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丰王李珙是唐肃宗的弟弟,唐代宗的叔叔。而且在安史之乱后,也曾拥有过极高的军政地位。拥戴他当皇帝,从理论上没有多大问题。

而且此时,他们还有一张自己认为的王牌,那就是郭子仪会站在他们一边的。

唐代宗一上台,就剥夺了郭子仪的军权。从情理上,郭子仪应该会希望唐代宗消失于政治舞台上的。现在郭子仪就在关中,以郭子仪的影响力,如果郭子愿意与他们合作,他们就算成功一半了。

问题是,这些人与郭子仪一联系,郭子仪的态度非常简单,那就是我永远忠于皇帝!

郭子仪的这种表态,直接让丰王李珙一伙不知如何是好了。

毕竟以他们的军界影响力,不能取得郭子仪的支持,实在不足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这样一来,他们当时就陷入万劫不复之中了,因为郭子仪架着高大上的名义,直接就把他们拘捕,因为他们这是标准的造反作乱啊。

郭子仪愿意站在皇帝身后,是因为皇帝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存在。因为当时鱼朝恩坐镇陕州,而且第一时间就表态,永远忠于唐代宗。

鱼朝恩之所以忠于唐代宗,就是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如果唐代宗真被人清理出局,鱼朝恩一点活路也没有,因为从理论上,鱼朝恩就是祸国殃民的邪恶化身;就算他积极支持新皇帝上位,新皇帝也不会放过他的。

唐玄宗时代的大太监边令诚,听到唐肃宗灵武称帝,哭着喊着从安禄山控制的长安城跑到灵武,按理说,就算有天大的罪过,就凭他这份忠心,也应该可以免于一死了。结果让唐肃宗一刀把他砍了,因为这种邪恶化身的太监,代表正义上位的新皇帝是绝不会原谅的。[注1]

我们不知道边令诚临死前会想到什么,因为早知如此,跟着安禄山混,最多也就是这种结局吧,而且还能多活几年。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利害关系,自然就会知道,只要宦官控制着军队,人们敢动皇帝,就得想好后果。

事实上,大唐帝国的太监政治在此后得到强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因为通过这个惨痛的经历,大唐皇帝更真切的感受到,太监才是最自己可靠的力量,只有把更多的军权交给太监,自己才有机会面对已呈失控之势的军人集团。

皇帝的身份、军方大佬郭子仪旗帜鲜明的支持、鱼朝恩控制的军队坚定站在身后。大唐皇帝手上的筹码,已多于任何一个实权派了。

而大唐皇帝的手上的筹码,并不只这些。

因为文官集团呢,肯定也是支持唐代宗的,如果唐代宗被军人集团运作下台,军人力量就会更上一层的楼的。

因为军人集团与文官集团一直存在排座次之争。

在地方政府中,坐头把交椅的官员,应该是什么人呢?在皇权控制力不足的地方,肯定是军方大佬;而在皇权控制力充足的地方,肯定是文职官员。这几乎就是最普遍存在的事实。

面对此情此景,不用说什么大道理,你是文职官员会希望加强皇权,还是希望皇权削弱呢?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大约就会知道,唐代宗虽然逃出了长安城,拥有的权力资源,依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总的来说,军人集团已被分割成碎片了,他们不论实现怎么的默契,也只是原始的、不稳定的联盟。这种默契,虽然可以动摇一下皇帝权力的根基,但是真想把皇帝摇下宝座,却显然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因素。

在此时此刻,皇帝感觉无法控制军队了,但是军人集团主要手段,也就是拒绝与皇帝合作,真正起来造反的力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当时跳得最欢的力量莫过于仆固怀恩,而仆固怀恩也维持着与皇帝最基本的合作;当时梁崇义已公然割据襄阳了,但他也没有扔掉皇帝的大旗;甚至河北的安史余部,现在也高举着皇帝的大旗。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皇帝,恐怕分分钟钟就会让皇帝打得万劫不复。

现在就看支持皇帝的力量,能不能把土蕃人赶出关中?

如果他们长时间无法把土蕃赶出长安城,唐代宗的权力依然有可能失控。

但是土蕃人到了关中这种鞭长莫及的地方,根本不可能长久驻扎。所以经过郭子仪的简单运作,土蕃人就全面撤出了关中。

史书常常夸大郭子仪的神功无敌,总而言之,郭子仪一出场,就挽救了大唐帝国。

其实呢,土蕃人进入关中,已到了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们能取得这种胜利,纯粹就是抓住大奖的事。只要他们感觉大唐随时可能反攻时,自然会想着跑路的,因为不跑路,等大唐皇帝控制了局势,他们想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总的来说,长安城离土蕃的军政中心太远了,远到了,土蕃人根本无力控制的地步。因为在这种地方与大唐军队展开决战,土蕃人是一点胜算也没有。

事情发展到此时此记得,真正的问题就是,皇帝敢不敢回关中了?

因为这样一折腾,郭子仪的地位,多少有些如日中天了,如果唐代宗回到关中,郭子仪一个想不开,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敢保证。所以有一段时间,唐代宗都不敢回长安了。[注2]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犹豫、思考、运作,唐代宗终于还是决定返回长安城。

事情发展到此时,李光弼就比较尴尬了。

因为他作为与郭子仪齐名的将领,在皇帝处于危急的时刻,他竟然一直按兵不动,他这是想干什么?

当然了,事情发展到此时,程元振也需要当作替罪羊被交出来了。毕竟帝国发生那样的大问题,总得有个说法吧。

如果说皇帝没有犯根本性的错误,那些在关键时候看皇帝笑话的人,算怎么回事呢?问题是,皇帝怎么能背这种罪名呢?所以,主要罪过得找一个替罪羊,于是程元振被推了出来。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程元振之死

[注1]:内侍边令诚复自贼中逃归,上斩之。

[注2]: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冠,代宗然之,下诏有日。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