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秦声楚梦 、彼是方生之说也 、大有行、交叉口的卡、枫叶之国ing 、gdszslt 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宫廷力量崛起

在传统历史书中,大唐皇帝让安禄山收拾的,屁都没有一条了,但是依然肆无忌惮的让太监欺负拥兵大佬,而拥兵大佬大都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本来马上就要平定的安史之乱,突然变得遥遥无期了。

这种内容写起来,虽然有丑化大唐皇帝的嫌疑,但它显然会让人更容易感觉到皇权的神圣性、神秘性。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大唐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资源,这样胡折腾,人们选择忍气吞声接受,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问题是,大唐皇帝屁都没有一条了,还能这样胡折腾,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实呢?这是因为唐肃宗手里还有足够的筹码布局,否则唐肃宗敢这样胡折腾,分分钟钟都会让人打得满地找牙。

最简单而言,皇帝敢这样胡折腾,不要说郭子仪、李光弼等乱世军人了,就是忠君到了圣人级别的诸葛亮,肯定也会把皇帝打得满地找牙。

当然了,我这样说,在许多人眼中,肯定就是在污蔑、诋毁诸葛亮。因为在许多人心目中,诸葛亮那样伟大的人物,就算皇帝骑在他头上拉屎,他也会哭着接受的;就算皇帝拿莫须有的罪名杀他,他也会哭着接受的。否则,诸葛亮不要说与精忠岳武穆相比了,就是与郭子仪等人相比,也差着一大截啊!

因为唐肃宗手中有足够的筹码布局,而且对军人力量有一种说不出的猜忌,对朝臣系统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防范,自然会加强内廷系统的力量。

居高临下的看,唐肃宗这样玩,是一种脑残的行为。因为按大道理去讲,随便放个初中生坐在他的位置上,也知道不可以重用邪恶的太监啊。

问题是,处于唐肃宗的位置上,似乎只能这样玩。

关键是,后来大唐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是一门心思的重要宦官;即使皇帝偶尔会试图打压一下有失控倾向的太监势力,也会在关键时候发现,还是太监最可信。

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唐皇帝这样倒行逆施,却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如果他们真玩什么亲贤臣远小人的套路,会是什么结果?估计大唐帝国早就成为历史了。

毕竟,军人势力崛起了,官僚政治还未构建成熟,皇帝除了用宫廷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力,一时还找不到更好的力量。

唐德宗曾一度压制太监势力,但是在关键时候,他终于发现只有太监势力最可信,关键是,因为在危急之际,太监集团势力薄弱,所以唐德宗把帝国都城也丢了,还差点因此死于非命;所以唐德宗杀回帝国都城后,就开始变本加利的信任重用太监了。

总的来说,皇权政治下,皇帝有一个致命的心病。那就是他既害怕提前退休,又害怕不能二世、三世的一辈辈传下去。

而这种致命的心病,会让他们干出各种倒行逆施的事。

皇权政治下的历史书,总会想尽办法模糊这一切。因为一旦认真分析皇帝的这些离奇行为,就会让人们清晰的看到,皇权可以高高在上,绝不是因为人们的思想道德,而是因为各种精巧的利害格局制约;甚至是各种肮脏的、端不上台面的利害格局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一说到皇帝玩各种倒行逆施的事,通常都归于了皇帝脑残、弱智。其实呢,皇帝心里通常都跟明镜一样,因为真按大道理行事,大家凭什么会永远忠于一世、二世、三世.?

什么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道德就不同,如果没有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调教,正常人怎么可能接受永远忠于一世、二世、三世的事实?

要知道,思想也好、道德也好,它绝不可能从天下掉下来,它都是现实博弈出来的产物。如果最高统治者不能设置足够控制人们的利害格局,正常人更倾向于接受尧舜禹的禅让、商汤周武的革命,再不济也会接受伊尹霍光废昏立明的乱臣贼子思想。

所以皇帝高高在上,天天最多思考的问题之一,想着如何控制大家,因为这是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类似的工作,永远也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显然是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按大道理说,皇帝信任臣子就可以了,放手重用臣子就可以了,而实际上,皇帝永远也没有这份自信。

虽然成功的皇帝,在给人们灌输心灵鸡汤时,总会说,想获得大家的拥戴,方法无它,那就是信任别人、善待别人。而实际上,哪个皇帝也会构建各种端不上台的权力格局;否则什么一世二世三世,那就是痴心妄想的事;甚至是保证一息尚存,就大权在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李世民一方面培养太子,一方面还让魏王牵制太子。最后弄得太子、魏王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关键是,太子还一心要杀掉李世民。

