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复二十九桥明月夜:

贴一段剑桥中国史上对德宗皇帝的观点,因为我发现剑桥中国史的观点与楼主高度吻合,所以我觉得楼主你以后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多拉些权威来给自己背书,省的被人扣一个民科的帽子。说实话我开始看楼主文章的时候也觉得楼主的观点有点非主流,但当我书读得多了后才发现其实很多专业的历史学者也持着与楼主类似的观点,楼主的史学水平还真不是一般的民科所能相比的

我的作品,大都是在阅读、参考众多权威书籍之后写的。

如果我成了名,以后最大的问题,肯定就是我经常参考、引用、甚至抄袭经典作品中的内容,却绝口不提相关出处。事实上,对于专业论文而言,这才是最致命的硬伤。

我在网上连载作品,主要是为了学习(因为只有这样长篇大段的写历史评论、争论),才可以让自己把一段段历史吃透。所以,我知道自己这种行为有违学术规范,但是也懒得改正;因为真按规范的论文格式去写,会让自己的思想受到太多的束缚,我宁愿天马行空,用极尽通俗甚至粗俗的口语表达出来。

那些认为我是民科的人,恐怕都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训练,或是根本就没有入门。

我懒得就此与他们争论,是因为一个人有多重的份量,不是靠逞这种口舌之勇争出来的。

一个个把历史写成好人、坏人;正义、邪恶大战的人,还觉得自己代表史学主流,真也不知道他们这种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感谢你的鼓励,希望自己可以写更更好。

对于专业论文而言,一再标注经典、权威作品的出处,只是表示对前辈的尊重;意思是自己是站在这些人的肩膀写历史的。并且证明自己没有抄袭他们的意思,尊重对方的原创;而且即使有进步,也是在人家的基础上实现。并不是真的因为他们需要借此背书。

而我的写法,显然有违这种精神的。

一个人写作品时,总需要靠经典、权威作品背书时,本身就是很LOW的行为。因为这是小学生写作文时受的训练。总而言之,没事引个名人名言,显得自己高大上点;没事引点文言,显得自己很有文化一样。

许多说我民科的人,水平恐怕也就是停留在这种阶段,因为他们连引用权威作品的真正原因,恐怕都不知道。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这样做,自己也觉得有点可笑了。等有一天,人们非议我作品时,一再表示我总参考、引用、甚至抄袭权威作品,却习惯性的掩饰痕迹时,我再这样做吧。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动感飞猪、ty_无名氏464、大有行 、gdszslt 、枪王KingHenry 、ty_郑鹤271828、枫叶之国ing、0富泽0 、yl原来、小蛇十三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九节李怀光之死

皇帝让叛军打得眼看就要绝望了,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李怀光率领朔方军前来救援了。

而且一通猛揍,解除奉天之围。

到此为止,李怀光实在有复制郭子仪成功的机会了。

因为此时的李怀光是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开始后,郭子仪的主要军职也是朔方节度使。

解奉天之围后,李怀光官拜副元帅、中书令。这两个职务,其实已快到人臣的顶峰了。想当年,郭子仪的最高的军职也就是副元帅,因为元帅之职只有皇子才能担任。

如果李怀光继续紧握手中的枪杆子,永远听皇帝的话。等皇帝杀回长安城后,怎么看也是复制郭子仪成功的节奏。

但是很不幸,李怀光在这个关键的坎上,终于忍不住拿着枪对皇帝指手划脚了。

事实上,李怀光在解除奉天之围前,就想依靠手中的枪杆子改组中央政府了。总而言之,他一再宣称,现在国家乱成这样,就是奸臣卢杞弄出来的,所以有机会,他一定把卢杞等人干掉。[注1]

从大道理上说,这没有错,但是从权力博弈上说,这已是近于要造反的行为。

看到李怀光这副样子,皇帝哪敢让他进城呢?于是就找理由拒绝李怀光率军进城休整。总而言之,趁敌人溃败之际,你赶紧追击敌人吧。[注2]

史书在说到这件事时,通常总是说,这是奸臣卢杞害怕李怀光清理他,所以怂恿皇帝这样干的。问题是,这就不是奸臣害怕不害怕的问题,而是皇帝也会发自心底的害怕啊。

因为手握枪杆子的李怀光,一旦进入奉天这种小城之中,看到中央政府的那副狼狈样,谁敢肯定他们不会做出更激进的事?

