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
感谢大有行、赖不叽叽、枫叶之国ing、彼是方生之说也、交叉口的卡、长风烟树 、秦声楚梦、zjyjxdx123、天不老O情难绝、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感谢勇敢的心还在吗、枪王KingHenry 的大额打赏。不过打赏实在有点太多了,没事100赏金、100赏金的打赏,可以打赏几十次啊。这样打赏,多显人气啊。(笑)
第六节站队再次开始
太子北上灵武后,追随唐玄宗的人,情绪变得更不稳定了。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私下发表各种大逆不道的言论。总而言之,皇帝老年痴呆成这副德性,我们还应该继续追随吗?再总而言之,帝国处于危难之际,皇帝一心跑路,我们跟着他抛妻弃子的逃亡,是不是合适呢?[注1]
正好有一批物资运到这里,所以唐玄宗先对大家做了一番检讨,总而言之,一切都是我的错,所以致使大家跟我这样背井离乡跑路。
如果你们不愿意跟我继续走,我也不怪你们,现在你们就可以拿一笔路费,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的好去处。[注2]
其实,此时已涉及一个站队的问题了。
因为皇帝已很落魄了,但是皇帝一定不会东山再起吗?
如果你现在看到皇帝落魄了,就选择离开皇帝,等皇帝东山再起时,你觉得后果是什么?我估计,你以后千万不要考虑什么前途了,因为你肯定不会有前途;你的子孙后代的前途,也会因此受影响;甚至而言之,皇帝到时和你秋后算账,直接灭了你、甚至灭了你全家也是可能的。
不要说能够杀予夺的皇帝了,就是你跟着普通的大哥混,大哥风光无限时,你象狗一样跟在大哥身后,天天向大哥表忠心,大哥有事时,你就背弃大哥,怎么也得有个说法啊。
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唐皇帝收复长安、洛阳后,所有接受安禄山委任状的高级官员,都得接受政府的审查、批斗、处罚、甚至是杀头。而这些人,必须得痛哭流涕的自我检讨、痛斥自己的无耻行径。[注3]
总而言之,你们这么狗叛徒,如果不是皇帝宽宏大量,就应该把你们全杀了,甚至是把你们全家都杀了。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背景,自然就会知道,单纯的基于利益考虑,人们在这种时候,也会跟着皇帝继续走的。
因为从大道理上说,忠于皇帝是一种高大上的选择。而从单纯的利害盘算,你在关键时候背叛皇帝,小心明天和你拉清单的!
这就好像,你手中握着一支股票,现在跌了又跌,你会割肉卖掉吗?尤其是你换一支股票,以后可能会赔得更惨,你会割肉卖掉这支股票吗?估计是不会换的。因为在这种前途未卜的环境中,大家只能听天由命的走一步算一步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家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就决定继续跟着皇帝继续向西南走。
当然了,按冠冕堂皇的读,那就是经过皇帝一番动人的演说,大家都被感动了,所以继续跟着皇帝向西南走了。[注4]
其实不只是跟在皇帝身边的人,留在长安的人,也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
一切是显然的,听到皇帝逃离长安城后,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赶紧追赶皇帝去护驾,在皇帝最需要的时候,用事实证明自己才是最忠于皇帝的人。如果是这样,皇帝一定会把你当成嫡系看待;关键是等皇帝复辟成功后,皇帝不重你,重用谁啊?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真情,急风知劲草啊。
如果你这样想,听到皇帝逃跑的消息,难免会心生冲动,想赶紧出城追赶皇帝。
问题是,你坐下来再慢慢想一下;难免会觉得,还是留在长安城吧。
因为跟着皇帝出逃,实在前途未卜,关键是自己的家小呢?张均、张垍等人听到皇帝出逃,都追到了城外十几里的地方,但是考虑到全家都在长安城,而且带着全家逃跑一点也不现实,于是又返回了长安城。[注5]
更主要的是,你再往深了想一想,叛军已席卷河北中原,现在又杀入长安城,皇帝也逃走了,是不是已到了改天换日的时候。你现在归顺安禄山,会不会成为大燕帝国的开国功臣呢?这样一想,更是觉得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安禄山一边。
唐玄宗一度认为,张均、张垍肯定会追随自己逃离长安城的,因为唐玄宗对他们非常好,但是很不幸,这两个人都留在长安城,与安禄山合作了。
唐玄宗杀回长安城后,一心要处死这两个人。
因为这两个人在唐肃当太子时,一直帮助唐肃宗,所以唐肃宗哭着求唐玄宗饶过他们,唐玄宗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饶他们其中一个,再多的不用说了。[注6]
总而言之,我有权有势时,你跟狗一样的跟在老子身后;我天天肉骨头给你吃着。我有事了,你竟然背叛我,还跟着别人对我汪汪叫,这他X的,还有天理没有了?
甚至而言,这也是大燕帝国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所以会给你戴一个顺应历史潮流、弃暗投明的高帽子。明天等大燕帝国政局稳定了,没准也会赏你一个贰臣的帽子。总而言之,就你们这种背叛主子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单纯基于利害关系的选择,人们也绝不敢轻易背叛大唐皇帝的。
当然了,我这样一写,难免会让许多人感觉,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人们忠于大唐帝国,怎么可能是因为利害的盘算呢?事实上,只有投降安禄山的人,才是因为利害盘算啊!
问题是,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官员,单纯的基于利害关系,你恐怕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因为好像怎么选择,也是个错。
政府军杀回长安后,有人建议,应该把与叛军合作的官员全部杀掉。
此前积极站在大唐皇帝一边的人,都喜欢这种处理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清洗,才会给他们留下更多的上升空间。
在打败叛军之前,对于紧归跟随自己的人,皇帝都许下了高官厚禄的承诺。总而言之,只要打败叛军,你们个个都可以升官晋爵;你们个个都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总而言之,好好跟着我干,美好的前途就在前方待着你。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时各种委任状满天飞;省级、部级官员满街走;军级、师级将领遍地都是。要知道,相关职位都是虚,它想变现的机会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杀回长安、洛阳,对追随安禄山的官员来个大清洗。
如果与安禄山合作的人,在安禄山失败后,只要写一悔过书,就能坐在从前的位置上。无数追随皇帝的人,恐怕只能拿着皇帝签发的各种白条,到死也等不到兑现的机会。
事实上,在打败叛军之前,各种高级职务的委任状,就是一张张政府签发的白条,它根本没有实际的价值,所以许多人拿着省军级的委任状,觉得还不如换一顿酒喝划算。因为喝一顿酒还能舒服一会儿,拿着这种省军级的委任状,眼下什么价值也没有。[注7]
这种白条兑现的机会,好像就是打败叛军后,对叛军进行一场大清洗。
如果把与安禄山合作的人全部清洗出局,这些人的官职、财产、妻女,就会都给忠于大唐的人留下来。这样一来,人们把头撇在裤腰带上跟着大唐皇帝共赴国难,才算没有白折腾。
虽然政府当年签发的白条太多,这样折腾,也不会完全兑现,但是总能见到不少实惠啊!
而且从大道理上说,面对背叛自己的人宽宏大量,史书上那也是有说教的。
最经典的就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直接把众多通敌的书信都烧了。因为一心追查这种事,难免会把太多的人逼向自己的对立面。而基于乐观的想象,对汉奸、叛徒这样宽宏大量,汉奸、叛徒们也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从而死心塌地的忠于你。
只要知道这种背景,我们自然就会知道,人们单纯基于利益的考虑,也很难决定应该站在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