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在随后的争夺山西的战争中,叛军依然无法打局面,相反还渐渐处于劣势了。

我们知道,山西有四大战略中心,大同(山西北部)、太原(山西中部)、河东(山西西南的运城)、潞州(山西东南的长治)。

叛乱之初,叛军只占据着大同。

高仙芝退守潼关,叛军又趁势夺取了河东。

到此为止,山西四大战略中心,大唐帝国占据太原、潞州;叛军占据大同、河东。

山西争夺战开始后,叛军调集主力进攻太原。[注1]

相关战争,在史书中写得非常精彩细致,但是我们有时看不清历史的真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细节太多,所以我们常常难以抓住重点。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叛军争夺太原,以失利告终了。到此为止,山西四大战略中心,还是政府军、叛军各占两个。

对于相关战争,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分析,可以看前面21扁舟回帖内容。这里为了主线简洁,就不再多说了。

叛军争夺太原失利,有一个很重要的偶然因素,那就是在叛军对太原保持咄咄逼人的攻势时,安禄山突然死了。

安禄山突然死亡,史思明率军返回河北,蔡希德留在太原继续作战。[注2]蔡希德很快被李光弼打得大败。

这一仗,叛军损失惨重,据说李光弼斩下的首级,就有七万多。[注3]当然了,只要大家看过前面21扁舟写的太原会战,自然就会知道,这种数字水分大到天上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叛军争夺太原已彻底失败告终了。

如果安禄山不死,会是什么结果呢?

这个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叛军暂时占优,也只是暂时占优,因为大唐帝国的体量太大,所以他抗击打能力实在太强了。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资源上的优势,常常是最大的优势。

这就好像,下象棋时,现在你的棋盘上只有一个单车单马,而对方却是有双车一炮一马,你任何形式的占优,也很难扭转整个战局的被动。除非对方的棋手完全不入流,而你九段高手;否则,你就盼着出现奇迹吧。

叛军决策层、指挥层自然是高手如云,但是政府军的决策层、指挥层,也没有多少是吃白饭的!在政府军资源绝对占优的背景下,叛军妄想通过一个局部的胜利扭转战略大局,估计是不现实的。

战争进行到此时,如果抛开各种充满情感化的描写,相信谁也不敢说叛军有什么胜算。

因为单看双方的资源,叛军就没有什么希望的。所以叛军主动进攻太原失败后;政府军就开始大举收复河东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郭子仪率军进入山西争夺河东时,先派人策反河东的军政长官。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认清形势,于是人们纷纷又站回大唐政府一边,在这种背景下,郭子仪很快就率军收复了河东。[注4]

虽然说,郭子仪夺回河东后,以河东为基地收复陕郡、潼关的作战计划一再受挫,但是叛军在山西战场已失利了。因为山西四大战略中心,大唐帝国占据着三个(太原、潞州、河东),叛军只占据着一个最北部的大同。

再后来,叛军试图夺取潞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终于无法攻克潞州。

而战争进行到此时,大唐帝国大举反攻的号角已马上吹响了,等待叛军的已是摧枯拉朽一样的溃败。

山西战场失利,意味着叛军在战略上完全被动了。

到此时为止,战争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叛军还停留在河北为中心的地区,向西无法在山西打开局面,更无法刺穿西北,只能占据大同、长安两个孤零零的据点,从这两个孤零零的据点向外看去,广阔的地区全是政府军控制的范围。

向南呢?不要说刺穿江淮了,就是连江淮进入西北的后勤通道都无法掐断。

铺开一张军事地图(甚至只是历史地图)看,谁也会觉得叛军现在已毫无胜算了。因为战争进行到此时,叛军已毫无战略先手可言了,而说到资源的对比,叛军与政府军相比,差得又实在太过悬殊。

这就好像一个五十公斤的选手,肌肉发达、身体敏捷,先下手为强突然进攻一个九十公斤的选手,开始自然会占据很大的优势。问题是打着打着,双方抱在了一起,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然后扭着摔倒在地互相翻滚着,到此为止,谁也会觉得这个五十公斤的选手有些凶多吉少了!

战争进行到此时,政府军已快了收网的阶段,对政府军而言,现在的困惑是,应该马上收网呢?还是再消耗一段时间叛军再收网?

一种意见认为,现在收网的时机已成熟,长刀跃马照直杀过去,就可以把叛军杀个七零八落。

另一种意见认为,现在收网的时机虽然已成熟,但是为了把叛军歼灭的更彻底,我们应该用围点打援的方式,不断消耗叛军实力。否则,我方虽然可以大败叛军,但是叛军最后负隅顽抗,彻底消灭叛军的难度、成本都会增大的。

哪种选择好呢?这个我们很难说,大唐政府后来选择了长刀跃马照直杀过去。

大唐政府为什么要这样玩呢?我想这是因为,大唐帝国一直有一个阴影,那就是不赶紧收复中原地区,万一叛军以中原地区为基地,把江淮打穿了,整个战争的变数就会无限放大。

如果江淮被叛军打穿了,甚至只是江淮通往西北的后勤通道被叛军控制,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的优势就有可能无法维持。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安禄山之死

[注1]: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同秀岩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阳,引兵共十万,寇太原。

[注2]:会安禄山死,庆绪使思明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围太原。

[注3]:李光弼将敢死士出击蔡希德,大破之,斩首七万余级;希德遁去。

[注4]:郭子仪以河东居两京之间,得河东则两京可图。时贼将崔干守河东,丁丑,子仪潜遣人入河东,与唐官陷贼者谋,俟官军至,为内应。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