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就如大宋太祖皇帝是如何死的?史书只能说,有一种传闻,是被太宗皇帝用斧子砍死的。但是,这只能当成一种传闻。

这就好像,康熙是怎么死的?史书只能说,有一种传闻,那就是雍正火并的。

雍正活着的时候,就有这种传闻,雍正听到这种传闻时,那是差点发狂了,因为天地良心啊,怎么有人会给我编排这种耸人听闻的罪行呢?

但是很不幸,安庆绪失败了,所以写在史书上,安禄山自然是被安庆绪火并的。

史思明篡位时,给大燕皇帝安庆绪定的主要罪名就是弑父上位。而大唐帝国说到安禄山之死时,自然也会采用这种说法,总而言之,苍天有眼啊!禽兽的父亲,就会生出禽兽的儿子。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安禄山不死,历史会有了不起的变化吗?估计也不会。

安禄山不死,面对大唐帝国的打击,估计也会发生分裂,毕竟主战主降之争无法避免。

安庆绪作为弱势皇帝,自然难以控制史思明,安禄山活着,是不是一定能控制史思明呢?实在难说的很,毕竟史思明与安禄山从前就是战友,而且叛乱开始后,史思明又一直独当一面的存在,安禄山显然缺乏牢牢控制史思明的能力。

后来在大唐政府的强有力打击下,史思明作为投降派的领衔人物,会让他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

从这层意义上,就算安禄山活着,只要他被大唐帝国打得退守邺城,恐怕也难以控制坐镇范阳的史思明。

关键是,在当时大家都想跳下贼船的背景下,史思明领衔投降,自然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安禄山也很难控制他的。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安禄山、史思明后来联手(就如安庆绪后来和史思明联手),也无非是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安禄山被史思明兼并。

第二种结果,史思明的力量被安禄山兼并。

第三种结果,安禄山、史思明联手控制河北。

而这三种结果,无非还是他们以河北为基地,继续与大唐帝国对抗。

而与大唐帝国对抗的结果,估计也是折腾几年,然后让大唐帝国灭掉。毕竟所谓的大燕帝国,与大唐帝国相比,实力相去太远;而且战争进行到此时,叛军占据先手的机会完全丧失了。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安禄山不死,而且能控制史思明,人们再说起这段历史时,不叫它安史之乱,而叫它安禄山之乱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大举反攻开始的国际背景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交叉口的卡、经略辽东、涑滨野老、秦声楚梦、yl原来、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五节大举反攻开始的国际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大唐一直不能放手反击安禄山,主要是因为它需要防范西部的回纥、土蕃,所以西北军不能大举东调

大唐政府在大反攻前,对回纥、土蕃做了哪些外交努力,史书没有详细的资料。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唐帝国都城丢失后,土蕃、回纥都主动表示,愿意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大唐帝国平定叛乱。[注1]

当然了,无论土蕃还是回纥,都不可能是活雷锋,所以他们这样做,肯定是有条件的。

为什么大唐政府会选择与回纥合作,而不选择与土蕃合作呢?

大约是因为回纥相对落后,而且因为地缘关系,所以它与大唐帝国,不存在太多的领土纠纷问题。事实上,回纥两次进入大唐腹地(一次平定安禄山的叛乱,一次平定史思明的叛乱);并且在政治外交上占尽了优势,但是他并没有趁机侵占大唐帝国的土地,只是狮子张大嘴的索取经济利益。

而土蕃则不同了,因为他与大唐帝国一直存在领土纠纷,而且只要有机会,他更会侵占大唐更多的领土。所以安史之乱开始后,土蕃就开始不断蚕食大唐帝国的领土。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在疆域上大幅度缩水,主要就是因为被土蕃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对于这个基本的历史事实,罗列大量的文字,只会让人越看越眼花,也未必会有多少直观的感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随便找一份历史地图看看。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大唐帝国的合作对象是回纥。

回纥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就如当年突厥帮助李渊父子时的条件一样,无非是金钱、美女。基于帝国的角度去看,这种条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少与割地的条件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最开始,大唐帝国并认为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也能平定安禄山的叛乱,所以一直不愿意对土蕃、回纥做出任何妥协。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大唐帝国终于发现,如果不对土蕃或回纥做出一定的妥协,是无法度过这个坎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一方面开出优惠条件与回纥合作;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土蕃人即将大举东进的事实。总而言之,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只能让回纥、土蕃人趁火打劫一把。

最后的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大唐帝国经过一系列外交工作,终于和回纥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大唐帝国与回纥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意味着西部国防有了一定保证,至少不用担心溃烂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第一、回纥成了大唐帝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唐帝国就不用留大量军事资源防范回纥了。

第二、大唐帝国与回纥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土蕃想趁火打劫大唐帝国时,顾虑就会增大;至少不敢无边无沿的扩大战果。

既然愿意做出这种选择,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的优势就更大了。

当然了,这种结果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任由回纥军队到中原随便抢劫;就是接受在一定范围内,任由土蕃不断侵占大唐西部疆域。

在写这段历史前,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安禄山为什么没有试图通过与回纥合作的方式,一举把大唐帝国打崩盘呢?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处于安禄山的位置上,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种方法,所以安禄山等人没有理由想不到。

而且,既然大唐政府可以用出卖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回纥合作;安禄山为了取得胜利,实在没有道理拒绝这种玩法啊。

写到这段历史时,我觉得,比较合乎情理的猜想应该是,安禄山也试图与回纥合作,只是回纥与安禄山合作的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拒绝了。因为回纥与安禄山合作,有可能就是一个无底洞,最后投入大量的成本,却是血本无归。

回纥帮助大唐帝国,第一次收复长安、洛阳,一共就摧枯拉朽的打了两个月仗,就看到了实打实的红利。因为攻入洛阳,那是可着劲儿的抢劫,东西多的带都带不走;抢了半天依然不解恨,还让大唐帝国帮他们组织人马打包再送一些。[注2]

回纥第二次帮助大唐帝国,也很快就收复了洛阳,当然了,进入洛阳,也是可着劲的抢劫,东西同样多的带都带不走。[注3]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