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郑鹤271828、怪盗基德OJ 、男人不能穷1 、枫叶之国ing、赖不叽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唐玄宗为什么要逃离长安城

潼关失守后,唐玄宗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坚守长安城。

中策,北上逃到西北军区(也可以说转进到西北军区)。

下策,南下逃到蜀中(也可以说转进到蜀中)。

哪种选择更好呢?

如果唐玄宗的敌人只有安禄山,坚守长安城自然是最优的选择。问题是,唐玄宗内心深处有一个阴影,那就是在这种惨败之后,大家追究相关责任,会追究到谁头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也会追究到杨国忠头上的。而追究到杨国忠头上,随时都会追究到唐玄宗头上的。

事实上,相关的责任一旦追究开始,从信任李林甫、到信任安禄山,再到信任杨国忠,到最后折腾的天下大乱,一切都是唐玄宗惹的祸啊!关键是,事情发展到此时,唐玄宗依然一副老年痴呆、执迷不悟的样子,始终还信任杨国忠,你说唐玄宗还有资格继续当皇帝吗?显然是没有的!

这种结局,不是唐玄宗不愿意接受,围绕在唐玄宗身边的人,恐怕都不会愿意接受。

因为唐玄宗以这样不光彩的方式出局,围绕在唐玄宗身边的人,不要说想着平稳着陆了,就是想着活着出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类似的原因,不但上策(困守长安城待军勤王)不能选择、中策(投奔西北军区)也不能选择了。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似乎只能离开危机伺服西北地区,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指挥帝国全局。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整个晚唐历史,大唐皇帝一共五次放弃长安城出逃。而五次,都又成功的杀回了长安城。

唐玄宗面对安史叛军,迅速逃离长安城。

唐代宗面对土藩军队的威胁,也是迅速逃离长安城。

唐德宗面对西北军的叛乱,也是迅速逃离了长安城。

唐昭宗面对黄巢之乱,也是迅速逃离了长安城。

唐昭宗面对叛军,再次逃出长安城。

面对大唐皇帝这种玩法,如果居高临下的看,可以说大唐皇帝一个比一个低能。问题是,五次逃出长安城,五次杀回去,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用大唐皇帝低能解释未免太夸张了。

要知道150年的时间,可不是一短时间,翻开中国历史,寿命这么长的朝代,没有几个。

总的来说,帝国是一个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集合,帝国是几千人口的集合,单纯的丧失帝国都城,或是单纯的夺取帝国都城,并没有多了不起的意义;所以大唐皇帝五次丢失长安城,五次都杀回了长安城。

如果唐玄宗的敌人只有安史叛军,唐玄宗自然会选择坚守长安城的。

总的来说,西北地区是帝国政治、军事、经济重心所在地。如果安禄山、史思明一块坐镇潼关,突然大举进攻长安城,唐玄宗也许会有点害怕;就崔乾佑一支孤军,想把唐玄宗吓得只想往西南逃窜,也未免把唐玄宗说得太不堪了。

就崔乾佑这种孤军,不要说唐玄宗坚守长安城了,就是唐玄宗弃守长安城后,他连个长安城附近的扶风郡都无法攻下来。

虽然夺取扶风郡,就等于卡住了大唐帝国的咽喉(因为后期江淮的物资,就是通过这里转运到西北的),但是叛军就是无法夺取扶风郡。[注1]

要知道,叛军不战夺取长安城,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影响力,那都可以称得上天下震动了,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也无法把长安城附近的扶风郡拔掉,至于朔方、陇右等帝国精兵云集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就叛军这种战斗力,也敢奢求强攻长安城,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如果唐玄宗当时选择坚守长安城,叛军最大的概率就是把军队驻扎在函谷关、潼关一线,总而言之,堵住西北军东出的主要通道,然后稳定河北、河南、刺穿江淮。事实上,这是叛军夺取西北的唯一机会,奢谈强攻夺取西北,从哪个角度看,好像也是不现实的。

