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交叉口的卡、大有行、秦风不灭 、秦风不灭、zztdf 、动感飞猪、夜相当美、zhongrl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由《卖炭翁》说起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卖炭翁》,如果诗中的内容完全可信,那我们应该怎么形象当时的皇帝呢?自然是穷凶极恶、脑残、贪婪无耻!因为他竟然让宦官光天化日之下到街上半公开的抢劫。
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就是唐德宗!
看着唐德宗刚当皇帝时的种种表现,谁能想象,《卖碳翁》隐藏的最大主角,就是唐德宗呢?
还真不是吹牛,我初中学《卖炭翁》时,就觉得,这一切太可思议了。因为一个卖炭的老头,拉着一车炭进长安城卖,结果宫里出来两个人,放下一点破布烂纱,就把那一车炭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我当时就想,如果皇帝真这样胡折腾,你说还有人敢来长安城卖东西吗?如果大家都不敢到长安城卖东西,那长安城岂不是得变成鬼城?
关键是,这是天子脚下,一个人的财产,竟然毫无保障,其它地方还能想象吗?总而言之,太监上街半公开的抢东西,竟然是奉旨进行的,这个帝国还有人管没人管了?
后来,再看历史书发现,唐德宗虽然不敢说多伟大,但是从他开始那种一副教科书式的操作看,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应该远远超过普通人。这样的唐德宗,即使再堕落,怎么干出这种事呢?
《卖炭翁》中的那个事,只要我们不是把历史当童话看,自然会发现,所有的皇帝都想这样玩,因为不这样玩,皇帝难免会感觉自己就是冤大头。
为了让大家理解中间的曲折,我先说一个经典的段子。
据说,有一个大清皇帝一直以为,一天吃一个鸡蛋,那可奢极之极的生活。因为一个鸡蛋价格,在皇帝接触到的采购报告中,是三两银子一个(甚至是八两银子一个)。
这样算来,一天吃一个鸡蛋,一个月下来,就得近百两白银,甚至二百多两白银?
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一天吃一个鸡蛋,一个月下来,那就三万块钱的样子(甚至是七八万块钱的样子)。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自然有理由认为官员不贪污不受贿,一天吃一个鸡蛋,就是无法想象的事。
这个故事,虽然出现在各种书中,而且有各种版本。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光绪皇帝时,更有在世的权威人士出来爆料,说得一切好像是真的。
但是这种故事,就我理解,它肯定是一个段子。
因为相关官员敢把这种采购报告拿给皇帝看,皇帝直接砍了他的脑袋都是轻的,因为皇帝觉得应该杀他全家,因为你这就不是在欺骗皇帝,而是在和皇帝玩指鹿为马的把戏!
因为一个鸡蛋三两银子,那比鸡蛋奢侈几百倍、几千倍的食品也多的是,这些东西应该如何报账呢?
这就好像,你进了一个饭店,一个鸡蛋就敢跟你要一千块钱、甚至三千块钱。你摆一桌普通的宴席,饭店会跟你要多少钱,你敢想象吗?因为跟你要百八十万,恐怕都是少的!
关键是,按这种换算比例,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能干多大点事啊?它靠什么让帝国维持运转呢?
事实上,相关官员不把皇帝当傻子看,就绝不敢报这种账。
因为鸡蛋在市面上的价格非常明显,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一个官员拿这种东西滥报账,肯定会认为,皇帝最爱吃的东西就是肉夹馍,而且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
否则,他怎么能想到,官员贪污钱财时,竟然会从鸡蛋上大作文章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普通老百姓喝的茶叶,几十块钱一两。皇帝喝的茶一万块钱一两,这个虽然说出来会让人感觉很贵,但是人们也不会感觉奇怪。关键是,就算你到市场上作个调查,也不能说这是胡吹,因为市面上就是有这种茶叶,如果你需要,比这贵的也多的是。
但是,鸡蛋这种大众货。老百姓吃的鸡蛋,一块钱一个,皇帝吃的鸡蛋一千块一个。这个不但会让人觉得很贵,更让人觉得这就是在扯淡。因为随便拉出个人作点市场调查,也知道这就是瞎报账,因为不要说一千块一个的鸡蛋了,就是十块钱一个的鸡蛋,你在市场上也不好找啊!
只要我们知道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相关官员如果想作假账,可供选择的东西多的是(就是类似茶叶这种大众化的物品也可以啊,至于各种奢侈品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可能从鸡蛋这种注定会穿梆的东西上入手呢?
这种故事之所以可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谁一听,也会觉得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