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凤翔万里2013:
你可以自行开一个帖子了。你在我的楼里存在,只是引来一些无谓的口水。
你认为我的观点不正确,就不要看了,没有人强迫你看,也没有人请你看。如果你害怕广大吃瓜网友被我误导,所以才在这个楼里,没完没了的回复。我觉得,你实在有点高估你自己了。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绝望祭师、大有行、动感飞猪、交叉口的卡、jjk2017、赖不叽叽、冰霜恶灵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节鱼朝恩之死
一个人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很难说清楚。
我们知道,诸王、外戚权力有限的时代,诸王外戚通常都能离开血雨腥风的;而在诸王外戚权力巨大的时代,诸王外戚通常很难避免全家惨死的结局。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皇帝给予外戚巨大权力时,有远见的太后、皇后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感觉,因为爬上了权力的旋涡之中,通常都是满门抄斩的结局。
当然了,当诸王拥有巨大权力时,皇族成员竟然会有一种感汉,愿生生世世勿生于帝王之家,因为处于了权力旋涡之中,通常都是骨肉相残、难以善终。
问题是,当巨大的权力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有多少人会拒绝呢?事实上,人都很容易保持一种极度喜悦的状态。
如果一个监远离权力的魔杖,通常也会远离血雨腥风的。问题是,因为特殊原因,皇帝希望他到前台替自己主持工作时,他会是什么感觉?
一个太监爬到权倾朝野的位置时,通常是难以善终的。历史上那些说起来非常牛X的太监,有几个是善终的?因为处于那种位置上,虽然风光无限,却也常常是众谤所归。
当他们陷入绝境之中时,他们会后悔从前的选择吗?
李斯在死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选择,我宁愿和儿子在乡间作平凡的老百姓。
问题是,人生的苦恼就在于,如果时光真的重回,有几个人愿意甘于平凡呢?
在平凡中过得不如意时,人们难免会说,如果早死几年,就能换取一生的富贵,我宁愿少活二十年;甚至少活三十年。甚至让我风风光光的活十年,让我早早死了,我也是愿意的!
在平平淡淡中活过八十岁,与风风光光活过五十岁。
哪一种人生更让人期待呢?
在各种委屈、屈辱中活过八十岁,与风风光光活过四十岁。
哪一种人生更让人期待呢?
人生的不幸就在于,上天再给我们机会重选一次,我们也不知道,哪种选择更好。
我一再说,人都是为自己利益最大化努力的;问题是,什么利益最大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作为一个大太监,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要表现得诚惶诚恐。
因为你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对皇帝的威胁就越大,皇帝对你缺乏安全感时,你的末日有可能就到了。
所以,处于顶峰的大太监,常有两种方法避开这种危机。
第一种方法,就是做皇帝的恶犬,所有得罪人的事,你都抢着干,这样会让大家都怕你,而且皇帝也会觉得你安全。
一切是显然的,你能把人都得罪光了,明天想威胁皇帝就失去了基础,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发自心底的站在你身后,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皇帝随便流露出要灭你的意思,你分分钟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相当于你向皇帝交了一份接一份的投名状。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自然就会知道,太监它注定只是邪恶的化身。
且不说,他干的许多事,就是替皇帝干脏活,更主要的是,当他权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他能把一件事干得很干净,也得必须得干得浑身是泥。
许多时候,他本可以用一种友善的方式、活稀泥的方式把工作干了,但是他绝不可以这样干的。
当大太监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时,他也许可以这样做。因为他缺乏威胁皇帝的权力。所以高力士那种身份容易以一种大家认可的形象出现。
但是当你既是皇帝机要秘书、又是帝国的禁军主管、还是帝国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你还这样玩,问题就复杂了。你再处处圆滑、与人为善,就很容易进入禁区了;至于你干脏活时,有意无意流露出来,你也没有办法,是皇帝让你这么干的,更是想死了,因为你总这么干,是想干什么呢?不会是为了火并皇帝作舆论准备吧!
第二种方法,就主动申请分权;换而言之,我一个人干这么多工作,实在有点顾不过来,也干不好,恐怕误了事,希望皇帝再让一个人分担我的工作。
这种选择,其实不是好的选择。且不说,基于人的本能,能做出这种选择,那可不是一般的定力。因为基于人的本能,权力放在手跟前,谁会嫌权力太大呢?
更主要的是,这就是你死狗扶不上墙的表现啊,皇帝让你到前排当他的替身,你竟然因为害怕有事,就不敢去当,你能干什么呢?
许多时候,皇帝为了更容易的、更强硬的把一项工作推动下去,就会让某个太监拥有近于无限的权力。总而言之,谁敢不服这个大太监,这个大太监就能灭了谁!
在这种背景下,这个大太监就会成为邪恶的化身,并且能让各种看似倒行逆施的事都贯彻下去;当然了,在这种背景下,这个大太监也会成为权力的化身,因为怎么看,他好像也是皇帝的替身。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太监想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就相当于和魔鬼作交易了。因为处于这种位置上,想善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这种机会摆在一个太监面前时,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敢去把握的!但是,一个太监面对这种机会,如果都不敢把握,他肯定也成不了大太监。
从某种意义上,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只是大唐帝国政治改革阶段的产物。
如果皇帝适当分权,他们不会落入注定无法避开政治漩涡,但是皇帝为了更方便干事,所以给了他们最大的权力。
当他们的职责完成了,或是新皇帝不需要他们时,他们就需要主动把权力交出来。
但是,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就是放弃手中的既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