当然了,李靖立下不世之功,也只能交出兵权回家养老[注1];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头号亲信,最后也只能交出兵权回家养老[注2]

总而言之,围绕皇权总会产生各种明战、暗战;皇帝如果指望臣子的忠心,妄图实现一世二世三世及至万世,那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因为臣子要篡位时,高大上的理论能搬出一箩筐,尧舜禹汤的理论不行(无德让有德),咱就说商汤周武的理论(有道伐无道);退而求其次,咱也可以说伊尹、霍光的理论啊(废昏立明)。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从唐肃宗信任太监说起。

唐肃宗信任太监,只是太监权力扩张的开始,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唐朝的太监系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制度化了。

于是帝国最庞大、待遇最丰厚、装备最精良的军队由太监掌握了;甚至帝国的决策机构,也开始由太监掌握了。

在这种背景下,传说中的四贵出现了,四贵就是两个掌握帝国禁军权力武职官员(神策军中尉),两个掌握帝国决策权力的文职官员(枢密使),他们都是由太监担任。老皇帝死了,谁来当皇帝,通常就是这四个人说了算;甚至皇帝干得不能让他们满意,通常也会稀里糊涂的死掉。

总而言之,随着太监系统越来越正规化、制度化,他们的权力,不再由皇帝的喜怒决定,而开始有了制度的保证。他们渐渐成为帝国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

从唐肃宗开始,大唐皇帝就在反复调整太监势力。

因为太监势力太大了,就会威胁皇权。事实上,到了后来,大唐皇帝的生死,常常就是掌握在太监的手里;谁当皇帝,常常就是太监说了算。晚唐皇帝,有七个皇帝是太监拥戴上位的。[注3]更有一些皇帝莫名其妙的死亡,通常说法也都是被太监杀死了。

问题是,太监势力太小了,皇帝常常会感觉自己无依无靠。

最经典的就是唐代宗在危难之际,突然发现自己真正可以倚靠的,就是太监鱼朝恩掌握的军事力量。[注4]

再经典的就是唐德宗一度打压太监势力,最后终于发现,在关键时候还是太监控制的力量最为可靠。[注5]

但是不管皇权和太监有多少矛盾,也不论太监权力有多大,他也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力量。

所以,皇帝通常只是清除几个越来越膨胀的大太监;或是适当压制一下太监的势力,绝不会想着铲除太监的势力。因为在军人势力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真把太监势力铲除了,皇帝估计就只能当汉献帝了。

汉献帝之前的大汉皇帝,通常都能利用宦官集团打败控制自己的权臣。

汉献帝上位上,宦官集团就被屠杀殆尽了。汉献帝国想夺权,自然丧失了凭借,利用军阀集团、豪门大佬巩固自己的权力,永远不过是草驴换叫驴罢了。

在这种背景下,汉献帝在董卓之流地盘上,自然是傀儡,到了曹操地盘上,同样也是傀儡,他就是到刘备的地盘上,肯定也是傀儡。

皇帝愿意信任宦官集团,而宦官集团总会成为皇帝最后的救命符,并不是因为宦官忠君思想有多强烈,而是因为宦官集团与皇权的利益深深的捆绑在一起,如果皇权崩塌了,等待宦官集团的,通常就是集体大屠杀。

当然了,凭借宦官政治立国的王朝,当宦官被集体屠杀后,皇帝就狗屁不是了。

所以,宦官不论多牛X,只要进了皇帝的眼,他通常也难逃过一死的结局。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辅国、鱼朝恩权倾朝野,但是面对皇帝的反击,都如后来的刘瑾、魏忠贤一样,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仇士良牛X到天上,最后在最辉煌的时候,也选择了主动退休,因为他知道,继续呆在那个位置上,肯定是死于非命。

如果皇帝也一直象防贼一样的防着李光弼,那李光弼盖棺定论的形象,未必就比郭子仪差劲。问题是,李光弼始终是独当一面的军方大佬。于是唐代宗(肃宗的儿子)被土蕃人打得万分危急时,想让李光弼入援,李光弼竟然按兵不动。

当然了,李光弼这样做的时候,理由是现成的,因为皇帝信任邪恶变态的宦官,他对跟着皇帝走毫无安全感,所以拒绝这样做。问题是,在皇帝面临危险之时,他这样做,不是盼皇帝赶紧死吗?[注6]

面对此情此景,你叫皇帝怎么想。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