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种事,从理论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宦官系统与朝臣、军方系统存在天然的矛盾,更主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皇帝还可以故意加大他们之间的矛盾。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道理,自然会知道鱼朝恩为什么要挖郭子仪父亲的墓了。
因为这件事,对鱼朝恩而言,等于是他交给皇帝的一份投名状,因为他干出这种事,与郭子仪再合作的成本就会增大,隔阂也会增大。
而这件事,对皇帝而言,等于给郭子仪一个教训,那就是希望你管好自己的子弟,千万不要忘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事实上,郭少帅所谓的我爹不稀罕当皇帝,否则能轮不着你爹当皇帝的豪言,在郭子仪一系恐怕非常普遍。事实,当年安禄山敢造反,就是因为手下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太多了,天天给安禄山灌耳边风,终于把安禄山灌得愿意冒险一搏了。
当然了,给了郭子仪这个教训后,紧接着,皇帝又给了郭子仪一个教训,那就是郭家军中的都虞侯,把郭子仪的一个小弟乱棍打死了。据说,郭子仪的这个小弟在军中擅自跑马。
这种事,是什么性质的事?
郭家军的都虞侯,既然没有请示郭大帅,又没有请示郭少帅,就把郭子仪的一个小弟乱棍打死了。从大道理上说,这个都虞侯执法如山,以后应该好好培养;而从现实的权力博弈去看,他这样干,就是明着挑衅郭子仪在军中的权威。
因为生杀予夺的大权,永远得在大哥手里掌握;一个人敢不请示大哥,直接行使这种权力,就是标准的犯上。
除非大哥希望你当他的酷吏,所以会故意帮你树立这种权威。换而言之,大哥不想出面当恶人,所以就让一个小弟干这种事。总而言之,你想杀谁就杀谁;大哥一概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你;哪怕你干得天怒人怨,大哥也会假装老年痴呆一样的支持你!
否则,你敢不请示大哥就擅自击杀比较有身份的人,你就是想反天了。
这个击杀郭子仪小弟的都虞侯,肯定不是郭子仪的酷吏,因为郭子仪真花这样高的成本培养了一个酷吏,这个酷史自然会长久的成为郭子仪最主要的助手,而从史书上看,这个都虞侯出场这一次后,就没有下文了。
从这层意义上,这个都虞侯就是代表皇帝打击郭子仪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郭家军少壮派当时就不干了。因为这个都虞侯明显是在打郭子仪的脸,如果郭子仪继续退让下去,皇帝有可能得寸进尺的,所以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哭着向郭子仪告状。郭子仪把他们都骂走了。
事后,郭子仪说,我的儿子们,都是奴才。我手下有这样执法严明的都虞侯,他们不恭禧我,反而为因此而死的奶妈儿子哭着喊着要让我出头,我平常的教育,真是教育到狗肚子里了。
郭子仪的这种解读,从大道理上说,显然能说通。
但是从郭家少帅们的反应去看,那种大道理,显然只是郭子仪应付场面的话。
要知道,郭家少帅们都不是普通人,随便拿出一个,恐怕也是市师级、省军级的大哥;而郭子仪讲的大道理,恐怕小学生也能理解;如果郭子仪的儿子们连这种道理都无法理解,郭子仪让他们当市级、省军级大哥,这算什么事呢?
从某种意义上,这只是皇帝与郭子仪的暗战继续。
郭家少壮派,希望郭子仪强硬反击一下;郭子仪却知道,在这种事上,适当退一步,应该是可以的。
因为这件事的着手点,比较微妙,因为那个都虞侯只是击杀了郭子仪老婆奶妈的儿子(这种关系实在有点拗口)。虽然从郭子仪几个儿子的反应去看,这个人应该也算郭子仪一系的核心人物;但是说到天上,他也只是郭子仪老婆奶妈的儿子罢了。
如果郭子仪因为这种事大动干戈,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
一切是显然的,都虞侯为了皇帝的权威,击杀郭子仪老婆奶妈的儿子,郭家军少壮派都觉得,这是在打郭子仪的脸,所以希望郭子仪把面子找回来。
如果郭子仪为了自己的面子,就把帮助皇帝做事的都虞侯,找借口法办了,皇帝就能善罢干休?暗战这样升级了,那就不是暗战了。
这种争斗是非常徽妙的复杂的。因为皇帝动的深的,可能让郭子仪造反;动得浅了,无法有效让郭子仪知道厉害。
类似的暗战,其实就是双方重新划一下界限,换而言之,皇帝有意无意告诉郭子仪一系多少有些越界了。希望郭子仪会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权力边缘,而以郭子仪的政治洞察力,自然知道它的性质是什么,所以识趣的退让开了。
但是不论郭子仪怎么退让,他的底线,也不是皇帝敢随便触动的,所以郭子仪一副退让容忍的样子,但是他在帝国的军政地位,显然是标准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斗而不破,这是权力斗争的真正境界。
换而言之,大家都明白,双方的争斗不管多激烈,也只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合适引起的。所以,我现在打你的脸,只要你愿意退一步,并且愿意低头,我会找机会向你向道歉,咱们还是好兄弟。
当然了,双方的争斗,就是双方谁也会轻易触及对方的底线,你如果真的触及了对方的底线,这个矛盾有可能就是你死我活的了。
皇帝与郭子仪的矛盾虽然存在,但是双方一直尊重对方的底线,即使偶尔越过,也会因为对方微妙的反击而赶紧退回来。这样折腾的结果,就是双方互相猜忌,却能一直合作。
郭子仪的牛就在于,爬到这种位置上时,没有被乐观、冒险的念头迷惑,相反地位越高,越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皇帝的牛就在于,他们不论怎么猜忌、压制郭子仪,一直也尊重郭子仪的底线,所以郭子仪不管怎么受猜忌、打击,也是帝国仅次于皇帝的实权人物。
皇帝与郭子仪的合作,谁自身带的资源更多呢?
显然是皇帝啊!
许多时候,你很牛,仅仅是因为你处于某个系统之中,而且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如果这个系统崩盘了,或是你离开了这个系统,你还能这样牛吗?
郭子仪对此,从来有清醒的认识。李光弼、仆固怀恩显然有点认不清自己了,于是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突然越走越绝望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李光弼之死。
[注1]:观军容使鱼朝恩恶郭子仪,因其败,短之于上。秋,七月,上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
[注2]:或上言:“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
[注3]:己巳,郭子仪自河东入朝。时程元振用事,忌子仪功高任重,数谮之于上。子仪不自安,表请解副元帅、节度使。上慰抚之,子仪遂留京师。
[注4]:郭子仪.权任既重,功名复大,性宽大,政令颇不肃,代宗欲分其权而难之,久不决。
[注5]:甲申.以其裨将河东、朔方都虞候李怀光为河中尹、·宁·庆·晋·绛·慈·隰节度使,以朔方留后兼灵州长史常谦光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军州节度使,振武军使浑为单于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使,分领其任。
[注6]: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注7]:十二月,庚辰,盗发郭子仪父冢,捕之,不获。人以为鱼朝恩素恶子仪,疑其使之。
[注8]:子仪自奉天入朝,朝廷忧其为变;子仪见上,上语及之,子仪流涕曰:“臣久将兵,不能禁暴,军士多发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9注]:春,正月,丙子,郭子仪入朝,鱼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