李怀光这样做,其实也充满了无奈。

因为,他的军队内部肯定遍布着对政府不满的情绪,各种不满的言论肯定是四处飞扬。

在这种背景下,李怀光能怎么做呢?如果他严厉压制下面的这种情绪、言论,下面的军人杀了他的可能性也有。

问题是,他让这种情绪、言论引导自己,其实只能顺着邪路越走越远。

更主要的是,他们解除奉天之围后,皇帝竟然不让他们入城休整,军队内的不满情绪自然更大了。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李怀光没意见,下面的将士也会满腹怨言,更觉得,皇帝是让奸臣控制了,甚至皇帝本身就是个 。

所以,这枝军队走到半路,直接就撂挑子了。总而言之,皇帝不给他们个说法,他们就要罢工了。在这种关键时候,皇帝哪敢和他们硬扛,所以只能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

于是,皇帝最亲近的朝臣被迫贬职了;皇帝最亲近的太监被杀了。[注3]

李怀光这样做,合理吗?基于大道理说,皇帝最亲近的朝臣,是个大奸臣;皇帝最亲近的太监是大坏蛋。李怀光为了帝国、皇帝的根本利益,把这些大坏蛋清理出局,自然是非常合理的。

问题是,基于皇帝的角度,他们这就是要反天了。现在皇帝处于危难之中,虽然只能接受这种事实,但是从内心深处,他显然不会接受这种事实。

李怀光的军队走到这一步,其实已是非常危险了。

而李怀光的军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总的来说,皇帝信任、重用大奸臣、大坏蛋,这个说起来比较抽象,而和李怀光的军队,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利害关系。

而有一个件事,不论谁处于李怀光军队中,也会无法接受的。那就是,同工不同酬。因为与李怀光军队协同作战的神策军,工资待遇明显高于李怀光的军队。

这种事实,李怀光愿意接受,他手下的军人也不愿意接受啊!

大家都在前线流血牺牲,而且我们的战斗力并不逊色于任何一支军;关键是,我们需要承受的牺牲、压力也不低于任何一支军队;更主要的是,如果没有我们及时勤王,大唐帝就玩完了。但是发军饷时,我们就比别人少一大截,这叫什么事?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事实在于,面对这种问题,中央政府并没有解决的意思。中央政府对此的回复永远是,现在中央财政紧张,如果给你们与神策军相同的工资待遇,实在无法做到;如果降低神策军的工资待遇,给你们补齐差额,神策军肯定会不高兴的!

面对这种解释,李怀光的军队自然无法接受。因为让神策军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工资待遇,神策军就会不高兴;让我们拿远低于神策军的工资待遇,我们就会高兴?这叫什么逻辑?[注4]

在这种背景下,李怀光的军队,军纪就很难以保持。

我还是前面分析过的意思,这种军纪很乱,绝不是简单的乱兵出去四处抢劫,而是各种有组织的摊派。

他们军队在搞外快时,理由通常都是现成的,总而言之,我们工资待遇太低,我们根本无法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得搞外快。

面对他们这种表现,中央政府还得了便宜卖乖的说,神策军不愧为真正的中央军,你看他们的军纪多好?言外之意,大约是他们就应该享受这么高的工资待遇;而李怀光的军队,就应该享受那么低的工资待遇。[注5]

面对这种事实,就算李怀光愿意接受,他手下的将士了不愿意接受啊。而李怀光的军队走出这一步后,其实就只能沿着邪路继续走了。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