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涑滨野老、枫叶之国ing 、秦声楚梦 、2016重新选择 、男人不能穷1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中原战场 巨星闪耀下的历史

叛军巩固河北之后,唯一获胜的机会,其实就是在中原战场上,一路向南推进,把江南打穿了,打乱了。只要实现这一步,大唐帝国就没有巩固的大后方了。

退而求其次,就是把江南通往西北的后勤通道掐断了,这样一来,西北地区就会因为后勤问题而陷入被动,到时叛军就可以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的努力夺取西北。

但是叛军终于还是无法实现这一步。

虽然说巩固河北后,叛军在中原战场上一直咄咄逼人,而且也算取得了一些突破。(夺取雍丘,把张巡打得退守睢阳;夺取南阳,把鲁炅打得退守襄阳);但是这距刺穿江南实在差着太远,甚至距掐断江淮到西北的后勤通道也差着一大段距离。

因为张巡的故事太深入人心,所以我们总有意无意的认为,安史叛军无法南下,就是张巡只手托天的结果。

还真不是吹,我小时看看这段历史,就觉得非常奇怪。

因为一座孤城,就能把叛军阻止的无法南下,这也未免太神奇了。因为叛军兵力那样占优势,他们分兵也可以杀入南方啊。

后来,看的历史书多了,自然知道,这里面肯定隐藏了太多细节。

而当你翻开比较详细的历史,把视角稍微调大之后,自然会发现当时有很多力量站在大唐政府一边。只是在张巡的万丈光芒之下,他们的存在、作用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时的中原战场,其实分为三个部分。

西部以南阳、襄阳为中心;中部以睢阳为中心;东部以彭城为中心。

在西部地区,叛军突破了南阳,算是杀出河南。但是刚刚越过河南,就钝兵于襄阳无法南下了。

在中部地区,叛军始终无法真正越过河南一线,因为受阻于睢阳就无法向南前进了。

在东部地区,叛军算是越过了河南,但是刚刚越过河南,也无法向前了,因为政府军主力一直在彭城一线,叛军连接近都无法真正接近。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叛军表面上很牛X,但是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无法在南线打开局面。

许叔冀、贺兰进明之类的人,之所以会被史书说得非常不堪,无非是因为他们后来都越混越差。

如果许叔冀、贺兰进明后来混得很牛X,他们拒绝救援张巡,也不是多大的事了。因为这种选择,在军事上也是有讲究的,想当年周亚夫拒绝救援梁王,也没有人指责啊;至于为了胜利,牺牲一座城池,有什么了不起的?

关键是,他们没有救援张巡,结果就是在政府军大举反攻叛军时,分分钟钟把叛军彻底打垮了。

如果他们当时救援睢阳,会是什么结果?没有人知道,因为会不会因为中了叛军围点打援的阴谋,而让南线战场陷入被动呢?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很难说当年许叔冀、贺兰进明不救援睢阳一定是错误的。至少,如果许叔冀、贺兰进明控制着话语权,肯定会把自己这种行为解释的非常高大上,总而言之,我们是以大局为重的!

虽然相关的史料,因为张巡的光芒太耀眼,所以变得很少,但是从当时的情形,我们也可以推想出,贺兰进明用什么理由拒绝救援睢阳。因为他们扯来扯去,肯定都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而绝不可能用营营苟苟的理由拒绝。

总而言之,我们绝不能中了叛军围点打援的圈套;也不能中了他的鳄鱼战术。换而言之,我们大家都各据自己的阵地内,叛军一个钉子一个钉子的拔,他即使会取得一些胜利,也无法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我们贸然出战,有可能会破坏帝国制订的总体战略。

总而言之,现在不出战,就可以拖更长的时间。如果出战,有可能会小不忍而乱了大谋的。

如果贺兰进明、许叔冀后来混得越来越牛,相关的理由肯定非常流行的。

记得有一部战争片中。

匪徒的狙击手,故意打伤了我方一个军官。然后呢,就等着我方的人去营救,不用问,所有的营救行动,只是让更多的人进入匪徒狙击手的射程之内。看着一个接一个的战友倒下,那个受伤的军官一再告诉自己的战友,不要管我;他想自杀,但是手再次被匪徒的狙击手射中;他想让战友打死自己,但是没有战友能下得了手.

如果说得冠冕堂皇一些,睢阳城有可能就是一个吸引政府军的陷坑。

中原战场大举反攻时,领衔人物不再是贺兰进明,而是一个临时空降到中原战场的高级文职官员,这是不是可以证明中央政府认为贺兰进明此前的工作非常失败呢?显然是不能的。

事实上,这是中央政府控制军队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为随后削藩作准备的。就如皇帝后来让大太监鱼朝恩在河北战场节制郭子仪、李光弼,绝不是因为皇帝认为郭子仪、李光弼从前的工作非常失败,而是因为害怕他们失控。

如果中原战场大举反攻时,总指挥权授予当地资深的军政长官,这个军政长官就有可能利用当的资源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而中央政府也很难制约他。

如果让一个军降的高级文职官员担任当地总指挥,政府相对更有信心控制他,因为他在当地没有根。

而当地的资深军政长官想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时,因为他们拥有的资源有限,而且当地有众多与他们权力地位相当的权力者并存,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从这层意义上,贺兰进明等人后来的失势,只是政府削藩的结果,至于鲁炅、来瑱之死,更明显是政府削藩的结果。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中央政府空降了一个高级文职官员到中原战场后不久,就开始大举反攻了。当然了,进攻一开始,也是一副摧枯拉朽的全胜收场。

如果大反攻进行的稍微顺利一点、迅速一点,睢阳城就不会失守了。

甚至而言,睢阳城后来被攻破,主要是因为政府军大举反攻时,有一个指挥官依然行动迟缓所致。如果这个指挥官行动稍微迅速一点,睢阳城可能就不会沦陷了。因为政府军反攻到睢阳城下时,睢阳城刚刚沦陷三天。

因为类似的原因,那个在大反攻开始后,救援睢阳不及时的指挥官,被总指挥杀死了。[注1]

从这层意义上,张巡后来的地位可以无限拔高,主要是因为后来许叔冀、贺兰进明混得太失败了。

所以为了拔高张巡,贬低他们,并没有什么。否则,无限拔高张巡,贬低他们,谁敢这样做呢?

总的来说,安禄山无法刺穿江淮,绝不是因为张巡只手托天。仅仅是因为历史渐渐被抽象成几个英雄故事,于是相关的历史人物,除了几个英雄人物,其它当事人都被模糊了、甚至是丑化了;于是人们难免有意无意的感觉,这段历史就是某个英雄只手托天的结果。

只要我们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就会知道,张巡等人死守睢阳城的主要动力,恐怕就是,从整体战略上,大唐帝国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坚持下去,就可以撑到胜利的那一天。从结果去看,张巡等人的估计没有错。甚至而言,他们只要再多撑三五天,就会看到最后的胜利,只是很不幸,他们终于没有撑到那一天。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在安史之乱时,张巡撑过了今天的残酷,也撑过了明天的残酷,甚至撑到了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只是张巡等人还是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张巡死前,大唐政府军就开始大举反攻了。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