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枫叶之国ing、怪盗基德OJ 、大有行、长风烟树、彼是方生之说也 、gdszslt 、浮萍随浪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马嵬兵变

如果唐玄宗的对手,只是安史叛军,唐玄宗实在没有必要逃离长安城。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依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问题是,唐玄宗的对手并不是只有安史叛军。坚守长安城,自然有机会阻止叛军深入关中,但是西北军继续高呼清君侧时,唐玄宗拿什么应付呢?

相关内容,前面已分析很多了,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唐玄宗出逃时,迅速极了、也隐蔽极了。

在转移前,唐玄宗并没有召集大家进行任何讨论,只是与最核心的成员做了简单的蹉商;在转移时,并没有做任何组织动员工作,只是带着最核心的成员,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在夜里出发了。

第二天早上,文武百官照常上班,进入皇宫突然发现,皇帝早已出逃了;当时就一片混乱了。

这个消息传出后,许多人一时兴奋异常,于是都自发的冲进有钱有势的人家公开抢劫;甚至冲进皇宫大内、政府库房公开抢劫;于是皇帝坐朝的地方,也有老百姓骑着毛驴冲进来;总而言之,什么好就搬什么吧。[注1]

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会让人感觉,大唐帝国算是要完了!

在出逃时,杨国忠建议把府库的物资全部烧毁,以免留下来资敌。唐玄宗说,如果我把这些东西烧毁了,叛军进来缺少物资,肯定会压榨老百姓的;不如给叛军留下。[注2]

许多年前,我看到唐玄宗的这种说词,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战乱一起,你说大哥们会怎么想?我是说,现在把几十座城池弄成一片焦土,让这里的老百姓全部变成炮灰,只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真有一个大哥会拒绝这种事吗?估计没有!

更主要的是,大哥如果连这种事都会拒绝,写在历史书上,他也就是刘阿斗的形象,因为就他这副德性,穿上龙袍也不象太子!为了追求胜利,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帝国,让几十座城池变成焦土算个屁啊?让几十万、几百万阿猫阿狗的老百姓变成炮灰,算个屁啊?至于因此死个全家,更算个屁啊?你竟然以此为理由就放弃抵抗,真你X的,就是传说中的死狗扶不上墙!

许多年前,叛军攻打一座城池,政府军为了减轻城内的粮草危机,就把几十万老百姓全部赶到城外;因为城内多几十万张嘴,一天得消耗多少物资啊。

问题是,城外的叛军也缺粮草啊,所以突然看到几十万老百姓冲出来,也非常着急,因为突然多出几十万老百姓,自己的后勤也可能出现问题。

于是这样一折腾,几十万老百姓就都饿死在一片空阔的地带。

虽然叛军开口闭口的说,他们是来解救老百姓的;虽然政府军也开口闭口的说,他们最爱老百姓。甚至而言之,他们玩命的打仗,就是为了老百姓,绝不是为了自己。问题是,几十万老百姓就这样死了。

许多年前,敌人攻打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危急时刻,突然发现,只要把一条大河挖得决了口,只要不怕因此死亡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老百姓,就能夺回战略的主动权。面对此情此景,你是最高决策者,会拒绝这种这样做吗?关键是,作为后世的读史者,会如何评论这种决策呢?

事实上,只要大家知道这种基本的历史事实,就会明白,看到唐玄宗在出逃前这种以人为本的话,我为什么会欲说还休了。

但是,许多年后,我再读这段历史时,突然发现,唐玄宗这样做,也有着他的盘算。因为烧毁帝国都城的府库,那得多大的动静啊!这样一折腾,唐玄宗还怎么偷偷出逃呢?

这样一想,自己都觉得都是一种罪过。难道我就不能给历史留下一件华丽的衣服,非要把它一件件的都扒光吗?

有时候写这种文字,自己都会觉得太冰冷了,但是既然要解剖历史,就得学会忍受这种冰冷。否则,我们写历史时,就会有意无意的忽略那一地炮灰的存在,总认为他们就是一行行、一串串无意的数字;问题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啊;都是与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啊!

