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因为唐玄宗只有摆脱西北军的控制,才有机会翻盘的。否则,就算能平定叛乱,西北军也会让唐玄宗下台的。

但是,西军的政治可靠性值得怀疑,只是相对于唐玄宗而言的。

对于大唐帝国,西军的政治可靠性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西北军是用来防范土蕃、回纥的,如果没有大后方给它源源不断的输血,它随时都可能让土蕃、回纥吊打的。在这种背景下,西北军除了忠于大唐帝国,几乎看不到出路。

当时的西北军,有上中下三策的选择。

上策,跟着大唐中央政府。

事实上只有紧跟着大唐中央政府,大唐中央政府控制的西南、江南地区,才会源源不断的给西北军输血,西北军才可以作为天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

如果背离了大唐帝国,后勤危机就能把西北军弄崩盘的。

中策,自立门户。

但是基于上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种选择是看不到出路的。因为西军一旦独立,依靠西北一隅之地人力、物力、财力供养庞大的军队,与回纥、土蕃对抗,还得防范安禄山的叛军,这个想一想,也是不可能有出路的。

在这种背景下,奢谈南下夺取广阔的地区,让自己获得广阔的大后方,似乎也不是现实的。至少这种高风险的策略,绝不会有多少会支持的。

下策,跟安禄山合作。但是这个对西北军而言,好像也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就算他们与叛军联手,可以夺取大唐天下。以后在利益分配中,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吗?估计是不能的。

更主要的是,大唐帝国现在还完整的控制西南、江南,整个北方地区愿意站在大唐帝国一边的人还有很多,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某个西北军头,愿意选择这种下策,估计也难以获得人们的响应。

这里的上中下三策,是按我理解的优劣划分;如果按激进到保守划分,应该是倒过来排。

从利害关系上,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西北军的政治可靠性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对唐玄宗而言,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类似的原因,不久后,太子就在西北军的支持下抢班夺权成功了。

面对我前面的分析,许多人也许会说,如果唐玄宗有政治头脑,直接传位给太子,不就啥事也解决了吗?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空对空的说,自然一点毛病也没有。

问题是,当我们思考历史、社会问题时,永远就保持这种思维方式,那不过是把历史、社会当童话故事看罢了。

因为按这种思维去思考历史,那什么问题也很好解决,因为面对利益时,大家你让我一步,我让你一步,不就万事大吉了吗?问题是,在利益面前,从来没有温情可言。

最简单而言,李世民与与李建成,那是标准的一奶同胞。

但是围绕权力之争时,他们谁会让谁一步呢?

关键是,就算当事人想让,他手下的小弟也不干啊!

最简单而言,如果当时的李世民愿意向太子建成交枪投降,尉迟恭之类的人,肯定会哭着喊着告诉李世民,你他X的,就是一头猪啊!我竟然一直跟着一头猪混,我死了全家也不冤枉!

当然了,如果当时的李世民愿意向太子建成交枪投降,谁读这段历史时,也会流露出看曹爽一样的眼神。总而言之,你真是猪头猪脑猪耳朵,怎么也是一头猪啊!

换一个有英雄气的人,就算打他个血流千里、� 尸百万,也绝不会轻易退缩的。最后,大不了打翻狗食盆,谁也不吃不成啊!

在这种手足相残开始时,乐观的想象,自然是可以搏杀出一个强势的皇帝;问题是,悲观的想象,那就是同室操戈最后帝国崩盘,全家人一块奔赴黄泉罢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李世民兄弟手足相残两败俱伤,于是让外人把李氏江山夺走了(类似的历史例子,实在太多了,而在玄武门相争前后,谁敢说李世一定能避免这种结局呢)。

如果李氏兄弟火并的结果,就是同室操戈让外人得利,人们回看这段历史,恐怕也可以居高临下的说,李世民兄弟实在太愚蠢了,因为一奶同胞,谁让谁一步不行呢?问题是,在政治舞台上,谁让谁呢?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已是风烛残年的岁数了。

基于利益的角度,人们肯定都地想办法离开他的。

对此,我们看一下晚清的历史就可以知道。慈禧太后退到了颐和园。当皇帝威胁一些人的利益时,他们依然会哭着喊让慈禧出来主持大局。

在当时背景下,有几个人会想到,慈禧风烛残年、皇帝年富力强,你积极站在太后一边整皇帝,万一太后死了,那可怎么办啊?

