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处于当时的背景下,颜真卿可以拒绝执行这项任务。总而言之,这项任务太危险了,卢杞让我执行这项任务,就是想借机害我。再总而言之,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不进入李希烈的地盘。

如果颜真卿这样做,自然可以保全性命。问题是,这样的颜真卿,写在历史书上,还是我们看到的颜真卿吗?关键是,史书还会给他那样高规格的盖棺定论吗?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四大书法名家颜柳欧赵。颜可以排第一名,绝不是因为他比其它三个人出生的早,更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明显高于其它三个人,而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远远高于后面三个人。

从这层意义上,基于的理性分析,处于颜真卿的位置上,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显然就是接受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

因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一个人已活到八十多岁了,还能活多久?谁知道呢?

说得刻薄点,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八十多岁的颜真卿就算小心翼翼的躲在最安全的地方,也有可能随时死的,毕竟年龄太大了。

从这层意义上,颜真卿去李希烈那里,自然随时有可能死的;但是颜真卿呆在家里,同样也随时有可能会死啊!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些白首将军,认为应该马革� 尸还的雄心。问题是,基于本能、情感的考虑,显然是另一回事了。

基于理性的思考,一边是你盖棺定论,你将成为完美的英雄人物,但是你可能马上就会死掉;另一边是你盖棺定论会有很多污点,但是可以在人们的指指点点中多活两三年。你觉得,哪种选择是实现了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单纯的基于利益考虑,有人认为多活两三年,比啥也强。我只能说,你对利益的考虑,就好像桌上放着一根肉骨头,还有一副绝世的美玉,你认为贪图利益的人,肯定会选择肉骨头一样。

如果抛开短视的本能、卑懦的情感,相信谁也会认为,颜真卿的选择,是最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是,真的身临其境,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没有足够的信念,贪婪、恐惧的本能,卑懦、可怜的情感意志,肯定会让人选择退缩的。

事实上,任何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无论所谓的好人、坏人,都会有足够的信念,绝不会简单的任由本能、情感去指引行动。因为任由本能、情感支配自己,肯定会变得非常软弱、可怜。

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有没有劝说成功的可能呢?显然是有的!

毕竟中央政府劝说李希烈的说词,绝不是纯粹的危言耸听,因为李希烈继续着叛军一边,就是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

更主要的是,即使劝说李希烈不成功,李希烈就一定敢杀颜真卿吗?也实在未必。毕竟杀害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大佬,杀害这样一个受世人敬重的大佬,所承担的名誉损失实在太大了。

就算颜真卿因此死了,颜真卿真的损失很大吗?从理性的角度,实在不大;甚至是赚大发了。因只有如此走到生命终点的颜真卿,才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划一个完美的句号。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一个人活到了八十多岁,最后用一种世人景仰,史书传唱的方式死亡,从追求利益的角度看,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死亡结果吗?

当然了,如果有人非要说,基于利益的考虑,一个人为了多活片刻,哪怕是在屈辱中多活片刻,毁掉一生的名节,也是最划算的。那就当我啥也没说过。

其实,这是大唐藩镇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想削藩成功,就需要天文数字的银子说话;关键是,这只是初期投入,因为削藩成功后,还有长期的、巨大的费用等着你。

举一个现代的例子,这就好像美国投入天文数字的费用,把伊拉克搞定了。但是,如果美国突然发现,后期维持伊拉克统治的费用将是一个无底洞,虽然美国占据了伊拉克,也只能想办法从这里脱身而去。

但是事情发展到此时,唐德宗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了,因为不继续削藩,能怎样呢?接受关东四大强藩、甚至五大强藩称王的事实?这似乎已超越了大唐帝国可能接受的底线。如果削藩这样收场,岂不是等于补锅上的窟窿,把小窟窿补成了大窟窿。

既然唐德宗还想继续向前走,就只能想办法搞钱了,因为这种漫漫无期的战争开始后,钱肯定会如同流水一样消耗,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削藩削到后来还是没有结果,地方强藩的气焰就会更嚣张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泾源兵变

[注1]:卢杞及白志贞言于上曰:“臣观朱心迹,必不至为逆,愿择大臣入京城宣慰以察之。”上以诸从臣皆畏惮,莫敢行

[注2]:溆退而告人曰:“食其禄而违其难,何以为臣!吾幸托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举朝无蹈难之臣,使圣情慊慊耳!”遂奉诏诣。泚反谋已决,虽阳为受命,馆溆于客省,寻杀之。

[注3]:宗说:“话虽这么讲,但朕正要重用你,宁可失去陕州,不能失去你。朕自当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李泌回答说:“其他人必定难以进入陕州。现在是事变的初期,众人心意尚未安定,所以我能够出其不意,威慑他们的邪恶阴谋。其他人犹豫不决,拖延不前,达奚抱晖有了成算后,那就不能前去了。”德宗同意让李泌前往。

[注4]:泌出潼关,坊节度使唐朝臣以步骑三千布于关外,曰:“奉密诏送公至陕。”泌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此一人不可相蹑而来,来则吾不得入陕矣。”唐臣以受诏不敢去,泌写宣以却之,因疾驱而前。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