重,京兆尹刻薄军食,天下之乱皆由此。吾见上,且请诛之。”

[注2]:杞即说帝曰:“怀光兵威已振,逆贼破胆,若席胜,可一举灭贼。今入朝,则必宴劳留连,贼得从容完备,卒难图也!”帝不得其情,因然之。乃敕怀光屯便桥,督诸将进讨。怀光自以径千里赴难,为奸臣拫隔不得朝,颇恚怅,去屯咸阳。

[注3]:怀光数暴杞等罪,帝为贬杞与赵赞、白志贞,又劾奏中人翟文秀,亦杀之以尉怀光。

[注4]:怀光欲缓战期,且激怒诸军,奏言:“诸军粮赐薄,神策独厚。厚薄不均,难以进战。”上以财用方窘,若粮赐皆比神策,则无以给之,.。

[注5]:晟每与怀光同出军,怀光军士多掠人牛马,晟军秋毫不犯。怀光军士恶其异己,分所获与之,晟军终不敢受。

[注6]:兴元元年,诏加太尉,赐铁券。怀光赫然怒曰:"凡疑人臣反,则赐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抵于地。

[注7]:初,怀光之解奉天围也,上以其子璀为监察御史,宠待甚厚。及怀光屯咸阳不进,璀密言于上曰:“臣父必负陛下,愿早为之备。臣闻君、父一也;但今日之势,陛下未能诛臣父,而臣父足以危陛下。陛下待臣厚,胡人性直,故不忍不言耳。”上惊曰:“知卿大臣爱子,当为朕委曲弥缝,而密奏之!”

[注8]:始,怀光方强,朱畏之,与怀光书,以兄事之,约分帝关中,永为邻国。及怀光决反,逼乘舆南幸,其下多叛之,势益弱。乃赐怀光诏书,以臣礼待之,且征其兵。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