是的,皇帝风烛残年了,太子很年青。但是他们谁会先死,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这就好像光绪年富力强,终于没有熬过风烛残年的慈禧太后。

当然了,太子年富力强,玄宗风烛残年,但是太子最后只比唐玄宗多活几天时间罢了。

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争斗,相对比较简单,通常是因为利益比较小,并不足以让一些人愿意冒一切风险、承受一切痛苦。另一个原因,则是参与者从大概率上看,都是意志、勇气、冒险精神有限的人,而军政舞台顶端上的人,通常都是顶级猎食者,他们的意志、勇气、冒险精神其实远远超过普通人。

更主要的是,普通老百之间的争斗,之所以不会残酷、血腥的无法想象,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争斗,通常不会关系着无数人的切身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一个人为了利益,就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斗得一地狗血,或是要杀死一大片人,绝不会有人为他加油呐喊的。

而在政治舞台上,各种利益争夺,常常会关系着无数人的切身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你不论干多残酷、血腥、野蛮、丧失理智的事,也有可能获得到无数人的加油呐喊。对此,只要翻开近现代史看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近现代史资料丰富,所以各种在政敌笔下残酷、血腥、野蛮、丧失理智的行为,在获利者的笔下,有可能都是神圣的、伟大的、代表国家人民利益的革命行为。总而言之,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有一个人的老爸是传说中的狗汉奸、地主恶霸,革命者把一把手枪、一把长矛、一根钉子交给他儿子,总而言之,看你的表现了?

你说,他儿子,应该怎么表现,才算对呢?

他的儿子革命意志不坚定,当场就跟他老爸一块走了;他的儿子革命意志比较坚定,从此留下了无法去除的阴影、甚至疯了;他的儿子革命意志非常坚定,于是戴上了大红花!

在政治舞台上,一边是高大上的东西,一边是亲情、友情、人伦。你选择哪一个?

为了大唐帝国,现在让你吃掉城中数万无辜的老百姓,你吃是不吃?关键是,这种行为,应该呕歌呢?还是应该唾弃呢?没有人知道!

总而言之,革命、国家、民族、忠君.有多少罪恶都是在汝的名义下进行着!

在政治舞台上,一边是高大的东西,一边是忠君,你选择哪一个?

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你是应该干掉卖国的狗皇帝、狗宰相呢?还是应该象一条狗一样,乖乖受死呢?关键,这种行为,是应该赞美呢?还是应该唾弃呢?没有人知道!

但是基于皇权的角度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皇帝再不对,你也不能造皇帝的反。只有硬死也要忠于皇帝的人,才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所谓岳武穆,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内心深处竟然想过造狗皇帝的反,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如果抛开相关的历史背景看,唐玄宗弃守长安城,肯定是脑残的、弱智的、不可理喻的。但是我们拉近相关的历史背景看,自然会发现,这几乎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基于唐玄宗的角度,坐镇西北已无法有效控制西北军了,所以只有到西南,通过卡住钱袋子的方式,有效指挥全国抗战工作。

但是很不幸,唐玄宗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该来的一切还是都来了。因为杨国忠很快被愤怒的军人杀了,太子在爱国军人的拥戴下当皇帝了。

如果唐玄宗知道自己垂死挣扎的结果,就是这样结局,他还会这样玩吗?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马嵬兵变

[注1]: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

[注2]:军士怨怒,胁监军,谋作乱。晟闻之,疾驱入城,慰劳之,既而问曰:“汝曹何以得成功?”对曰:“诛反者刘辟耳。”晟曰:“辟以不受诏命,故汝曹得以立功,岂可复使他人诛汝以为功邪?”众皆拜谢,请诣戍所如诏书。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