对此,我上一节分析了很多,这里就不再多重复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上一节。

唐玄宗之所以向西南逃窜,是因为在唐玄宗眼中,安史叛军自然可怕,但是西北军更可怕。

处于唐玄宗的角度,除非他愿意放弃皇位,否则,除了向西南转进之外,好像看不到更好的选择了。

唐玄宗到了西南,西北军的高级军政长官,再敢肆无忌惮的追究唐玄宗的责任,唐玄宗就可以宣布他为叛逆,而他又无法真正控制唐玄宗,会很容易陷入被动之中的。

总的来说,只要唐玄宗进入川蜀,就意味着他开始坐镇南方,掌握着帝国的主要政治经济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西北军虽然掌握着帝国的主要军事资源,也很难挑战唐玄宗的权力。

当然了,如果西北军能达成共识,愿意一块背叛大唐,唐玄宗转进哪里,也是逃脱不了被清算的命运。

问题是,西北军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成这种共识。因为在当时背景下,你想背叛大唐,并不能保证其它人也会跟你一块干;相反还会有许多人想踩着你的人头,借机向上爬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逃到西南之后,如果西南的军政大佬试图控制唐玄宗呢?

这个应该是无法出现的事。因为西南当时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没有军阀化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哪个西南的军政长官试图控制唐玄宗,肯定是想给别人做菜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敢控制皇帝,肯定会有无数人踩着他的人头上位的。

若干年后,有一个军方大佬拥兵作乱,被一些忠于皇帝的人灭掉了。

结果不用问,这些忠于皇帝的人,用叛乱者的人头,换取了自己的功名富贵。

这些忠于皇帝的人,后来对皇帝的一些命令感到不满意,于是也想起来造反了。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就说,你们的功名富贵是怎么来的?不就是那些鬼謎心窍的人,用人头给你们换来的吗?你们现在这样鬼谜心窍所为何事呢?是不是想牺牲自己,给别人做一场富贵啊。[注2]

那些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当叛臣贼子有多难,只要看看安禄山、史思明的失败就可以知道。

安禄山、史思明那么大的实力,一旦叛乱,都是身败名裂、满门抄斩;以你们这么小的实力,就想造反,还认为自己有机会成功,实在不知道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你想造皇帝的反,如果大家都响应你,皇帝再牛X,也会分分钟钟倒台的。

问题是,你想造皇帝的反,各种力量都想借机踩着你的人头上位,皇帝再渣,也分分钟钟把你灭了。

而你在造皇帝反时,永远法判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

有时候,你感觉皇帝折腾的天怒人怨,只要你愿意造反,肯定会有无数人响应你。问题是,你真的造反时,有的只是无数人想踩着你的人头上位;于是你当时就傻眼了。

比如,唐玄宗之后的皇帝,一个赛一个脑残变态的信任重宦官、奸臣,天下人那都是不敢言而敢怒。问题是,真有人起来造皇帝反时,通常都会失败的很难看。因为你真的造反时,你只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站在了皇帝的背后;更可悲的还在于,你会发现,你的小弟常常也会在背后举起砍刀,试图用你的人头换取富贵。

而这些人趁火打劫你的时候,理由都是高大上了极点。总而言之,皇帝再不对,他也是皇帝;再总而言之,你们竟然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甚至自己的利益就造皇帝的反,这就是标准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这样一折腾,皇帝削藩的结果,虽然是扳倒葫芦起了瓢,但是那些起来造皇帝反的军政大佬呢?通常能全身而退也是本事人,因为更大的概率常常就是全家上刑场。

在当时的背景下,唐玄宗如果能正常转进到西南,会是什么结局?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玄宗向西南逃跑,绝不是因为害怕安史叛军。

就叛军在西北地区的实力?如果真能把唐玄宗吓跑了,那大唐帝国的历史,估计到此就进入倒计时了。

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叛军。

这是唐肃宗后来北上,可以通过一场大规模反攻,就把叛军打崩盘的主要原因。失去这种背景下,唐肃宗北上能当汉献帝也得大念阿弥托佛了;因为他最大的可能性,也就是成为晋愍帝、晋怀帝的命运。

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皇帝真的没有了枪杆子,他能当傀儡皇帝也是一件幸事,奢望靠皇帝的称号翻盘,也把皇帝的称号说得太神奇了。

但是西北军的政治可靠性,对唐玄宗而言,实在差到了极点。

从某种意义上,这才是唐玄宗一心转进西南的主要原因。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