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怪盗基德OJ 、、彼是方生之说也、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五节 潼关守军全军覆灭之谜

说起潼关守军全军覆灭时,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哥舒翰想依靠潼关天险防守,唐玄宗非要逼哥舒翰率军出战。于是乌合之众的潼关守军,走出潼关与叛军展开野战,遂被打得全军覆灭了。

这种说法的源头,不知出自何处,但是有一点,最基本的史实也不支持不这种说法。

因为潼关守军是在函谷关一线全军覆灭的,双方决定的地方,距潼关有一二百里。

最主要的是,潼关守军之所以会全军覆灭,主要是因为潼关守军轻敌冒进,深入了函谷关天险之地;并且落入了叛军的埋伏圈,绝不是因为是因为在野战中不堪不一击。

从某种意义上,潼关守军一直不敢反击叛军,绝不是因为在野战中无法打败叛军,而是因为叛军一直依靠函谷关天险防守。

在这种背景下,潼关守军想反击叛军,就需要越过近百里的、令人恐怖窒息的地方去作战。

我们可以想象,当军队需要通过一条近百里长、两边都是天然险隘的狭长地段时,将士们内心会是什么感觉?恐怕都会不由自主的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因为军队受地形制约,被分散成长达几十里的、首尾不能兼顾的队形;突然受到攻击,想组织任何形式的反击,好像也是一种徒劳。[注1]

面对这种地形,没有军队敢随敢深入的。因为这种地方面对敌人埋伏时,它就像一个死亡的坑谷。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潼关守军会进入这种地方与叛军作战呢?

我们通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被唐玄宗逼迫的。[注2]

其实呢,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唐玄宗最多只是逼哥舒翰出战,绝不可能逼哥舒翰盲目深入这种令人恐怖窒息的地方啊!

关键是,史书在记载相关内容时,也是自相矛盾的。

比如,说到唐玄宗催哥舒翰出战时,哥舒翰那就如同上刑场一样。总而言之,哭着离开潼关的;再总而言之,我们这种乌合之众,与叛军那种精锐的职业军队打仗,那是注定没有活路啊![注3]

问题是,在随后的战争中,哥舒翰那是充满了盲目乐观情绪,总而言之,叛军实在不堪一击,我们不必忙着吃早饭,等灭了叛军,再回来吃!

于是竟然率领全军一路追杀叛军,终于杀进了令人恐怖窒息的死亡坑谷里。[注4]

进入一个令人恐怖窒息的死亡坑谷,还突然落入敌人的包围圈,再强大的军队,恐怕也只能任由对方宰割了。

我们可以想象,军队进入一条长达近百里的、左边是大河,右边是高山的狭长地段时。

两头突然被敌人封锁,左边高处的石头、弓箭,如雨一样的落下,向右逃避随时会掉进河里,向前向后看,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自己人。军队再多,又如何施展呢?

如果敌人再故意弄出大量的烟雾,军队一时陷入视觉上的困境,耳边不断响起敌方的战鼓、呐喊声,除了本能的组织一轮接轮的射击之外,几乎不知道如何反击了。而这一切常常都是徒劳的;甚至只会不断误伤友军。

等他们被惊恐、疲劳消磨尽斗志后,各种弓弩消耗殆尽时,再面对敌人从两头组织的进攻时,除了本能的逃跑之外,几乎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击。因为军队被不利的地形,拉成了首尾不兼顾的长龙。而所有试图逃跑的行为,都会让战争变成单方面的屠杀,甚至是一波接一波的踩踏事件;或是成群结队的落水事件。[注5]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说来说去,你依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潼关守军会进入这种地方?

我想答案只能从历史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中去寻找。

就我理解,史书上的记载,只有最基本的事实是可信的,因为这种事实,通常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史书众口一词的。至于各种细节,尤其是带有情感的、价值观叛断的细节,通常都是一个个的罗生门,因为不同的当事人,经常会给我们留下天差地别的记述。

许多时候,许多历史细节,我们都能看到比较统一的讲述,无非只是因为有人能有效控制话语权,而且交通媒介落后,还能把各种异己的内容都淹没了。

最简单而言,我们看到的安史之乱,主要是以唐肃宗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所写。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我们能看到《唐玄宗日记》、《高力士回忆录》、《我的伯父杨国忠》、《安史之乱亲历者口述》、《田承嗣回忆录》、《被人误解的安禄山》、《契丹人眼里的安史之乱》.等形形色色的历史资料,我们肯定会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这些人叙述的相关历史,肯定与我们看到主流历史记载天差地别。

对此,只要大家有过学习、研究近现代史的经验,自然就会知道。

因为近现代史资料空前丰富,所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谁也不会简单的认为某个历史当事人是脑残弱智、精神有问题,或是老年痴呆了;更不会简单的认为,相关历史就是正义邪恶大战的历史。因为资料丰富到一定程度,各种视角的、各种倾向的史料我们都能找到。

看单方面的历史,我们永远会觉得,历史当事人有两种。一种是好人,一种坏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脑残者;一种正常人,一种神经错乱的人;一种为国为民的人,一种是自私自利的人。但是当你看到的历史资料多了,一切的一切都会颠覆的。

最经典的就是老蒋,在有的历史书中,他就是邪魔下凡、脑残弱智一个;而在有的书中,他就是圣人降临人间,而且英明神武绝胜千里。

当然了,绝非老蒋如此,近现代的历史人物,通常都是如此的。

比如,康老生前一直是康老;死后盖棺定论,依然还是康老;但是后来呢?整个就是一个比李林甫、杨国忠还是不东西的老家伙。

再比如,林帅在死亡前几天,一直都是用兵如神、而且深受人民爱戴的林帅;但是后来呢?整个就是比安禄山还不是东西的乱臣贼子。

再比如,武皇帝一直都是英明神武绝胜千里的形象,但是后来呢?突然就成了晚年的唐玄宗,决而言之,卿本佳人,奈何也有老年痴呆的时候。

因为现代史资料非常丰富,所以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只要你愿意,各种天差地别的所谓史料都可以找到。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