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安禄山敢依靠夺取长安的声势,把战略重心放在西北地区,那叛军在河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就不会增强,相反还有可能削弱。

只要叛军敢这样玩,站在大唐政府一边的军政长官,自然有的是机会在河北地区继续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叛军会怎么玩呢?这个谁也无法确定!

毕竟上中下三策,哪一策也是有利有弊的。

乐观的看,叛军现在敢放手大干,就是有机会把大唐帝国打崩盘的。只要把大唐帝国打崩盘了,叛军才有胜利的希望,否则以河北、河南一隅之地,与庞大的大唐帝国对抗,怎么看也是慢慢被耗死的节奏。

在这种背景下,站在大唐政府一边的河北军政长官,又开始站在了十字路口上徘徊了。因为他们是继续站在大唐帝国一边呢?还是再站回安禄山一边呢?

在这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战主降之争。

最经典的就其常山郡,常山郡太守王篏认为应该站回安禄山一边。

但是很不幸,常山郡的主战派势力很强大,所以主降的常山郡太守被主战派谋杀了。[注5]

主战派谋杀了主降的常山太守,事后却没人敢追究他们的责任,显然是因为主战派的势力也不可小视。

但是常山郡的主战派在处死主降派领衔人物时,不敢采取光明正大的形式(我说是宣布他为汉奸,然后处死他),显然是因为主降派势力也很强大。

但是总的来说,常山郡暂时是主战派占据了上风。

常山郡派主战派占据上风后,马上派人和信都的乌承恩联系。

当时信都的乌承恩,有三千精锐的职业军人;常山郡的主战派希望乌承恩赶紧率军到常山郡。

总而言之,你现在手上有三千精锐的职业军人(朔方军人);常山、信都两郡怎么也有两三万半职业军人(参战超过半年的军人)吧;我们以此为骨干,在河北地区高举主战大旗,怎么也能组织起十万大军吧。

这样一来,您就是河北主战派的领衔人物了;只要抗战胜利了,你的前途实在不可限量的。

你千万不要被安禄山的强大外表迷惑,更不要被身边的投降派所迷惑,现在抗战形势一片大好。你看我们常山郡太守主降,当时就让人弄死了!

但是信都最高军政长官乌承恩,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乌承恩的父亲是史思明的上司,所以他与史思明的私交非常不错,关键是他对河北的整体情形并不看好,因为只要安禄山对西北采取守势,集中兵力平定河北,他与叛军死磕,后果会非常可怕。

所以,乌承恩就以没有接到中央政府指令,不敢随便调动军队到常山郡为理由,拒绝了常山郡主战派的邀请。[注6]

这样一来,常山郡再度陷入孤立之中。

史思明率军攻打常山郡时,常山郡很快沦陷了。

乌承恩在整个安史之乱中,是标准的骑墙选择。

最初他站在大唐政府一边,长安失守后,他又站到了叛军一边。后来,大唐大反攻时,他又站回了大唐一边。

而且在此过程中,乌承恩一直啥事都没有,一直是舞照跳马照跑。关键是职务还上升了。安禄山之乱时,乌承恩是信都太守;安禄山之乱平定后,乌承恩的职务是范阳节度副使。

但是乌承恩终于还是玩砸了。因为打败安禄山的叛乱后,大唐皇帝交给乌承恩一个光荣的任务,那就是让他以史思明副手的身份,想办法把史思明清理出局,然让他接替史思明的位置。

乌承恩接到这种任务,就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但是很不幸,他的这种图谋,让史思明发现了,于是被史思明杀掉。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叛军攻克常山郡后,一路趁胜转战河北各地,把挂大唐帝国旗帜的城池都平定了。

这段时间,在军事止大约持续了四个月时间;因为六月夺取长安,九月才夺取常山郡,十月叛军在河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才算结束。[注7]

安禄山的这种战略显然失之于保守,但是我们复盘重看,我们也不能说这种选择有什么明显错误。因为这种选择,为安禄山一系后来割据河北150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就这一点说,就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我们也得说这是最优解。

事实上,按史书记载,安禄山初期在制定战略就有类似的思考。总而言之,顺利的话就夺取天下,不顺利的话也可以割据河北;就算再退一步,割据河北也可能无法实现,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也得耗它个十年二十年;这样风风光光混上十年二十年,死也不也枉此生了。

夺取长安城后,叛军主力回师河北,用了近半年时间才算把河北平定了。

平定河北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显然有两个方向选择,一个方向就是越过中原一鼓作气刺穿江淮。一个方向就是夺取山西,然后大举深入西北。

但是总的来说,叛军战略先手现在已丧失了。因为夺取长安半年之后,大唐帝国在西线、南线都构建起了稳定的战线。叛军再想迅速取得明显突破,多少有些不现实了。

总的来说,战争进行到此时,叛军的战略进攻期,已彻底过去了,现在叛军只能一步一个血脚印的向前挪动,即使在某个地方费尽血本的可以向前挪动一小步,在其它地方有可能也会无奈的退回一大步。

关键是又方的整体资源相差太过悬殊,所以战争进行到这种阶段,如果没有意外,叛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中原战场巨星闪耀下的历史

[注1]:讨薛举,战浅水原,八总管军皆没,唯弘基一军战力,矢尽,为贼拘。帝以临难不屈,优护其家。

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降之,陇右平。乙巳,凉王李轨僭称天子于凉州。

[注2]:贼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

[注3]: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禄山使阿史那承庆益兵攻之,昼夜死鬬十五日,城陷,执愿、坚送洛阳,禄山缚于洛滨冰上,冻杀之。.是月,鲁、东平、济阴陷于贼。贼将杨朝宗帅马步二万,将袭宁陵,断巡后。巡遂拔雍丘,东守宁陵以待之,始与睢阳太守许远相见。

[注4]:九月,壬子,史思明围赵郡,丙辰,拔之;又围常山,旬日,城陷,杀数千人。尹子奇围河间,四十余日不下,史圈明引兵会之。颜真卿遣其将和琳将万二千人救河间,思明逆击,擒之,遂陷河间;执李奂送洛阳,杀之。

又陷景城,太守李暐赴湛水死。

思明使两骑赍尺书以招乐安,乐安实时举郡降。

又使其将康没野坡将先锋攻平原,兵未至,颜真卿知力不敌,壬寅,弃郡渡河南走。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博平,皆陷之。

思明引兵围乌承恩于信都,承恩降,亲导思明入城,交兵马、仓库,马三千匹、兵万人。思明送承恩诣洛阳,禄山复其官爵。

饶阳裨将束鹿张兴,力举千钧,性复明辨;贼攻饶阳,弥年不能下。及诸郡皆陷,思明并力围之,外救俱绝,太守李系窘迫,赴火死,城遂陷。思明擒兴,立于马前,谓曰:「将军真壮士,能与我共富贵乎﹖

[注5]:河北诸郡犹为唐守,常山太守王篏欲降贼,诸将怒,因击球,纵马践杀之。

[注6]: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麾下有朔方兵三千人,诸将遣使者宗仙运帅父老诣信都,迎承恩镇常山。承恩辞以无诏命。

[注7]:思明将卒颇精锐,皆平卢战士,南拔常山、赵郡,又攻河间。.又攻景城,擒李暐,暐投河而死。遂使康没野波攻平原。真卿觉之,兵马既尽,渡河而南。攻清河,粮尽城陷,擒太守王怀忠以献禄山。将军庄嗣贤围乌承恩于信都。承恩母、妻先为安禄山所获,思明获其男从则,使谕承恩,承恩遂降,思明与之把臂饮酒。饶阳陷,李系投火死。河北悉陷。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