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秦声楚梦 、彼是方生之说也 、枫叶之国ing、2016重新选择 、涑滨野老、大有行、交叉口的卡、涑滨野老、浮萍随浪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第一次反攻长安

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的整体实力,处于绝对的优势,所以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两个月,大唐中央政府就开始向南转移了;并且很快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

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表,大约是这样的。

6月中旬,唐玄宗弃守长安。

7月初,肃宗到达灵武称帝。

9月初,唐肃宗向南返回彭原。

10月下旬,政府军开始大举反攻长安;然后大败而回了。

单从实力上分析,如果大唐皇帝的敌人只是安禄山,早就把安禄山灭了。

问题是,在大唐皇帝眼中,所有的军方大佬,都是潜在的敌人,如果不好好防范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安禄山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皇帝想灭安禄山,难度就有点高了。

事实上,唐玄宗在平定叛乱时,一再昏招百出,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甚至而言,唐玄宗不战弃守长安城,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肃宗称帝后,也马上开始昏招百出了。

这种昏招,在第一次反攻长安时,就已开始表现出来。因为大唐帝国在进行这次反攻时,统帅是一个文人,统帅的主要助手也是文人。[注1]

从大道理上讲,这种失败就是必然的,因为让外行指挥内行,能不失败吗?

从隐秘的权力博弈角度看,这种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在军人势力高涨的时代,你这样让文职指挥武职,那就是让绵羊指挥群狼上战场,那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从大道理上讲,唐肃宗应该让一个大家信服的军方大佬,全权统率军队反攻长安城。

问题是,从隐秘的权力博弈规则去看,皇帝只想让文职官员统率军队,更有甚至者,皇帝还想让宦官统率军队呢。

事实上,唐肃宗上台后,用了一年时间才收复长安、洛阳,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了,收复长安、洛阳后,平定叛乱突然变得遥遥无期,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皇帝根本就不可能信任军方大佬;所以在平定叛乱时,皇帝时刻想着如何控制军方大佬。既然如此,大唐政府军的积极性,自然无从发挥出来;大唐政府军的实力,也无从发挥出来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在分析这段历史时,自然可以用居高临下的视角,极尽廉价的嘲笑大唐皇帝如何脑残弱智。因为简单的看,随便放个初中生坐在大唐皇帝的位置上,也不会弄出安史之乱;就算弄出来,也会很快平定了。

问题是,类似的嘲笑是廉价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处于皇帝的位置上,他从来也不会指望臣子的忠心,因为臣子的忠心,永远是受制于利害格局的,没有足够的力量制约他们,哪个臣子也不可靠。

因为类似的原因,隐秘的权力逻辑永远是这样的,如果大唐皇帝处处制约安禄山,安禄山也是忠臣,至少皇帝让他死,他也绝不敢反抗,就算他敢反抗,也没有人敢跟随他。

事实上,人们在说安禄山造反时,通常并不是简单的说安禄山如何不忠,而是说唐玄宗老年痴呆,给安禄山的权力太大了;因为谁也得承认,如果唐玄宗不给安禄山那样大的权力,安禄山算个屁啊?

如果大唐皇帝在关东地区,安置几个权力地位都高于安禄山的军政大佬;如果大唐皇帝把安禄山扣在帝国都城给他一个闲职;安禄山再牛X,还能飞到天上去?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隐秘的权力逻辑永远是这样的,如果大唐皇帝一昧放任郭子仪,郭子仪也会变成安禄山的,就算郭子仪不想当安禄山,他手下的小弟也会哭着喊着支持他当安禄山。

因为类似的原因,无论唐肃宗、还是唐代宗,都是像防贼一样的防着郭子仪。从来不会轻易把兵权完全交给郭子仪,就算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把兵权交给郭子仪,事情一结束,也会马上把兵权收回来。因为在大唐皇帝眼中,如果给郭子仪的权力太大,郭子仪也随时可能变成安禄山的。

事实上,皇帝这样时刻防着郭子仪。郭子仪的儿子也大放厥词说,我爹想当皇帝,早就当了。

当然了,皇帝这样时刻防着郭子仪,军人集团也动则拥戴郭子仪与皇帝对抗。郭子仪在关键时候,总能把握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帝一直防贼一样防着他。否则,就算郭子仪不愿意造反,大家一块黄布裹在郭子仪身上,郭子仪恐怕也会半推半就成为太祖武皇帝的。

第一次反攻长安时,唐肃宗让文职官员指挥军方大佬。结果不用问,在军人势力高涨的背景下,它肯定是会失败的。

因为从大道理上讲,这是外行指挥内行,它肯定会失败的。

而从隐秘的权力博弈规则去看,在军人势力高涨的时候,皇帝让一些文人指挥他们,军人势力在关键时候不给他拉稀,那就叫有鬼了;甚至而言,军人势力在关键时候,不投降敌人,都叫给皇帝面子。

所以,这次反攻长安。第一轮进攻,大唐帝国损伤四万将士。第二轮进攻,直接有两个高级将领率军投降了叛军。[注2]

这次空前惨败后,皇帝非常震怒,但是皇帝并没有惩罚失职的文职官员。[注3]

就如后来皇帝让太监指挥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帅打仗,让叛军打得全面溃败,但是皇帝也没有惩罚太监一样。

因为面对这种失败,基于皇帝的角度,显然认为这是军人不服管的结果,而且就皇帝这种玩法,军人不服管那就是近于必然的。

当然了,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拥有绝对性的优势。所以这种巨大的惨败之后,大唐皇帝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向长安方向前进。

于是这次惨败后四个月,大唐皇帝就南移到凤翔指挥帝国平叛工作了;此时大唐中央政府所在地,距长安城只有100多公里。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