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最初,大唐帝国认为不需要承受土蕃、回纥趁势扩张的代价,就可以取得镇压叛乱的胜利,所以在战略上多少有些保守;而等潼关失守后,帝国中央政府显然不会这样乐观了,因为到了此时此刻,只要能打败叛军,丧失西部广阔的疆域就丧失吧。

当帝国政府愿意承担这种代价时,叛军被灭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帝国西军会大举东调。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唐玄宗时代,安史叛军虽然弄得如火如荼,但是大唐西部边疆一直没有缩水。而肃宗北上后,西部边疆终于开始不断缩水了。[注5]

这种事实本身证明,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大唐帝国还是啥也不舍得丧失,所以东边平定安史叛乱,西边还想继续保有苦心经营来的广阔版图。

而唐肃宗北上后,大唐帝国为了取得平叛的胜利,终于愿意接受西部版图缩水的事实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西部版图不断缩水,但是大唐帝国对西北叛军的优势也越来越大了。一切是显然的,西部边疆缩水的结果,意味着大唐帝国对外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小了。

总的来说,大唐帝国一心要维持西部广阔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自己鞭长莫及的地方与土蕃死扛。

反过来说,如果土蕃的版图东进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到了土蕃鞭长莫及的地方。它对大唐帝国构成的压力就会减小。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大唐政府军大举反攻时,安禄山叛军很快就砖崩瓦解了。

从这层意义,唐玄宗南逃,就是计划转进到西南指挥平叛工作,绝不是吓得一门心思的跑路。

因为大唐帝国当时的筹码多的是。

第一、西北军依然拥有强大的力量。

第二、整个南方还站在大唐帝国一边。

这意味着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上,大唐帝国对叛军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事实,并不会因为唐玄宗坐镇西北,或是坐镇西南而有什么本质改变。

只是,如果大唐皇帝坐镇西南指挥平叛工作,帝国的权力中心就在西南了,坐镇西北的亲王、高级军政长官,只是西北战区的主要负责人罢了。

太子擅自北上称帝,并不会改变大唐政府的整体战略格局,只是让帝国的权力重心发生了偏移。

一切是显然的,太子不擅自北上称帝,帝国的权力中心就在西南;太子擅自北上称帝,帝国的权力中心就转移到了西北。

从正常情形上。唐玄宗在进入西南后,就会马上派某个亲王、率领强大的团队,进入西北指挥作战工作。

而且从最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去看,逃离长安城后不久,唐玄宗不但向西北派亲王坐镇指挥,还向江淮等地区,派亲王坐镇指挥。[注6]

而这些亲王(或是高级军政长官),进入这些地区后,都会强有力的控制这些地区。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西北、江南就没有能对抗中央政府的力量。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让一个亲王到西北,当地的大佬会听从他的指挥吗?

事实上,如果地方力量能对抗中央政府,太子北上,也没有什么用;甚至皇帝北上,也是没有用的。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军方力量能反抗中央政府,太子北上,也一样会被军方力量控制;甚至皇帝北上也会被军方力量控制的。反之,如果军方力量无法反抗中央政府,唐玄宗派亲王或高级文职官员北上,一样可以控制西北的军队。

当然了,太子北上灵武。

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可能出现的太子、亲王相争的格局。

一切是显然的,在当时背景下,如果太子随唐玄宗南下,而由另一个亲王坐镇西北;太子的地位难免会下降,而坐镇西北亲王地位就会上升。

因为基于西北军的利益,自然会希望坐镇西北的皇子上位。这样一折腾,大唐帝国的政治格局,就会变得更复杂了。

从这层意义上,太子北上灵武,让大唐翻盘的机会变得更大了;也变得更容易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太子北上灵武

[注1]: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狼狈出幸。上发诏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

[注2]:广德初,吐蕃入京师,代宗幸陕,将军王怀忠闭苑门,以五百骑劫诸王西迎虏,遇郭子仪,怀忠曰:“上东迁,宗社无主,今仆奉诸王西奔,以系天下望。公为元帅,惟所废置。”子仪未对。珙辄曰:“公何如?”司马王延昌质责珙曰:“上虽蒙尘,未有失德,王为籓翰,安得狂悖之言?”子仪亦让之,即护送行在所,帝赦不责。

[注3]:珙语不逊,群臣恐其乱,请除之,乃赐死。

[注4]: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为:“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闱,焚陵寝,武士无一人力战者,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群臣在廷,无一人犯颜回虑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诸道兵,尽四十日,无只轮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必欲存宗庙社稷,独斩元振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请阖门寸斩以谢陛下。”

[注5]:吐蕃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

[注6]:丁卯,上皇制:“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琦充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丰王珙充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时琦﹑珙皆不出合,惟璘赴镇。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