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秦声楚梦 、大有行、涑滨野老、2016重新选择 、枪王KingHenry、lzYi2013、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山西战场越来越被动
叛军从河北起兵后,一直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大唐帝国实在太庞大了。
就算叛军不计代价的想刺穿、打烂大唐帝国某个地区,也是难之又难的。因为无论向西,还是向南想刺穿大唐帝国,都需要越过几千里、甚至上万里的地区,这样一路向前冲,通常的结果只有一个,就算叛军可以一路向前取得胜利,但是结果就是狗熊撇棒子,向前不断取得胜利,但是身后的胜利果实一点点的都丧失,甚至大后方都有可能彻底沦陷。
既然如此,支持叛军起兵的动力是什么呢?
显然是乐观的想象,叛军起兵之后,各地不满的力量、各地野心勃勃的力量也会跟着趁火打劫大唐帝国。
退一步想象,叛军把帝国都城攻破后,各地不满的力量、各地野心勃勃的力量也会跟着趁火打劫大唐帝国。
最经典的就是陈胜吴广率领几百人造反,天下响应,大秦帝国当时就砖崩瓦解了;再经典一些的就是绿林、赤眉起兵后,天下响应,王莽的政权当时就摇摇欲坠了;再经典一些的就是董卓进京后,大汉帝国马上就名存实亡了;再经典一些,就是隋末叛乱开始后,马上天下遍布叛乱力量.。
安禄山率军叛乱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什么呢?安禄山率军攻破帝国都城后,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什么呢?乐观的估计,就是大唐帝国开始崩盘,然后天下遍布草头王,安禄山再挨个消灭这些草头王。
事实上,秦、西汉、东汉、西晋、北魏、隋朝崩盘后,角逐天下的战争,都是这样进行的;换而言之,无论刘邦、刘秀、曹操、石勒、宇文泰、李渊,面对的敌人,都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而不是一个地跨大江南北、相对统一稳定的帝国。
安禄山起兵之后打得整个关东地区变了颜色,甚至打得大唐皇帝逃离帝国都城,但是大唐帝国也没有呈现出砖崩瓦解的意思,相反西北普遍地区、西南、江南都团结大唐皇帝的旗帜下;甚至关东地区依然有无数高举大唐旗帜坚持抵抗的力量。这种情形,翻开从前的历史,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被安禄山折腾成这副德性,大唐帝国还会保持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
这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当时的人们心怀忠义,实在是因为官僚政治比较成熟了,所以地方实权派割据一方的动力不足了。在这种背景下,帝国虽然被斩了首,但是帝国依然一直顽强保持着基本的统一与稳定。
唐肃宗、宋高宗可以中兴帝国,大约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帝国都城虽然被攻破了,但是各地实权派依然普遍愿意团结在新皇帝的身边。在这种背景下,唐肃宗、宋高宗虽然都好像脑残弱智(唐肃宗信任宦官、猜郭子仪;宋高宗信任秦桧、猜忌岳武穆),但是在帝国都被敌人攻克后,面对咄咄逼人的敌对势力,依然能领导大家反杀成功的皇二代,整个中国历史好像也就他们两个。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安禄山叛乱成功的希望,其实就是一举把大唐帝国打崩盘了。否则,他的军事力量实际控制范围永远也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好像一个五十公斤的选手,与一个九十公斤的选手在摔跤,五十公斤的选手估计是看不到胜利希望的。
巩固河北之后,安禄山的战略非常明显,那就是稳扎稳打,缓步向前推进,总而言之,夺一块地方算一块地方,绝不奢望用大举穿插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因为类似的原因,巩固了大后方河北后,叛军就开始大举进攻紧邻河北的山西;总而言之,先把紧邻河北的山西占据了,再考虑大举进攻西北。
这种选择,虽然失之于保守,但是也不能说有什么错误。尤其是开局先手已完全丧失的背景下,只能这样稳扎稳打了。
最初,大唐帝国毫无准备,安禄山如果大举穿插,一门心思就是先把帝国打崩盘,再思考如何巩固占领区,这虽然冒险,但是有可行性。
夺取长安后,帝国中央政府受到重创,安禄山如果趁胜大举追击,一门心思先把帝国打崩盘,再思考如何巩固巩固占领区,这虽然冒险,也是有可行性的。
但是到了此时,安禄山似乎只能稳步向前了,任何冒险的大举穿插的战略已毫无现实性可言了。
既然如此,下一站的目标自然就是夺取山西。
战争进行到此时,相信谁也会觉得,安禄山就算玩好了,最多也就是玩成了一个割据之势。
因为这样稳扎稳打开始,双方的体量、实力实在相差太远;而且谁也会发现,安禄山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样耗下去,说安禄山有机会一举把大唐挑崩盘了,多少有点让人不敢相信。
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性,史书会一个劲夸大叛军的实力,好像大唐可以翻盘主要是人们心怀忠义。
而在当时的政治宣传中,大唐帝国肯定会把叛军的劣势说了又说;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认清形势,千万不要卷入叛之中,卷入叛乱的,也敢赶紧和叛乱分子划清界限。
从某种意义上,只有抛开神话皇权的某种记载(大唐政府命悬一线,就靠人们的忠义之心续命),我们才能看清这场战争的进程。
否则,看来看去,难免会感觉叛军太强大,大唐帝国输得已快连毛也不剩了,只是凭人们对大唐帝国的忠心才可以打败叛军的。
总的来说,叛军的战略一直失之于保守,所以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后,大唐帝国虽然丢失了长安城,但是依然维持着基本的统一和稳定,而叛军实际控制的地方,只是以河北、河南为中心的一隅之地,始终无法真正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