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动感飞猪、夜相当美、赖不叽叽、大有行、男人不能穷1、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 李惟岳之死
成德节度使李正已死了,他儿子李惟岳就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他当时可以选择的上中下三策,大约是这样的。
上策:积极谋求世袭,而且他老爸也曾为此,给他铺好了路。[注1]
乐观的看,他只要尽力把握,就可以成为新的一代成德节度使。
中策:先让成德节度使的世袭,变为既成事实,接下来,就看中央政府的态度,如果中央政府态度强硬,就寻找机会中央政府妥协;如果中央政府态度软弱,就迫使中央政府让这个既成事实合法化。
下策:马上公布父亲死亡的消息,先派人代管成德军区,然后亲自到中央政府报道。总而言之,我的何去从,完全听从皇帝的安排。
这三策,哪一策好呢?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肯定会知道,这三策很难简单的说哪一策好,因为它是各有利弊的;如果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一策比一策保守。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惟岳的父亲死后,李惟岳就一直在这三策之间徘徊纠结。
因为追求世袭,实在太危险;不追求世袭,又有些不甘心。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不知不觉的选择了中策,但是选择了中策之后,信心足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中倒向了上策,信心不足的时候,又不知不觉会倒得下策。
许多人劝李惟岳说,你最好选择下策。
总而言之,你向中央政府妥协,从大义上,这是忠于皇帝;从小利上,皇帝肯定会封你个大官的。前一段时间,幽州节度使朱泚这样玩,于是幽州节度使成了朱泚的弟弟,而朱泚本人在中央政府当宰相、在西北军区当大军区司令员。
再总而言之,你如果像朱泚学习,即使没有他混得好,但是高官厚禄,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再总而言之,现在藩镇问题还没有解决,你投降皇帝,皇帝肯定会给你优厚的待遇,如果你去中央政府的结果,就是亏得血本无归,以后谁还会到中央政府报道呢?[注2]
但是,许多人也会拼命阻止李惟岳选择下策。
因为基于藩镇大佬的共同利益,所谓的下策,就是出卖大家利益,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罢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关东强藩都想用下策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皇帝闭着眼睛也能削藩成功啊!
所以,他们自然会劝李惟岳绝不可以向皇帝妥协。因为皇帝是昏君、中央政府握实权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太监,你向皇帝妥协会是什么结果?最简单而言,来瑱当年坐镇襄阳,主动到中央政府报道,结果呢?还不是一样被弄死!
更主要的是,就算现在皇帝因为关东藩镇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会给你吃点好狗粮,引诱其它藩镇大佬也像你学习。
问题是,如果皇帝靠几把狗粮,就能实现全面削藩的结果。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做?即使不向你秋后算账,恐怕也会找个地方让你养老。到时,你再敢不不服,就是偶尔发几句牢骚,恐怕皇帝也能把你头砍了。
在这种背景下,不只是李惟岳一直在上中下三策中徘徊,就是周边军区的大佬,也都在上中下三策中徘徊。
因为,看到李惟岳谋求世袭,他们是应该支持呢?还是应该反对呢?抑或是观望呢?
处于他们的位置上,不支持李惟岳,就意味着坐视着皇帝削藩一步步走向成功。一切是显然的,只要皇帝把成德军区控制了,就等于在河朔地区站住了脚,接下来削夺其它强藩的权力,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因为类似的原因,周边藩镇都希望李惟岳能顶住这件事。所以,他们都给李惟岳摇旗呐喊、并且给李惟岳各种形式的支持。
而李惟岳所在军区的将士,也不希望中央政府把手伸进自己军区。因为中央政府把手伸进自己军区,各种空降的军政长官就会大批进入,军区控制的物资,就会大批向中央政府流动。
问题是,支持李惟岳,说实话,多少有点危险。尤其是李惟岳在关键时候突然拉稀了,你上窜下跳的支持李惟岳谋求世袭,可能会把中央政府的炮火吸引到你身上。
问题是,坐在那里观望吧,以李惟岳表现出来的尿性,如果孤零零的面对皇帝的压力,肯定会拉稀的。
如果坐视皇帝削了李惟岳的藩,他们的藩镇地位还靠什么保证呢?
如果前面两策,你觉得都不行,那就选择下策吧,那就是公开反对李惟岳谋求世袭,这样一来,皇帝看你表现的不错,有可能会给你多洒几把狗粮的。
然后呢?皇帝看你这样乖,肯定也会劝你把枪交出来,如果你继续听话,皇帝可能又会多给你洒几把狗粮的。
问题是,如果关东强藩都这样玩,皇帝闭着眼睛也能削藩成功了。这种结果,基于皇帝的角度,基于后世读史者的角度,自然是一种大快人心的结果,因为大唐帝国终于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问题是,基于关东强藩的角度,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吗?
魏博节度使田悦想支持李惟岳,他手下的大佬就劝他说,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注3]
问题是,基于田悦的角度,如果不支持李惟岳,李惟岳肯定会拉稀的;李惟岳拉了稀,皇帝下一步削自己藩时,自己就孤单了,所以他必须得支持李惟岳谋求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