用英雄史观看历史,表面上很温情、浪漫,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落在那一地接一地的炮灰身上时,自然会发现,那种温情浪漫的故事,常常冷酷血腥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唐玄宗逃过一座桥后,杨国忠就建议说,我们应该把这座桥拆毁了。因为留下这座城桥,叛军追击时,对我们会非常不利。但是唐玄宗拒绝了,总而言之,叛军就是一伙杀人的魔王,我们把这座桥拆毁了,自然可以迟缓一下叛军的行动,但是长安城的人想逃亡时,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许多年前,我看到这段内容时,也是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问题是,许多年后,我看到这段内容时,突然发现,唐玄宗这样做,也有着自己的盘算。因为你是此时的唐玄宗,你最希望的事是什么?自然是长安城的军民,会自发的、源源不断的追随自己一块南逃,因为只有这样,唐玄宗在反攻叛军时,才会拥有巨大的政治、军事、舆论资源。

问题是,结果显然让唐玄宗很失望,因为长安城的军民,普遍都留在长安城,等着叛军接管长安城!

叛军一路长驱直入,竟然打得大唐皇帝逃出了帝国都城,是不是已到了改天换日的时刻?更主要的是,唐玄宗这个老家伙,他怎么就声不响的就逃离了长安城?这种对江山社稷、国家百姓不负责的昏君,真值得我去誓死追随吗?

这样一想,大家在背叛大唐皇帝时,多少觉得理直气壮了!

政府军收复长安后,一心惩罚那些与叛军合作的高级官员时,有人就说了,他们是无辜的,因为是皇帝抛弃了他们,不是他们抛弃了皇帝!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继续顺着唐玄宗出逃说起。

虽然说唐玄宗一直害怕人们追究杨国忠的责任,但是该发生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当大家逃到马嵬驿时,军队突然失控了。

总而言之,我们大唐帝国有今天的惨状,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大家没敢把矛头指向唐玄宗,却齐刷刷的指向了杨国忠。问题是追究到了杨国忠头上,距离追究到唐玄宗头上,还能有多远的距离呢?

当唐玄宗听到杨国忠被杀的消息后,那是惊呆了,因为该来的,终究会来。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随后的事情。

三军将士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杨国忠死了,但是杨贵妃还活着?唐玄宗一再说,贵妃从来没有参过政、干过政,所以帝国现在的责任,无论如何也不能追究到贵妃身上啊。大家说,我们杀了杨国忠,杨贵妃活着,我们睡不着觉啊。总而言之,为了让我们大家安心继续追随您,希望您会忍痛割爱。

唐玄宗作为一个资深的政治家,虽然深爱杨贵妃,但是终究知道哪头大哪头小,所以他为了杨贵妃做了简单的辩解后,就下令处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死前,回想从前繁华、奢侈的生活,他会想到什么?如果上天给她一个机会,放弃从前繁华、奢侈的生活,就可以活到69岁;她会拒绝吗?

现在上天给你一个机会,你活39岁,就可以过上杨贵妃那种繁华、奢侈的生活;你活69岁,就只能当一个平凡的美妇。你会选择哪一种生活呢?

这就好像,一个名动天下的大人物,活了39岁。

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只要他愿意接受平凡平淡、甚至卑贱屈辱的的人生,就可以活到69岁。他会拒绝吗?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机会,你活39岁,就可以成为名动天下的大人物;你想活69岁,就得接受平凡平淡的生活,甚至屈辱卑贱的生活,你愿意选择哪一个?

关键是,哪一种人生,才算是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呢?没有人知道。但是以空对空的说,我相信,人们都选择前者;并且认为,这才是实现了人生的利益最大化。

其实,只要我们明白这层意思,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许多人会在关键时候,宁愿面对艰难、困苦、危机、死亡,也会坚持做自己的事;因为在许多人眼中(以空对空的说,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精彩的人生,哪怕短暂一些,也算是实现了人生的利益最大化!

最简单而言,许多名动天下的大英雄,只活了二三十岁;许多平凡、甚至卑贱、屈辱中生活的人,活了七八十岁。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你愿意选择哪一种人生呢?这个没有答案,但是以空对空的说,我相信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前者。

问题是,真的面对死亡的那一瞬,或是在无边的痛苦中挣扎时,大多数人难免会拉稀、后悔的。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