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当时,还有一个骑墙观望的大哥级人物,后来输得比较惨,他的名字书叫贺兰进明。

在安史之乱中,贺兰进明也算个名人。贺兰进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张巡派南霁云杀出重围搬救兵时,贺兰进明一直坐死不救睢阳城。

从这层意义上,贺兰进明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丑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巡的光芒太耀眼。事实上,贺兰进明也是平定安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他不救援睢阳城,从军事角度讲,并没有什么太值得非议之处,至少政府并没有因此追究过他任何责任。

贺兰进明后来沦落到政治舞台边缘,很大程度上在玄宗、肃宗之间站队时就已奠定了。因为肃宗称帝后,贺兰进明亲自到灵武报道,而他的亲信第五琦则到成都报道,并且被唐玄宗委以重任。[注4]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标准的投机玩法,因为这样一玩,玄宗胜了,肃宗胜了,他们都不会输得很惨。但是结果很不幸,他们这样玩的结果,最后就成了蝙蝠。

第五琦最后被撤职、法办的原因,摆在桌面上,是他失职、以及莫须有的贪污罪名。[注5]

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肃宗认为他不是自己人;如果唐肃宗认为他是自己人,工作中犯点错误,并不是多大的事,最简单而言,李辅国、鱼朝恩谁没犯过错?

至于贺兰进明被挤到政治舞台边缘的原因,则更简单了,因为他与第五琦关系亲密。[注6]

肃宗先斩后奏的称帝,就等于拉开了玄宗、肃宗父子相争的序幕。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积极的、公然的站在了肃宗一边,肃宗胜了,自然什么也不说了;如果玄宗胜了呢?

大家在选择站队时,通常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这样做,符合自己的利益吗?

第二、别人会怎么会选择?

这两个问题,你都需要考虑。

如果你只思考第一个问题,通常是非常危险的。

最简单而言,永王试图夺取江南时,李白知道永王干这种事的性质吗?应该是知道的,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旗帜鲜明的与永王划清了界限,李白没有道理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干什么。

问题是,处于李白的角度,他一生政治落魄,现在永王想复制晋元帝司马睿的成功,竟然亲自派人请自己出山,自己紧跟永王,肯定会有不错的前途。单从这层意义上,李白的选择没有大的错误。

问题是,在这此过程中,李白有没有考虑过,别人会怎么选择呢?应该是考虑过的。因为处于李白的角度,他肯定是认为,会有众多人支持永王,否则,他绝不会没事淌这种浑水的…

问题是,真正开始行动后,大家终于发现,支持永王的人很少。于是永王当时就玩完了;李白也差点跟着死在这里面。

肃宗在西北,先斩后奏称帝后,西北军的高级将领,肯定也会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一、站在唐肃宗身后,符合自己的利益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因为唐玄宗继续当皇帝,帝国的权力中心就在西南,西北军政长官的地位,无形中都会低一个格。而唐肃宗当了皇帝,帝国的权力中心就会留在西北,而且皇帝是在西北军的拥戴下上位,西北军政长官的地位,自然会跟着更上一层楼的。

第二、愿意站在唐肃宗身后的人,很多吗?结果证明,答案也是肯定的。

因为唐肃宗称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的军政长都通过各种形式向唐肃宗表达忠心;而唐玄宗也公开表示支持唐肃宗称帝的事实。

既然唐肃宗取得了帝国的控制权,自然可以放手收复长安城了。

简单的从实力分析,唐肃宗收复长安城,就是分分钟钟的事。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明显占据绝对的优势。

问题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一直昏招百出;唐肃宗上位后,也开始昏招百出了。

简单的看,这就是因为唐玄宗、唐肃宗的脑袋都让驴踢过。实际上这是因为在平叛开始后,唐玄宗父子都是左眼盯着安禄山,右眼盯着西北军,他们想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又怕西北军失控,这样一折腾,他们在平定安禄山叛乱时,自然是有力使不出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第一次反攻长安

[注1]: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节度使梁宰欲逗留观变,嗣业阴然可。秀实责谓曰:“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嗣业因固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

[注2]:吐蕃寇京师,代宗诏入援,光弼畏祸,迁延不敢行。.帝还长安,因拜东都留守,察其去就。光弼以久须诏书不至,归徐州收租赋为解。

[注3]:上问其故,进明曰:“管昨于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永王为江南节度,颍王为剑南节度,盛王为淮南节度,制云‘命元子北略朔方,命诸王分守重镇’。且太子出为抚军,入曰监国,管乃以枝庶悉领大籓,皇储反居边鄙,此虽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上由是恶管。

[注4]: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

[注5]:第五琦作干元钱、重轮钱,与开元钱三品并行,民争盗铸,货轻物重,谷价腾踊,饿殍相望。上言者皆归咎于琦,庚午,贬琦忠州长史。.忠州长史第五琦既行,或告琦受人金二百两,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曰:“琦备位宰相,二百两金不可手挈;若付受有凭,请准律科罪。”期光即奏琦已服罪。庚戌,琦坐除名,长流夷州。

[注6]: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贬溱州员外司马,坐琦党也。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